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也搞“两面派”?撕开伪装者的伪装

APP也搞“两面派”?撕开伪装者的伪装

文 | 静子

APP也会日常“变装”、夜晚“变脸”?

近日,媒体刊发安徽警方查处的一起网络账号非法交易典型案例:“赚钱呗”等APP在白天发布诸如辅导孩子作业等合法合规的兼职,而到了晚上特定时间就会跳转至含有社交账号买卖交易的界面。此外,这类APP还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交易服务。

APP也搞“两面派”?撕开伪装者的伪装

人们不免生疑,兼职赚钱类APP缘何热衷“昼伏夜出”“表里不一”?躲避监管恐怕是最大的考虑。要知道,网络账号并不是想卖就能卖。出租、出售个人网络账号潜藏多重风险:泄露隐私、资产受损、名誉受侵犯,尤以电信诈骗为甚。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计,国家严厉打击非法账号交易,由此不难想见此类APP的“魔高一丈”。

没有审核入口的失守,就不会有后续黑灰产业链的环环相扣。有必要追问,身怀“七十二变”的APP是如何躲避应用商场的上架前审核,堂而皇之任用户下载?简言之,利用技术之便钻审核之漏洞。这就启示有关部门及时查漏补缺、提档升级审核卡口。另外,针对此类APP违法行为的非连续性特点,有关部门也宜通过技术手段加大检查频率,适时开展常态化监控

放眼朋友圈、群聊,各类出租、出售网络账号的消息铺天盖地,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收益撩动着一些人的心弦。短视之下,各种可能的违法犯罪行为正悄悄酝酿、暗地实施。于赚取差价的“号商”而言,低买高卖的经营之道正是其获利不菲的秘诀。在畅联无阻的黑灰产业链条中,经济收益是指挥交易双方的有用指挥棒。

网络账号属个人私有物,怎可另作电信诈骗的硬通货?兼职赚钱类软件本应积极为用户提供正当的生财之道,怎可打起违法犯罪的歪主意?个人账号不可随意转租,“变脸”的APP更应尽早整治!

有关部门当织紧织密监管网络,提质升级技术手段,从而为用户的信息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公民个人也需趁早丢掉“捡小便宜”的侥幸心理,时刻将宝贵网络账号了然于胸、紧握于手。

【作者】 孙文静

南方评论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伪装者   硬通货   两面派   了然于胸   生财之道   账号   兼职   收益   手段   电信   技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