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两个孩子,喜欢一个玩具,父母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家里有两个孩子,相差三岁,姐姐今年上一年级,妹妹上小班。在她们两个相处的过程中,能感觉到姐姐其实是让着妹妹的,但有时候感觉姐姐其实自己并不想让着妹妹,会有点小情绪,但她不说出来。作为父母,如何引导呢?

家里有两个孩子,喜欢一个玩具,父母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关于让和不让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强调姐姐就要让着妹妹,姐姐有个心爱的芭比娃娃,妹妹很想玩,但姐姐担心她把芭比娃娃弄坏,可是姐姐无论自己有多担心,多么舍不得,都立刻给妹妹,好还是不好呢?你会发现不好。姐姐这样确实照顾了妹妹的需求和想法,但是姐姐对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就隐藏了起来,慢慢的她会不敏感,她会忽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是很可怕的。这样每次都让着妹妹,每次都放弃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时间长了,姐姐就会觉得委屈、愤怒、怨恨,我凭什么每件事都要让着你?觉得不公平。那慢慢姐妹之间就会生出许多不好的情绪。等到哪一次姐姐不想让了,妹妹也会很委屈地说:“以前你都让我,怎么这次你不让了?”因为平时妹妹都被姐姐让的时候,妹妹她很少去考虑到姐姐的需求和姐姐的想法,突然间不让,妹妹也会心生委屈、心生怨恨。十次合适,一次不合适心理就会产生波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了就成了理所当然。所以完全让姐姐让着妹妹,是不好的。

家里有两个孩子,喜欢一个玩具,父母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反过来,如果我们跟姐姐说,你的就是你的,你有权决定,妹妹即使她哭,你也不给她,行吗?不行。这样姐姐就会缺少一种共情感,对妹妹的需求和想法,妹妹求之不得的痛苦她不敏感。做事全凭心情,高兴时就给她玩,不高兴时就不给她玩。我们常常会说,家里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情商会更高,那啥叫情商高?情商高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共情,这里边其实包含着两个共情:一个是对妹妹需求的共情,对妹妹情绪的共情;另一个是对自己需求的共情,对自己情绪的共情。共情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就好像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体验一样。这个能力非常重要,是社交的基础。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做到共情非常不容易,他们需要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感知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

家里有两个孩子,喜欢一个玩具,父母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既了解到妹妹的需求,又了解到自己的需求,然后这样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里既照顾到妹妹,又照顾到自己。

所以其实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引导姐姐看到双方的需求,比如当姐姐让着妹妹,但又有点舍不得的时候,我们不是过来夸她,我们是说:“你让给了妹妹,但妈妈从你的表情中,看到你好像也有点舍不得,你有点担心,你怕妹妹把它弄坏,是吗?”我们真的问到姐姐心理的需求,姐姐说:“是。”然后这个时候说:“那你希望妹妹能够玩一会儿就还给你,你希望妹妹能够很珍惜它,那我们就跟妹妹讲。大胆的说出来。”然后帮助姐姐一起去试着跟妹妹把这个要求讲清楚,这样姐姐即能够看到自己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妹妹的想法,妹妹眼睛里也有了姐姐的需求,也有了姐姐的情绪,姐妹的共情能力都会成长。所以如果让孩子心中有别人,首先要做的是让她心中有自己,她对自己的需求敏感。她能够装得下自己,那样她之后才能真的装得下别人,这样姐妹之间的爱才是真实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芭比娃娃   情商   委屈   敏感   情绪   家里   想法   姐姐   不好   父母   妹妹   玩具   需求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