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我们国家有哪些科技在不断地创新及进步呢?并且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上,我们又有着什么样的黑科技?在其他的方面我们国家又有怎样了突破,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式的成长,到底有多快,在国家以及整个世界有着怎样的地位。可以说不仅仅有了突破,更是有了完全自主的芯片,在航天领域上也有了突破。让我们为中国的强大而欢呼吧!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黑科技

在这次的冬奥会上,不仅仅是我国在赞叹着,连国外也在纷纷叫好,并且有很多的外国网友都拍摄了冬奥会的黑科技。我们就来看一看冬奥会上有哪些黑科技它们的出现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目前我们都知道天空中二氧化碳特别的多,所以我们要把二氧化碳为我所用,所以就出现了零碳制冰、以及机器人下水传递火炬和烹饪送餐。在这个时候我们要采用绿色能源举办北京冬奥会,让全世界的人们记住冬奥会上的精彩瞬间。


零碳制冰:路透社的文章介绍道,我国首次在冬奥会上使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二氧化碳来冷却冰上场馆,取代了会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并且它与传统的制冰方法,可以说采用二氧化碳制冰可以为我们节省20%~30%的电力。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据研究人员测算,国家速滑道的二氧化碳制冰系统每年可以节省大约180万度电量。


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就在2月2日的东奥公园,冬奥会火炬手将奥运圣火传递给了一位特殊的火炬手。它就是水陆两栖机器人,它的出现瞬间让火炬传递的科技感爆满。本来火炬手传递圣火时,人们就已经自信满满了,当机器人出现的时候更是让我们骄傲。并且该机器人在10秒内就完成水下火炬点燃,可想而知,传递圣火的方式不仅仅是特别,也是一个最大的难点,但是我国已经攻克了它。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火炬接力不仅仅是奥运会中最重要的环节,更是见证了人类科技以及文明和智慧的进步。现在我们通过水陆两栖机器人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实现了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默契。更是展示了我国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和机器人的精彩时刻。


机器人烹饪送餐: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让人赞叹了,当传统的美食遇上高科技,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不仅仅让你享受了当地的美食,更是让你看到了高科技。那你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机器人带来的供餐服务,绝对让你在品尝美味的时候感受到幸福。就连厨师都是机器人,全过程是自动化的烹饪以及传送。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华龙一号”迎来新年“开门红”

2022年1月2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第三台、中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达到了116.1万千瓦,发电能力达到100亿度,并且他可以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这是什么概念呢?

也就是你每年可以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名片,它在这当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最让人感到骄傲的是我国“华龙一号”的所有核心零部件全部均已实现国产,相当于现在有88%的设备都是国产化。那么也意味着我们在这个技术上不会被别人“卡脖子”,已经有自主的生产能力了。


其实在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在5月20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投入商业运行。从并网发电到商运“华龙一号”要经过严格的考验,而且需要经过140多项调试实验。不仅仅如此,在商运前,还要经过168个小时的满功率进行考核。这道程序非常的重要,也代表着核电机组能不能移交生产。


“华龙一号”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可以说在以前我们在核电领域起步非常的晚,技术远远没有其他的国家那么先进,但是经过了10年的攻克,我们终于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技术。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掌握了最简单的技术,不仅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也满足了国外的需求。它的研发不仅安全性高,面对自然灾害也能够抵挡,因为它采用了双层安全壳设计。


天问“落火”、羲和“探日”

在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成功“落火”。在奔赴火星的时候,我们毫发无伤,完成了人类航天领域史上的第一次,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虽然在这当中他经历了“惊魂的9分钟”,但是好歹我们都一一突破了,才有了它“落火”的时刻。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以及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他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0的突破,并且标志着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了“探日”时代。并且该卫星距离地面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能够24小时连续地对太阳进行观测。


而且该卫星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试验已经完成了,卫星平台技术验证40多次,并且对太阳进行了探测成像大约290次,它的工作非常的稳定。并且在未来间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太阳的构造,以及确定太阳的活动范围掌握其规律,更好的了解以及认识太阳。


可以说,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探日”,彰显出了我国航天的技术,又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她们不仅仅是我国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骄傲,因为他们的出现可以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这一点是,永远存在的。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我国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并且在教会对接后,宇航员成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照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开始进入天和核心舱,这也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河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2021年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这一个过程经历了大约8小时。


