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有一首流行歌,歌词很能触动人心: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说到梦想这个词,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年轻人的专属标签。曾几何时,我们都有过“年少爱追梦”的激情岁月,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梦想渐渐成了一件奢侈品。

面对现实与梦想的两难抉择,大多数人都会向现实屈服,为了碎银几两,为了有车有房,每天两点一线地奔波在公司与家之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偶尔,也会在这苟且的生活中,感到困顿、迷茫,然后幻想一下诗与远方。但是,也只是想想而已。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从18岁开始,孜孜不倦地追求心中的梦想。转眼间,人生过去了大半辈子,梦想依旧遥远,但是他并未停下脚步。

他就是刘汉青,16岁时就考上哈工大的天才少年,如今却只能依靠400元低保度日。为什么他的人生会有这么大的落差?这些年他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01

1964年,刘汉青出生在江苏泰州的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家里世代务农。他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一辈子都在地里勤勤恳恳地劳作,很是辛苦。

虽然出身一般,但是上天眷顾他,给了他一个聪明的脑袋瓜。在学习这件事上,刘汉青就好像是开挂了一样,每次考试都能轻轻松松地拿到第一名。

尤其是数学,这是刘汉青最喜欢的科目,在大家眼中那些枯燥、令人头疼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在刘汉青看来却充满了趣味。

他11岁时,就开始自己研究微积分了,要知道,那时他的同学们还在学习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呢。

他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大家都觉得有这样聪明的头脑,未来一定不可限量。

看到儿子这样优秀,刘汉青的父母很是欣慰。他们告诉刘汉青,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什么事儿都不用他操心。

和大部分的农村父母一样,刘汉青的父母也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大城市里扎根,就能够带领全家人过上富裕的、有保障的生活。

1980年,那是恢复高考的第四年。刘汉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其实在报志愿的时候,刘汉青就有考虑过要报考数学专业,但是他的老师却建议他报当时很热门的建筑材料专业,说将来毕业的时候,就业机会更好一些,最终刘汉青听从了老师的建议。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毕业后根本不用自己找工作,国家包分配,尤其哈工大毕业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顶梁柱。

所以,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就意味着以后可以端上国家的铁饭碗了。而且,那一年的大学录取率仅有8%,那才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相当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16岁的刘汉青就能一下子考上这么好的大学。这在他们那个小村庄就是一件爆炸性的新闻,村里人都提着东西到刘汉青家去恭贺他,并打趣到等将来出息了可千万不要忘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在大学的前两年,刘汉青保持着一贯的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们的认可。

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他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泡在图书馆,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数学书籍。

大三那年,命运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大门背后那个精彩的、充满魔力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的人生轨迹自此开始偏离。

原来,刘汉青看了徐迟写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文章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定不移地做研究,并最终功成名就的故事。刘汉青被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也被陈景润的科研精神所激励。他立志要追随陈景润的脚步,在数论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02

从那以后,刘汉青开始如痴如醉地做起了数论研究,整天泡在图书馆,把里面所有数学方面的书籍都看了一遍。

那时的他,面对命运给他打开的这扇门,刘汉青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但是他还是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并发誓要一条道走到底。

因为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数论研究上了,再学起本专业的课程来,刘汉青开始觉得索然无味了。

为了抓紧时间做研究,他专业课也不上了,学校的活动也不参加了,连吃饭睡觉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最疯狂的时候,一天只睡两个钟头。

当时,他的老师和同学都苦心劝导他,让他也兼顾一下学业,如果这样下去很有可能连毕业证都拿不到,没有毕业证的话,将来怕是连个工作都安排不了,可是这些话他都没有听进心里。

不出意外,大四的时候,他因为挂科太多,毕不了业。学校也很惜才,考虑到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再说,他也不是因为贪玩而挂科,特例准许将他的毕业时间往后推迟一年,只要在这一年把那些科目补齐就行了。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学校还建议刘汉青转到数学系,但是他认为数学系并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数论课程,就拒绝了。

就这样,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被刘汉青给放弃了。

事实上,那个时候,哈工大的老师们也很重视他的研究,想着没准他还真的会成为第二个陈景润,就请了数学系的老师来评估他的研究,但是那个老师看了之后却说,刘汉青的推论方式有比较大的问题。

于是,1985年,他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被分配到了航天工业部及其下属企业,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时候,刘汉青却带着一张肄业证书,背上自己的行李,以及厚厚的手稿,落寞地回了老家。

回家之后,刘汉青也不出去找工作,也不下地干活,整日闷在屋里,在纸上不停地写写算算。

这一切被父母和乡亲们看在眼里,他们都理解不了刘汉青的研究,也理解不了那个所谓的什么猜想,不当吃不当喝的,也不能变出钱来,到底为什么会让他如此着迷呢?他们都说这孩子肯定是读书读傻了。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面对父母和邻居们的质疑,刘汉青也懒得跟他们解释那么多,索性关起门来,将一切闲言碎语拒之门外。

他更加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早日出成果,然后一鸣惊人,向大家证明自己。

在家里潜心研究了四年之后,他觉得他的研究已经初步有了成果,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聚在了一篇论文里——《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他希望论文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最好能够发布在专业期刊上。

