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打骂“问题儿童”了,我们都错了


儿子今年五年级了,令我头疼的不是他的分数而是拖拉,分心的毛病。

每天放学回到家我总是一遍遍地叮嘱马上写作业。

可是当我从厨房出来的时候,发现儿子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在玩玩具。

我火冒三丈,大声呵斥,盯着他勉强写了两道题又起来说饿了要找东西吃。

实在是没法子,我便在班群里问问其他家的情况。

没想到,班群里马上炸开了锅:

“我家的也一样,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经常要写到晚上11点。”

“打骂也没用,考试又考不好,大人干着急”

原来这种现象还挺多的。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教育孩子便成了头等大事。

但是,面对“有问题的孩子"时,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有没有方法去引导?父母自身有没有问题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翻阅了一本书《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作者是芮彩琴。

作者在开篇就直接提到了大多数父母为孩子做的选择:

孩子成绩上不去,父母的惯性思维就是万年不变的“三板斧”:找名师、请家教、增加学习时间。效果如何?好像都不太行。原因很简单,没有找到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必然会加大补课力度;由于加大了补课力度,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孩子的厌学情绪……如此恶性循环,事情就会越搞越糟。也许,一个可造之才就这么被浪费、被埋没了。

校外的补习课名目很多,水平怎样,家长不了解。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只管把孩子丢进去,便可高枕无忧。

芮老师说:如果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又无法做到全神贯注地做作业,上补习班有什么用?课内不能认真听,难道课外就能认真听吗?这其实就是花钱买安慰,自己骗自己。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人说,是孩子脾气不好;有人说,是孩子的思想有问题,故意调皮捣蛋;也有人说,是孩子天生就“坏”。

但是,焦虑的家长们,你们可能搞错了,孩子出现这些状况,可能不是他们的思想出了问题,也不是他们调皮捣蛋,他们更不是天生的坏孩子。

他们的问题出在了专注力上,这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去找原因。

孩子多动、冲动的本质原因是缺乏自控力。自控的前提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要做到这些,都需要专注力的参与和监控。

有的孩子由于生理或心理原因,缺乏良好的专注力,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不专注是他们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中既包含缺点,也包含优点。

把特点往好的方向引导,我们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

如果以培养卓越者的心态对待你的孩子,也许“问题儿童”也可以成为卓越人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一位美国游泳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绩让人赞叹不已,一个人就获得了8块金牌——他就是迈克尔·菲尔普斯。当溢美之词铺天盖地而来时,大家不会想到——他曾被确诊为ADHD——他的童年是在挫折,自卑和拼搏中度过的。

菲尔普斯11岁那年,拜鲍勃·鲍曼为师,每周刻苦训练7天,每天待在游泳池里至少5个小时,每周游8万米。上课时常常分心的菲尔普斯,训练时却有着异于常人的专注与坚持。

还有大家熟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小时候也是一名“问题儿童”。

在回忆录中,他说:“我小时候的成绩是全校倒数第三,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因病相继退学了。”

丘吉尔不仅成绩差,还被贴上“淘气”“贪吃”“惹祸精”,甚至“极端恶劣”的标签。他的一位小学老师形容他说:“这个满脸通红的小矮个儿是班里的头号淘气包,可能全世界最有问题的儿童”。

事实上,当我们换个角度换种心态去看问题时,结论是截然不同的。

1

容易分心:是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2

多动又冲动:是因为他们充满活力,精力旺盛,这证明他们是身体健康的孩子。

3.

行为鲁莽:是因为他们有激情。激情有消极与积极之分,拥有消极激情的人可能会惹事,做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但积极的激情,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4.

无法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想法上: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才如此丰富。

5

行为笨拙: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正全身心投入正在做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事情。

6

做事杂乱无章、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这是孩子自动自发工作的萌芽,也是奇思妙想出现的开端。

7

固执:这恰恰是坚持精神的开始,表明他们不轻言放弃,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

8

反复无常、让人捉摸不定:表明他们更善于打破思维定式,不拘泥于通常的做法。

9

情绪不稳定:这是他们对新事物有敏锐的感觉后的自然反应。

正因为“问题孩子”暗藏天赋,他们才会从不被人看好中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人物,比如爱因斯坦、爱迪生、安徒生、丘吉尔、巴顿将军、汤姆·克鲁斯、菲尔普斯……

试想一下,当孩子不听话时,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想过换位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想过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聊聊,是否想过我们的言行上有没有影响了孩子?是否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

如果我们把一个孩子定位在“问题儿童”,这不仅仅在心理上伤害了孩子,而且在培养孩子这条路上给自己设置了障碍。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只是给予了他们生命。


别再打骂“问题儿童”了,我们都错了

每个生命是相对独立又平等的。

重棍之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父母要放下严厉斥责的态度,多用肯定,鼓励的正能量传达给孩子,只有换一种方式换一种眼光才会培养出品德优秀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丘吉尔   巴顿   儿童   专注   父母   事情   成绩   原因   激情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