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得了骨质疏松?教你用“1+1方法”自测,积极预防,规避风险

提到骨质疏松,有不少朋友都以为这是一种“老年病”,但实际上,如果没有积极地做好补钙,养骨一类的措施,人体的骨骼密度从30岁开始就会缓慢下降,骨质慢慢流失,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渐渐提高。

换句话说,骨质疏松并不是大家眼里的“老年病”,即使是三四十岁的青中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的也大有人在,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年龄的人,都有必要,也有义务警惕骨质疏松所带来的风险。引起骨质疏松的日常原因,自然值得各位警惕。

担心得了骨质疏松?教你用“1+1方法”自测,积极预防,规避风险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1)长期保持低钙量摄入

钙质是骨骼形成和发育的基本,保持足量的钙质摄入,才能有效激活成骨细胞分泌,提高自身骨量,预防骨质疏松。

例如牛奶,鸡蛋,肉类等,可能有些朋友天生不喜欢吃这些食物,但它们几乎涵盖了日常钙质的全部来源。久而久之,长期保持较低钙量的摄入,成骨细胞水平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

2)经常抽烟、酗酒

抽烟和喝酒是公认的坏习惯,除了会对肺部和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以外,对骨骼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酒精会经过肠道吸收,进入神经系统,降低骨骼生长激素的分泌效率,导致骨骼的骨质下降,脆度提升。

又或是尼古丁,烟毒等物质,会提前与人体钙质合成,导致供给骨骼吸收的钙量减少,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及时戒烟戒酒,不仅仅是避免肺病,肝病的产生,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必经之路。

担心得了骨质疏松?教你用“1+1方法”自测,积极预防,规避风险

3)长期卧床,缺乏运动

运动是增加骨量的方式之一,积极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骨质吸收营养成分的速率,有助于骨骼发育。

相反,如果长期卧床,骨骼保持相同的姿势,血液循环缓慢,骨骼吸收钙质维生素d等营养的效率减弱,骨质生成的效率也会因此降低,继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综上,引起骨质疏松的生活原因,还请大家做好日常防范,在预防骨质疏松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定期对自身骨骼健康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早期的骨质疏松症状,对于治疗以及后续骨质流失的预防,也能起到有效帮助。

担心得了骨质疏松?教你用“1+1方法”自测,积极预防,规避风险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自测是否得了骨质疏松?

不妨尝试“1+1”的自测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1问”,“1公式”的方式,来全方位推测骨骼健康状况。

首先是“1问”

询问自己是否存在下述的几种情况:

①年龄是否 65岁;②是否有过严重的摔倒历史;③家族中是否有过骨质疏松病史;④女性是否在45岁前绝经;⑤是否经常存在明显骨痛症状;⑥有无类固醇激素的服用病史

上述的6个问题,如果超过一半以上的答案自问为“是”,则有很大概率存在骨质疏松的症状,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担心得了骨质疏松?教你用“1+1方法”自测,积极预防,规避风险

其次是“1测”:

这里给大家分享自测骨密度的公式:

(体重kg-年龄) 0.2=风险指数

如果您计算出来的风险指数大于-1,怎说明骨质疏松的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风险指数小于-4,则说明存在比较明显的骨质疏松趋向和风险,建议寻求医院帮助,采取预防骨质流失的有效措施。

不过,即使真的测出存在骨质疏松的隐患和风险,也不要太过慌乱。积极预防,同样能够规避掉后续严重的骨骼疾病风险。

比如经常运动,积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体检等,虽然简单易行,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式。

参考资料:

[1]陈欣. 一分钟自测骨质疏松[J]. 人生与伴侣:新养生, 2007(4):1.

[2]王家龙. 自我检测骨质疏松[J]. 晚霞:上半月, 2011(12):1.

[3]廖二元. 骨质疏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18(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风险   钙质   病史   骨质   骨骼   症状   日常   效率   担心   年龄   指数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