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2022年3月5日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想去看看响石很久了,一直没去,今天突然又有了去看看响石的念头,那就去吧。没去过那里,于是打导航到东响石。过了夏庄,便进入了沿水库的公路,路还不错,很通畅,经过东流水、莲台村、徐家、便到了响石村,这个地方和对岸比,显得比较闭塞,和对岸的村子不可同日而语。

村民果园里养的家禽。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远远就看到了响石,一部分已被水隔开,一部分兀立岸边。

响石的位置。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响石的位置。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响石是由几块巨石堆垒而成,巨石之间多有空隙。大风一至,就会发出奇妙的响声,因此取名“响石”,旁边的村庄以石命名为“响石村”。

在东南方向远看响石。西边的是古代响石,东边的是现代响石。两者相距约三十米。偌大的崂山水库,只这几块巨石突兀在此,肯定又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杰作。

据网上的信息介绍,响石发声的原因,2012年曾经有三名地质学家来此勘探,最终确定了“古代响石”的原理,其实就是因为风吹过石头上面空洞而造成的一种现象,特别是一些镂空的石孔,如果风吹过的角度合适,那么就像吹笛子或者埙时的口型一样,只要合适就能吹出声音来。

庄子《内篇·齐物论》有下内容: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陵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翻译过来就是:

子綦回答说:“偃,你问得正好!今天我摒弃了偏执的我,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而没有听说“地籁”;你听说过“地籁”,而没有听说过“天籁”吧!”

子游说:“请问三籁的究竟?”

·子綦说:“大地发出来的气,叫做风。这风不发作则已,一发作则万种不同的窍孔都怒号起来。你没有听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陵中高下盘回的地方,百围大树上的窍穴,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梁上的方孔,有的像杯圈,有的像春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洼;[这些窍穴中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湍水冲激的声音,有的像羽箭发射的声音,有的像叱咄的声音,有的像呼吸的声音,有的像叫喊的声音,有的像号哭的声音,有些像深谷发出的声音,有些像哀切感叹的声音。前面的风声呜呜地唱着,后面的窍孔呼呼地和着。小风则相和的声音小,大风则相和的声音大。大风吹过去了,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你不见草木还在摇摇曳曳地摆动吗!”

子游说:““地籁”是众窍孔发出的风声,“人籁”则是竹箫所吹出的乐声。请问“天籁”是什么?”

子綦说:“所谓天籁,乃是风吹万种窍孔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使这些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乃是由于各个窍孔的自然状态所致,鼓动它们发声的还有谁呢?”

以下部分大家的解读:

林云铭说:“使其为窍如此,则为吹如此。”

宣颖说:“使声由窍自出,每窍皆各成一声。”

陈寿昌说:“咸其自取',有是窍即有是声,是声本窍之自取也。”

马其昶说:“万窍怒号,非有怒之者,任其自然,即天籁也。”(引自马著《庄子故》)

冯友兰说:“ 齐物论 对于大风不同的声音,作了很生动的描写。它是用一种形象化的方式,说明自然界中有各种不同的现象。归结它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在这里并不是提出这个问题寻求回答,而是要取消这个问题,认为无需回答。.....·“自己'和“自取'都表示不需要另外一个发动者。”(引自《庄子哲学讨论集》,第148页)

一言以蔽之是窍孔的不同自然状态导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些哲人的解释也算阐明了响石的道理。

东南方向看响石。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西边的被人称为古代响石,有六米多高,兀立岸边。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又在网上找了几张图片,看的更细致。下面五张来自网络。

东边看古代响石。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南面有刻字。文字为:“长春师傅作: 修行恰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是无心生退怠,直去天上摘蟠桃。大德四年(1300年)三月”楷书,阴刻,字径20厘米。落款:“曲道明、刘志德、张志通 刊 ”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西面也有刻字。西侧的石壁上还有字,应该是接上文:“云岩子上石 门人孙了常子 薛悟真书”。

云岩子原名刘志坚(1240—1305),别号云岩子,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人,生于宋嘉熙四年(1240年)五月二十日。于33岁时弃家入道,初以东平县仙天观道士郭至空为师,后居于崂山西麓之华楼山一带,潜心苦修,在此成道。洞祁真人闻之,特赐“云岩”为号。元大德八年,敕封“崇真利物明道真人”。大德九年(1305年)四月十七日,端坐而逝,年65岁,葬于崂山凌烟崮,当地吏民不期而来会葬者甚众。刘志坚去世20年后,其门人拟在其结茅庐处建华楼宫。元泰定元年(1324年)秋,刘志坚的门人黄道盈亲诣京都,恳请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为刘志坚撰写碑文,记述其苦修的一生。碑文中引用了刘志坚的一首自述诗:“三十二上抛家计,纵横自在无拘系。来到劳山下死功,十年得个真力气。”是他艰苦修行的真实写照。元泰定二年(1325年)创建华楼宫时,遂将这座《云岩子道行碑》立于宫内院中,碑文今仍存,其中记述刘志坚之事迹甚详。

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载:崂山凌烟崮下石洞为“元使臣刘志坚修道处,其蜕在焉”。明代曹臣《游崂记》:“元真人刘志坚遗蜕崮中,侧而仰卧,人疑复起”。明代胶州书生王僴游华楼宫时,写有《云岩子蜕》诗一首:“人求尔以生,尔示人以死。片石与孤烟,孰是云岩子?”

现在华楼山山的凌烟崮南有一石洞,是云岩子刘志坚的藏骨处,门楣花岗岩石条上镌有“云岩子刘志坚遗蜕处”字样,洞上镌“灵烟坚崮”、“永丘之坟”等字样。洞旁石上直刻四行字:“云岩子,刘志坚,永丘门,三阳洞”。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古代响石下的洞窍。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东边的被人称为现代响石,高约十米,宽约十二米,厚七八米,呈近三角形。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下面六张图片来自网络。

从古代响石看现代响石。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西边看。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缝隙。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石臼。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在西北方向看响石。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西北看现代响石。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西北看古代响石。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美丽的崂山水库。崂山水库又名月子口水库,四围环山,水库东西长约5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1958年9月动工修建,1959年7月完成。华楼山在其南岸,黄石宫、慧炬院遗址位于水库北岸。

行走崂山之探响石:春风漾碧波 窍石生天籁


(——谢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崂山   石洞   天籁   碑文   大德   门人   碧波   巨石   水库   春风   古代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