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

被光抓走的人

用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黄渤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

必须承认,如果不是黄渤这个金字招牌,这类国产片我是基本不会看的。最后也基本符合预期,无病呻吟的烂片子而已,完全浪费了黄渤的演技,用一个伪事件来讲述一个伪命题,从头到尾都透出两个字,拷问,戏里演员在拷问自己,戏外观众也在拷问自己

整部片子简单说,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忽然消失了,而消失的人,已知的大部分都是情侣或者夫妻关系,留下的单身狗其实没什么,但是留下的人当中,本来就有情侣或者夫妻关系的,这日子当场就没法过了。

私有制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根基之一,而私有制中的最坚固的一个堡垒,婚姻关系,瞬间就从内部崩塌了。

当然如果是按照真实世界的逻辑,这个社会结构应该是瞬间崩塌才对的,但毕竟只是电影,里面的主角们依旧是该干啥干啥,这个逻辑问题我们就不深究了,还是从影片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事件

被光抓走的人

影片是从四段“爱情”中去进行故事的展开的

爱情是什么?我想这是大家都去思考过的一个问题,而思考的起源,除了荷尔蒙的本能之外,还有很大因素是社会中各类小说,电影,电视上的一轮又一轮的轰炸,搞的很多年轻人,以为爱情是天经地义,动不动就爱的天昏地暗死去活来的

但实际上,所谓自由恋爱,或者爱情啥的,只不过是近百年才出现的玩意罢了。在之前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无论东西方,爱情都只是一小撮贵族的玩具和诗歌的题材而已。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都是包办婚姻。

存在即合理,既然包办婚姻能世界范围的存在几千年,而且现在依然大范围的存在,那就必然有他的合理之处

按照现在的主流观点去解释,包办婚姻中,夫妻直到洞房才是第一次见面,而父母,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眼,两人是否合得来,是否互相看得上,其实都是个未知数

被光抓走的人

这也是现在价值观中对包办婚姻抨击的最严重的一个点

想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人类底层的世界观进行一些探索

一个人的一生行为轨迹,可以简化为一根弯弯曲曲的线条。

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所以,如果以上帝视角来看,整个世界大概就是一堆杂乱无章弯弯曲曲的线条,这是完全随机的

在这样一个完全随机的世界当中,找到真爱的概率,其实是无限趋近于0的,缺什么就喊什么,所以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 之类的爱情故事才可以流传千古,这是大家对于美好爱情的期待

所以徐志摩才会说出,“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样的话

总的来说,这事是要看命的。两条曲线刚好在某一个时间点,某一个阶段,刚好相遇,而且刚好他们的线段轨迹基本吻合,然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就是爱情了

而随后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两条随机曲线,不会总是这么莫名其妙的重合着,加入时间的维度之后,无论重合的时间是长是短,最终两条线总会向着自己各自的方向去走,这时候,两条线就分开了

如果是徐志摩这样的公子哥,当然可以再写一首千古传诵的情诗,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作为占总样本量99.99%的普通人,是需要一种高效而靠谱的解决方案的。毕竟婚姻和离婚的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

这么严重的事情,当然是需要个通用型的解决方案的,而世界范围内,大家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包办婚姻这个方式

上帝视角看到的那个弯弯曲曲的随机曲线,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包办婚姻的底层的逻辑,门当户对

什么是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就是由于同一个阶级的人群,类似的生活方式,而造就的共同的价值观。

现代对包办婚姻批判的都对,但唯独缺失了一点,两个人如果想在一起一辈子,爱情,或者说,线段的短暂重合,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两人的线段必须经常性的重合。这就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保障

包办婚姻,父母当然不知道两人会不会真爱,但他们知道对方家庭的经济情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价值观是完全和经济基础挂钩的,有了尽可能趋同的价值观,两个人共同生活更长的时间才有了基本的保障,才有了更多的多次缠绕重合的可能性

被光抓走的人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去解释很多社会问题。一个比较负面的,男人有钱就变坏。最初男人和女人线段重合的基础,是俩人都没钱。但男人从没钱变有钱,是要有能力作为支撑的,换句话说,男人有钱了,其实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的曲线向上走了,而如果这个时候,女人的曲线还停留在象限底部,而男人刚好在上升的路径中遇到了相同类似上升的曲线那?所以这个时候,到底是男人变坏了,还是仅仅以为两个人的距离太远了?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类会更加倾向于和自己价值观更加类似的存在进行密切的接触

还有更极端的,本身价值观就是天壤之别的情况,比如 嫁入豪门的 女星们,这个负面例子太多,大家随便就能想到好几个,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所以,只有尽可能趋同的价值观,才能保障足够长时间的共同生活,有足够多的机会进行互动,两条随机线段多次分开后又重新缠绕,才是两个人真爱的基础

恩,没错,爱,其实是做出来的,爱是个动词

话题扯的太开了,最后还是回到电影中

影片的几个主角都是经济基础类似的普通人,比如成功的生意人和金领职员,两个不上进只知道打游戏的2B青年,还有优秀的中学老师和他的公务员的妻子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似乎对那些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自我拷问的主角和观众们,表现出了一丝丝的善意,几条故事线基本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是在现在这么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细品这个不是结局的结局,也许观众这个时候正沉浸在自我批判的意识中不可自拔

就像我们一开始就说的,所谓爱情,都是必须加上明确的时间节点作为参照的,否则就是耍流氓。

结局中影片中的几位主角,在经过了一个由于一部分人消失而造成的一个短暂的曲线分离之后,又再次重合在一起,但如果白光在闪那么一次那?那么几位主角其实也就要消失了

抛开时间这个维度,用一道白光,把世界来了一个快照,然后在一个定格的世界中,用固定的角度去拷问世界中的所有人和他们所谓的爱情,是这部电影在逻辑上最坑人的地方,进去了就很难出来

被光抓走的人

其实在我的眼里,周星驰才是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最后,用《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来结尾吧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线段   门当户对   价值观   曲线   主角   婚姻   时间   男人   爱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