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文/洞见Autumn

来源/洞见(ID:00123987)

知乎上有个收藏过万的话题:有什么极简的人生建议?

有个回答这样说:“好听的话别当真,难听的话别较真。”

想想的确如此。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好听的话,别太当真

网上有个段子,说外地人一旦到了广东,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为什么呢?因为每天一出门,你就会听到无数声“老板”“靓仔”“靓女”。

虽然是句调侃,仔细想想却不无几分道理:

这个时代,好话成了批发货,真话反倒成了奢侈品。

动人的话听多了,人就容易看不清自己。

因为你不知道,哪些是虚假的应承,哪些才是由衷的赞美。

我有个杨姓朋友,早年是销售出身,后来一路摸爬滚打才终于升到了总监的位置。

日子一长,身边就难免会出现一些溜须拍马的声音。

公司里,大家开口闭口都是“杨总好厉害”“杨总料事如神”……

出去见客户,饭桌上也是一片奉承:“您这能力,待在现在这儿简直太屈才了。”

在这些吹捧的话里泡久了,他整个人晕晕乎乎地飘到了天上,觉得公司没自己不行了。

不仅工作没之前用心,还三番五次当着大家面跟领导叫板。

到最后,只能收拾铺盖走人。

离开那天,曾经那些笑脸相迎的同事,连句告别的话都没讲。

再找工作,之前那些对他赞不绝口的人呢,也没一个愿意帮衬。

朋友越想越郁闷,成天埋怨别人眼光差,最后还是妻子的一番话骂醒了他:

“下面的人捧你,因为你是领导;外面的人夸你,那是有求于你。你倒好,照单全收,掂不清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这世上有人追捧只为名,有人恭维只为利。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好听的话,是可口的蜜,也是束缚你的茧。

所谓自知之明,就是懂得好话听三分。

不在别人的吹捧里飘飘然,不在别人的赞美下忘乎所以,常自省,常提升,才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难听的话,别太较真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无缘无故的恶评、没有由来的攻击。

你越把它放在心上,它越会反复地折磨你。

建筑大师贝聿铭当年负责卢浮宫重建时,因为设计风格过于前卫,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当时的报纸上,几乎登满了对他的攻击、诽谤和谩骂。

有个设计师,当着众人的面对他的设计稿冷嘲热讽:“你这是什么破玩意,看起来像颗廉价的石头!”

甚至他在街上好好地走着,都会有人故意对他吐痰。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面对这些如潮的责难,贝聿铭却一不回怼,二不解释,三不诉苦。

为什么呢?因为他压根就没把它们放在心上。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因为外界那些铺天盖地的恶评,影响过自己的心情。

更不要提为了外界那些负面的声音,怀疑、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

他说,旁人接受我与否永远不是最主要的,我得首先接受自己。设计师没有自己的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不被评说的人。

拿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用别人的偏见来折磨自己,是一个人最大的愚蠢。

网上有段话讲得很中肯:

“我从不看重他人的看法,因为我知道一人难如百人愿,自己喜欢就好;也从不在意别人的侮辱,因为他们再怎么说都不影响我。”

我们的人生需要指点,但不需要指指点点。

难听的话,可以过耳,但一定不能不过心。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人生在世,难免会受到别人的评价,有好的夸赞,也有不好的诋毁。

但真正能决定你价值的,不是它们其中任何一个,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莫言当年凭借《红高粱》一炮而红,在文坛一时风头无两。

每次行业聚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凑到跟前,一口一句“莫老师”,不是夸他会讲故事,就是赞美他的文笔。

他却始终对这种吹嘘互捧的聚会保持警惕,能不去就不去,一心待在宿舍里闷头写书。

2012年获得诺奖后,莫言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出新书。

这时候,又开始有人明里暗里地嘲讽他江郎才尽,甚至还有人写信过来诋毁他的作品,辱骂他的人格。

面对这些恶评,他一直不闻不问,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沉淀、写作。

后来《晚熟的人》一经问世,全网畅销近百万,成为对所有非议最有力的回击。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就像他在采访里讲的:“外人的评价是很难进入内心的,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你。真正对自己评价最准的,还是你自己。”

漫天的赞誉和夸奖没有让他迷失,如潮的非议和揣测也没有让他失落。

面对外界的声音,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自知。

因为写作这么多年,阅尽世事,也写尽人性,他早已明白:

人生有一种自找的悲哀,是活在别人的嘴里。

倘若你接受了那些好的,就很容易在沾沾自喜中一步步迷失自己。

接受了不好的,则会陷入无休止的低落、消沉、和自我怀疑。

真正强大的人,都活在自己的心里,不高看自己的能力,也不低估自己的价值。

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走在强大和提升自己的道路里。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听过这样一首打油诗:

“褒也罢,贬也罢,过眼云烟一刹那。君子小人为善恶,褒也是他,贬也是他。”

人生在世,别人都只是过客,你才是自己的主角。

那些虚假的恭维、恶意的评论,可为参考,不可较真。

点个在看,守住自己的初心,把握世界的分寸。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凌晨四点,她去世了”

乌克兰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作者:Autumn,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值班编辑:张傲阳。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全景   较真   人生在世   难听   外界   嘴里   好听   声音   来源   评价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