“哲学已死”?霍金是否言中

爱因斯坦说:“与其说我是一个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一个哲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普朗克亦言: “永远把对绝对的探求作为一切科学活动最崇高的目标”。那些超一流的科学家往往都有着深切的对于宇宙真理及其哲学概括的终极关怀,牛顿将自己的经典力学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哲学已死”?霍金是否言中

人类进入21世纪,出于对数理科学及现代物理学前沿理论的全面洞观,霍金在他晚年成熟的科普巨著《大设计》中给出了自己对于宇宙存在之“真实”性的理解,提出了“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也正是著名的霍金,在《大设计》的开篇即宣称“哲学已死”,世人为之惊叹。然而,这并非大言炎炎,只是他觉得“哲学跟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他要亲自来解释世界,以其科学的哲思来建构具有基础理论意义的框架,用以解释现代科学。

他宣称不存在与图像或理论、模型无关的实在性概念,比如我们看到的直线运动,在圆缸里金鱼看来可能是曲线运动,只是各自依赖的模型不同,二者具有等同的真实、真理性和各自建模的自洽性。


“哲学已死”?霍金是否言中

唯物主义者实际上不可能脱离具体之客观条件与认知模型来凭空认识世界。霍金以他非凡的洞察力似乎已经领悟到诸法“缘起”,所谓“依赖”即缘起、缘生,缘生性即“依他起性”,“依他起性”乃是大乘唯识学至为重要的基本概念。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举例“鸭兔图”来表达意义的选择性与不确定性,同一幅图,究竟视为鸭子还是视为兔子?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常常举例左手握右手,用右手来证明左手,用左手来证明右手,这种“依赖性”常常是交互、互逆的。


“哲学已死”?霍金是否言中


“哲学已死”?霍金是否言中

哲学其实并没有落后科学,只待明眼人、有缘人。“金鱼物理学”甚至不比柏拉图的“洞穴譬喻”更高明,洞中光影即构成了一个认知模型,后者反而更为深刻,因为柏拉图视墙上光影为虚假,他要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终极性的“理念”真实。


“哲学已死”?霍金是否言中

涉及到探讨诸法“真实”(相对真实与绝对真实),探及到意义与意识,深究其间之“依赖模型”结构,唐代高僧、一代宗师玄奘法师堪称是集大成者。他在印度留学、游学17年,参与论辩无数,舌战群雄,任人问难,无一人能予诘难,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玄奘法师回国后创立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法相唯识宗。


“哲学已死”?霍金是否言中

唯识学以“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为随缘不变的动态依赖模型,剖析生命、心识与诸色法、心法“法相”展现的程式、范型、结构、体性、相状等,探讨的正是意义发生发展依赖模型的实在与虚设,其深度与广度以及其后终极性的旨趣远远不是现有的西方科学哲学理论能够涵盖与超越的,反而可以作为借鉴,比如“九缘生识”,“转识成智”,等等。

人类文明的创造,以文字般若论,迄今为止,能够hold住量子纠缠与不确定性原理(共轭量)等的哲学概念(名相)唯有: “缘起”(依他起)与“间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霍金   法相   大乘   柏拉图   哲学   物理学   缘起   模型   真实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