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遗存:木塔寺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使人的生活轨迹变成了“家庭-单位”两点间的线段,无暇他顾。不曾想,有唐一代长安四大名寺(慈恩、荐福、西明、庄严)之一就湮没在我曾供职单位旁的苗圃的葱郁中,跟我一起迎朝霞,送落日,历经雨雪风霜,它,就是木塔寺。

木塔寺乃俗称,因寺内建有七层木塔而得名,位于隋唐长安城西南角永阳坊东半部,始建于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建筑大师宇文恺以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地势低下,奏请于寺中建木塔补之,塔高约100米,周长约72米。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为文帝另建大禅定寺,位于永阳坊西半部,亦建有与禅定寺形制相仿的木塔,隔坊内南北大街相望。唐代将永阳坊北面的和平坊的东、西部分别划归二寺,禅定寺、大禅定寺改名为大庄严寺、大总持寺。作为皇家寺院,地占两坊,规模宏大,殿宇壮丽,二塔高耸,为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有唐一代,一直保持着显赫的地位。《长安志》载:“天下伽兰之盛,莫与此寺为比。”

唐末兵燹,繁华不再。五代时,长安城外郭城遭废弃,仅缩守原来的皇城,一代名寺沦落郊野,木塔亦在元代焚毁。新中国成立后,在寺址建立了木塔寺苗圃。寺院旧址仅留残存的山门、大殿殿基前的两株千年龙爪槐、有雕花青砖砌筑的窑洞式建筑和仆伏于茂草中的几块残碑了。据考古得知,总持寺木塔塔基是一处45米见方的夯土基址,位于唐城西墙以东280米、唐城南墙以北440米处。庄严寺木塔塔基大约位于总持寺木塔塔基以东400米处。

眼下,木塔寺生态遗址公园正在紧张地建设,树坑、砖石、忙碌的工人随处可见。我偕妻在遗址上徜徉,寻找着历史的遗存,捕捉着当年的气息:

山门尚存,门额上“木塔寺”依稀可辨,门洞的内侧东壁有通上的阶梯,拐角处的龛内有尊佛像,可以想见当年这山门墙体之上一定有木质建筑;

长安遗存:木塔寺

偏殿犹在,据称是清代建筑,三孔砖砌窑洞,有精美的砖雕斗拱、门窗楣,从图案上看,皆为蔓草花卉,不像民居砖雕有常见的人物故事、瑞兽吉语;

长安遗存:木塔寺

那千年龙爪槐枝条虬曲、绿叶如盖,仍昭示着生命的顽强;

长安遗存:木塔寺

历代石碑早已是赑屃卧草,碑身解体,我拂去残碑上的泥土,艰难地辨认着,“重修西安府城南木塔寺后阁碑记……木塔寺者,西安之古刹也,始建于隋……右抱太乙,南临乐游,北倚昆明……”,碑文四边有线雕龙纹图案,“重兴庄严寺碑……庄严寺倾颓数百年……”,“重建庄严寺斋田免役记……长安庄严寺始隋仁寿……名禅定,盛唐贞观赐斋田复其力役,后历代因之未有渝(逾)也。迨兴至崇祯晚季,遭阉逆猖獗……住持又均入甲……”虽无法卒读,但仍能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塔基何在?唯见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听说,在过去木塔塔基的上方,将恢复塔的基础和一层建筑结构,利用现代科技的虚拟手段把双塔曾经的高度投影到地面,使游人可以感受到“立体的双塔”。

面对残缺和破败,我体味着凄凉、神秘的美,也感到了一种充实。在我看来,走进历史是一段寻根之旅,拂去历史的尘垢,我们在探求“我是谁”“我来自何方”的答案,正所谓,其根愈深,其华愈茂,舍本之举,其能久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木塔   长安   仁寿   龙爪槐   名寺   砖雕   窑洞   遗存   葱郁   庄严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