但是因为与世隔绝太久,他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于是他找到自己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又联系了自己在美国的同学,将刘汉青的论文发布在网上。

没过多久,还真有一位挪威的数学家给了反馈,他对论文发表了几点疑问,刘汉青认真做了解答,并请那位美国同学翻译了一下,发给那位挪威数学家,但是后来一直没能等来回复。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03

此事无果之后,次年,同学又帮他联系到国内顶尖的数论专家,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潘承彪。

潘教授看了刘汉青的论文之后,回信道,第五页上有个论点未经证明,接下去的其他论证也就没有再看的必要了。

刘汉青听了潘教授的回复之后,很不服气,说道,未经证明并不是说不能证明,只是他觉得没有证明的必要而已。此事,自然也就没有后话了。

寄予厚望的研究成果,并未收获期待中的正面反馈,这让刘汉青有点失落,但是也并未动摇他继续做研究的决心。

从那以后,刘汉青不再找权威人士来指点自己的论文了,他继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搞他的研究。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刘汉青的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在一个热处理车间做技术员。

也许是为了让父母宽心,刘汉青应下了这份工作,但是没想到的是,他连一个月都没干够就打铺盖回家了。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问他原因,他说工厂里太吵了,影响他思考,而且还得上夜班,而他已经习惯了在安静的夜晚搞研究,所以就不干了。

再次回到了家里,这让父母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彻底给浇灭了,她们拿这个儿子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想当年,因为家里出了个大学生,父母也着实跟着荣耀了好几年,而如今儿子不仅学无所成,甚至还得依靠年老的父母来养活。

每次出门,感觉村里的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老两口觉得脸都快被儿子给丢尽了。回家再看看那不修边幅、没有一点烟火气儿的儿子,他们直叹气,内心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转眼间,三十多年就过去了,刘汉青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年过半百的小老头,未成家立业,也没有一儿半女,以后老了,日子该怎么过呢?老两口一想到这,就忍不住抹泪。

而父母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地里的农活也渐渐应付不来了,只能靠捡废品和做一些零散的闲活儿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当地政府在了解了他们家的情况之后,为刘汉青批了低保补助,每个月可以领到400块钱。

2016年,有新闻媒体听说了刘汉青的故事,上门去采访他,当记者走近他们家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

他家的房子实在是一言难尽,连一个像样的院墙和大门都没有,三间破瓦房,看着也有些年头了。

窗户上没有玻璃,仅仅覆盖着一块破碎的塑料薄膜,院子里、屋子里到处堆满了杂物,想找个下脚的地方都难,再抬头看一下房顶,依稀还能看到从外面透进来的光。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04

随后,记者如实报道了刘汉青的故事,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刘汉青的大学同学也看到了那篇报道,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在坚持做自己的研究,大家都想帮帮他。

同学们派了两名代表去看望刘汉青,给他留了1万块钱,希望能够助力他的梦想。他们还告诉刘汉青以后要常联系,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言语。

他的同学还说,见到刘汉青之后,与他进行了一番长谈,感觉他的状况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要好得多。

虽然物质生活上很贫苦,但是刘汉青的精神世界却很富足,他能够一直心无旁骛地追梦,这种状态竟然让同学们有点羡慕。

不过,当刘汉青的母亲看到儿子的同学们,一个个都事业有成,家庭圆满,她的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她心酸地说道,如果汉青也像你们一样该有多好。

刘汉青的高中同学在得知他生活窘迫之后,也组织了起来,与当地的村支书取得了联系,请村支书找人帮忙把刘汉青家漏雨的房子给整修一下,还给他买了新家具,费用由高中同学们分摊,刘汉青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也第一次用上了智能手机。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如今的刘汉青,年纪已近六旬,早已过了做科研出成绩最好的年纪了。事实上,他也已经把研究了大半辈子的数论暂时给放下了。

因为他的研究成果长期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还经常耳鸣、头晕,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只能依靠吃一些安定,才能勉强入睡,为了身体着想,他只能选择暂停。

当记者问他,对于自己所走过的路,有没有做过思考和总结。刘汉青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没有思考过,现在也不想思考,等过两年再好好想想吧。”

后来刘汉青还告诉记者,他很感谢同学们还惦记着他,也谢谢大家的帮助。他会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将来有机会的话,他还是会把他的论文再完善一下。

看完刘汉青的经历,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人生也就短短的几十年,而他把大好的青春年华全拿来追梦了。

刘汉青的这份追逐梦想的决心和毅力,实属难得,令人敬佩,但是他那种为了梦想,对一切都不管不顾的行为却并不值得赞赏。

16岁上哈工大,50岁不婚不育靠400低保度日,刘汉青到底经历了啥

他在数学上的天赋也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他自己肯定也是坚信不疑的,但是纵观他的这大半生,其实可以这样说,他的天赋是被浪费了。

做科研,需要自主研究,也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流,一个人闭门造车式地看文献、做研究,很容易就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只有通过与他人交流,才能发现自己思维上的局限。

敢于接受他人的质疑,然后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自己的科研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就像叔本华曾经说过的那样: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并能够将它发挥到极致,也真心希望每一份天赋都不会被埋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哈工大   数论   研究成果   儿子   父母   同学   老师   数学   梦想   论文   刘汉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