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湖东行不足

题记:一个人在雨中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泛舟于西湖之上,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拥挤的人群,西湖的美只能细细的去遐想,只能静静地去领悟…

最早接触西湖的时候,不是从课本上,也不是从网络中,而是从一部儿时百看不厌的的电视剧—《白蛇传》中看到的,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九零后甚至八零后的童年,都是这样的经典陪伴着度过的。

看过《白蛇传》的人都知道,许仙和白娘子是在西湖的断桥上定情的。一场美丽的相遇自然要有美景相随或者和音相伴,江南本就是温柔之乡,无需人为的的装扮,自然就需要大自然的修饰。蒙蒙烟雨最好不过,才子佳人撑着油纸伞,相拥在雨季中……从此两人一起行医救人,悬壶济世。她是妖,会玄幻之术、可呼风唤雨,当然不比凡人,她可以轻轻松松的医治世间的一切病痛,于是她赢得了‘白娘娘’的美称。但她并不知道,在天地之间生存的生灵们容不下她这尊非妖非仙的躯体。是的,非妖非仙,是妖,却脱离群体独自生活在俗世凡尘间;非仙,却做着那些高高在上的仙佛也不曾做过的善举。我想一切都应该归结于他的丈夫许仙,是他让她得到了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爱情。于是为了他她甘愿上天庭求仙丹;为了他甘愿入地府盗仙草;为了他甘愿斗法海淹金山,最终被镇于雷峰塔下…西湖最瑰丽的佳话不是一潭死水,也不是杨柳晓岸,而是被前人们定格的‘雷锋塔倒,西湖水干’。但是传说归传说,雷锋塔注定只是古塔一座。只能供人们细细观赏,只能由人们深深思考…


最爱湖东行不足

西湖承接的另一类美,不是千年传说,而是真真切切的存在。这种存在要仰仗于从唐宋间走来的两位文人——白居易和苏轼。一个是享誉千年的诗哲,一个是是冠古绝今的词人,却都做了一件和自己的身份毫不相干的事。在很多人看来,文人只会挥笔弄墨,只会激扬文字。但万万没有想到还可以成为修堤筑坝的工程师。不是为了名誉,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只为了让曾经迫害生灵的西湖可以安安静静的,只为了让寄托在西湖襟带边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古代这样的工程实属不易,而尤为吃惊的是,竟然要两个平时只会写诗论文的人来完成。我想当那些整天肉食百姓的高官们看到这些的时候,一定拍手叫绝。不过他们不是为了西湖之害尽除而高兴,他们不懂得工程的魅力所在,只是为原本穷凶极恶的西湖变成了供他们游乐的场所。不过还好,苏堤和白堤都真实的记载了一切;还好,我们都清楚有那么两位伟人站在西湖之上指点江山;都知道有那么一位诗人在那里留下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绝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

在苏轼之前,还有一个史上颇具盛名的隐者——林和靖。我想当时的西湖在旅游观光方面还是一潭沉默的静水,不像现在这样拥挤与嘈杂,不然他绝对不会安心的在那里隐居直至百年之后。林和靖是极懂情趣的人,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一生不为仕途所累,唯一的一点兴趣也只有这些。和前面的两位相比,似乎有点太过安逸。他听不到修建堤坝的苦工们的呻吟,看不到他们身上流着的汗水。而是以一个隐者的身份冷眼旁观人世百态。于是,他留给人影响最深的最多只是一个隐士,而不像白居易和苏轼那样是文豪或者政客,不像他们一样庇佑一方百姓。

只是现在,总觉得西湖沉默了许多,再也听不到华章去赞美它,再也不会有古风式的建筑紧紧的包围它。大概最具观赏价值的就只剩下那么两条少的可怜的堤坝。

我一直渴望,有那么一个机会可以在西湖间游走。渴望去西湖的目的,不是为了去看那一汪水,一座亭,中国这样的古建筑群中随处都可见这两样,我只是为了去感受人文历史在那里画下的重重一笔。

一个人在雨中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泛舟于西湖之上,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拥挤的人群,西湖的美只能细细的去遐想,只能静静地去领悟。当然还要在历史的长廊中行走,去感受历史给人的沉思。最后站在白堤和苏堤之间,细细品味两位文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最爱湖东行不足

掩卷深思,历史和现实确实相距甚远,西湖终于变得不像当初那样美景与文化交融,终于变得平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苏堤   许仙   西湖   蓑衣   隐者   斗笠   堤坝   文人   拥挤   最爱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