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距离真正实现“以竹代塑”有多远?

随着国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低碳、可再生的竹制品开始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以竹代塑”也成为竹产业内近年内一直倡导的“主题”之一。


此前,国内就有相关政策提出,到2025年,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竹产业距离真正实现“以竹代塑”有多远?


同时,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全世界总计生产出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寻找塑料的替代品成为重要的课题。


值此之际,竹子作为一种草本植物,能在3至5年内迅速成材,并且一次种植可多次利用,是理想的生物质资源。且经过精细加工,竹子成为低碳、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优质材料,为一次性和耐用型塑料提供了替代产品方案。


竹产业距离真正实现“以竹代塑”有多远?


目前,业内也有不少竹木企业在大力发展“以竹代塑”项目,以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例如,去年,业内著名的竹木企业——龙竹科技“弃A留北”,终止转板后,就表示,终止转板是基于公司未来发展及竹产业政策考虑:“公司为推进 ‘以竹代木、以竹代塑’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正集中公司现有研发、人力、资金等各种资源加快推进以竹吸管为主的竹快消品业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工作。公司已完成竹吸管技术论证、竹吸管新产品鉴定等工作,并积极推进与竹吸管相关知识产权体系构建、竹吸管的市场测试等工作。”


这不难看出,业内竹木企业对“以竹代塑”前景的看好。此外,业内也有不少研究团队推出竹木类新型产品,以替代相关塑料制品,从而推进“以竹代塑”的进程。


竹产业距离真正实现“以竹代塑”有多远?


例如,中山大学教授戴武军介绍,他们所在团队已针对“以竹代塑”新材料进行了研究,竹编包装袋、饭盒、水杯,及物理法碳化成形竹刀叉勺(正建产线);竹微丝复合包装瓶、桶代替各类包装塑料瓶、桶(正产业化研发),以90—95%竹编+5—10%高分子辅料复合而成。同时,开展了碳化竹编基复合管、 竹编复合管、代替塑料波纹管、塑料钢带管 等研究(已投产),以碳化成形竹编+竹丝竹片、沙石、少量水泥 或 高分子黏合剂等,复合制造碳化竹编基复合管或竹编复合管,代替塑料波纹管、钢带波纹管。


另外,也了解到,“以竹代塑”竹碳中和新产品——复合竹沥竹碳素土壤改良剂(已投产),用“以竹代塑”、竹编无醛建材的下脚料,制提取竹沥、竹碳,再以竹沥、竹粉、厨余垃圾、农业种养殖废料等,经生物学定向反应,与竹碳素配比,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改良调理板结、重金属污染、酸化、沙化土壤,缓释肥效,治理雾霾,平衡酸碱、涵养水分,提升有机肥力。


竹产业距离真正实现“以竹代塑”有多远?


据相关报道了解到,在国际竹藤组织48个成员国中,有近40个国家通过了禁塑令或限塑令。很多企业已开始生产竹产品替代塑料产品。我国有着丰富的竹子资源,且业内的相关企业与研究机构也一直致力于推进“以竹代塑”的进程,如一次性竹餐具、竹托盘、竹吸管、汽车内饰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出现并大范围应用。


但是,当前竹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相较塑料制品,竹制品价格比较高,竹制品加工技术有待提高等;以及部分竹制品由于易霉变、使用寿命短等原因,并没有完全打入消费者市场。


可见,“以竹代塑”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距离其真正替代塑料制品,或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还有着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竹产业距离真正实现“以竹代塑”有多远?


塑料制品被滥用,难以降解,微塑料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50 年,我们的海洋中含有的塑料可能比鱼还多,因此限塑禁塑是大势所趋,而用“以竹代塑”是绿色发展的好途径。同时,未来的竹产业发展方向,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以竹代塑、代木、代棉、代钢,助力碳中和,实现乡村振兴。


也因此,“以竹代塑”是未来发展大趋势,我们不妨多点期待,在未来见证“以竹代塑”多方面、大范围的落地、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吸管   竹子   塑料制品   波纹管   业内   距离   塑料   复合管   产业   竹制品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