虽然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但是我们值得等待。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设备,更是代表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上有着自己的设备。在航天领域上我们有着自己的技术,以及核心舱等等。并且在2022年完成的空间站在轨建造,这也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并网发电

2021年12月20日,我国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消息,那就是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突破,即山东荣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首次并网成功,并且发出了第一度电。并且它还是全球首个并网发电的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项目,也标志着我国以及其他少数国家掌握了第四代核电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据消息称:高温气冷堆被誉为“不会熔毁的反应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被誉为“最安全的核电站”。那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意味着在任何事故的情况下,反应堆都不会熔化,以及不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个新的突破。也就是说,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核电站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了,以及威胁人们的健康。


不仅仅如此,高冷气冷堆核电站关键技术完全属于中国设备国产化的效率达到了93.4%,也就意味着我国可以完全自主建造该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下一步,还会继续地突破以及创新。

“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新纪录

2021年5月28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俗称:“人造太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并且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迈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础。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核聚变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并且在这当中还有着很多的先进技术。并且这一次的突破人们都在称:它离建造第一个核聚变变电站已经不远了。虽然现在我们为他奠定了基础,但是想要完全实现真正的可控核聚变的话,在这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努力的。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要经过很长的道路才能一一地突破,实现真正的可控核聚变。

首次合成“人工淀粉”

2021年9月24日我国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淀粉。他设计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又在能够合成教程上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且这一次的人工合成淀粉,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这不仅让我想到网友所说的,喝西北风就能饱了。那是不是意味着 以后我们就直接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用来吃就饱了。而且据实验室的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大约是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技术的参数,一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这一突破为淀粉带来了新的发展,以及让二氧化碳得到了好的发展。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哪个城市以及国家的二氧化碳多了,因为二氧化碳现在可以合成淀粉了,我们可以利用它减少二氧化碳。当然了,也不仅仅是真的说要把二氧化碳用到淀粉之后,你就可以大量地产生二氧化碳,我们在平时生活上也要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环境更加的舒适以及绿色。

中国超算团队打破“量子霸权”

“量子霸权”是一个术语,表示量子计算设备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可以表现出传统计算机无法企及的性能优势。在2019年9月20日科技巨头谷歌一份内部研究报告显示: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成功在3分20秒时间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1万年时间处理的问题,并声称是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就在近日,关于量子技术的消息在不断地传出来。量子技术的算力远远超越了传统计算机的算力,它的算力以及出镜率非常的高。就在这个时间段清华大学表示: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两个中继模块间的高效纠缠连接,也就是说该实验研究实现量子纠纷发效率上的指数级提升。该项成果呢,它可以在《自然》杂志上可以看到。


并且我国的超算团队最新研究,实现了近实时的量子模拟,证明了谷歌公司2019年演示的随机量子线路采样任务并不能真正实现“量子霸权”。


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中科,推出了完全自主的指令系统LoongArch(龙芯架)

2021年,龙芯发布了新一代自主指令系统架构龙芯架。并且据相关的研究员介绍:从顶层规划到各个部分的功能定义,再到每一条指令的编码以及名称、含义,龙芯架构都进行了自主重新设计。不仅仅如此,它还兼容了多个自主指令系统。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指令系统呢?

是软件生态的起点,也就是从指令系统的根源上实现了自主,(指令系统可以支持二进制翻译融合了很多指令系统的功能,如:X86、ARM、MIPS、RISC-V)才能打破软件生态发展受制于人的“枷锁”。标志着龙芯中科,在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方面走向新的发展。


LoongArch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

一是:用户态;给编译器以及程序设计者使用。

二是:核心态;在内存管理和控制寄存器的数量以及规格都进行大量的创新设计,符合现代操作系统的设计。


它的出现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发展,以及在很多方面我们国家都不会被打压,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技术。


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之后又一项大工程“东数西算”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中国科技重大突破,科研攻关突破堵点走上自主化道路,未来可期

它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专算力网络体系,并且还要优化数据中心,促进东西部联动。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加的充沛,而且可以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这一大工程实现之后对西部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甚至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


可以说不仅仅是我国在进步着,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进步着。所以在未来我们一起携手共创最美好的明天,一起携手为全世界加油!助威!当然了,我国突破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都已经突破了,甚至是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虽然突破了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着,才能爆发出自己的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中国   自主   冬奥会   核电   核电站   量子   淀粉   机器人   科研   道路   未来   我国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