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崔贯利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小明语录

每代孩子都有每代孩子的责任与使命。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有些人忘记了他的使命,始终迷茫一生。

使命帮我们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存在过的证明。

努力去发现你丢失的使命,找回之后更要有勇气去实现。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小明学习群里的一个家长:

@小明老师:
9岁男孩,最近一年迷恋上买奥特曼的卡,类似盲盒,打开才知道买的什么卡。每次抽到不好的卡就心情不好,每天给的2元零花钱不舍得花也得买卡,让他坚持朗读打卡一个月得到的自由聚餐机会,我给了他100元,他只买了一个汉堡,没舍得买其他吃的,可乐也没买,省下80元都买卡了。

这种是赌徒心理吗?

怎么改变孩子的这种想法呢?期待赵老师给我一些建议。

小明:

这让我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有的父母为什么这么傻?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01

小孩爱赌博能说明什么?

我们判断一个问题,首先要学会判断问题的框架。

由于现在中国传播的假冒伪劣心理学太多,导致很多父母看问题的时候,全部都是用一种极端片面的方法,也就是碎片状态看问题

比如说一个小孩爱赌博,这能说明什么?

第一,人的天性中就有赌博的天性,因为赌博是决策的一种风格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过于胆小的人死了,过于胆大的人也死了,能够正确的决策,拥有恰当的赌博决策风格的原始人才活到了现在,这是人类远古时期到现在每天都要决定的事情。

所以赌博是一种人类基因的存在。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第二,孩子喜欢赌博。也可以是个人的倾向性,也就是个人的性格。而性格60%来自于家长的基因。

第三,所有的小孩在小的时候都有收藏卡片,博弈各种游戏,比如玩玻璃弹球赢得对方,这是人类游戏的天性,人类的游戏里面本来就包含着博弈赌博的成分。

第四,孩子过多地把兴趣,放在唯一的一个爱好上就说明生活环境单一,孩子没有更多的奖励系统。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第五,孩子在成长环境中接触到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诱因,比如说父母爱赌博或者同伴喜欢搜集卡片,玩赌博游戏,孩子很快就会模仿习得。

第六,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不断地实验,最终形成自己的决策风格

小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各种形式的赌博、博弈游戏,最终决定了自己人生的博弈风格。所以人类喜欢通过游戏实验最适合自己的决策风格,这也是一种赌博心理。

上面的六个选项,你们作为父母,你们会选择哪一个?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02

原生家庭决定了你的孩子是个赌徒?

在心理学里面,绝大多数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复合答案,怎么可能用一句话简单给你一个解释?那是骗你的。

所以我还给你们提供了第七个答案。

第七,还有更多的家长,最喜欢的答案——原生家庭决定了你的孩子是个赌徒。

如果把这七条现在写出来,让中国的父母去选,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选原生家庭,也就是说中国绝大多数父母对心理学教育育儿的理解全部都是错误的。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其实赌徒心理也叫做博弈风格,也就是生存策略,在心理学里面就是很大的一块内容,我可以给你讲一天都没问题。

整个人类的投资金融股票行为其实都是赌博心理。

所有的生物的性策略就是一种赌博,比如说选择伴侣具有极高的风险,因为他意味着你个人的安全以及子代的安全。

所以如果你的小孩是赌徒,那你就要想一想,是不是你找他爸就找错了,因为你就是个赌徒?你的孩子父亲假如说也是个赌徒,那你们会创造一个完美的赌徒。

不能说是赌徒,应该说有机会创造出一个赌神!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以后你们全家移民澳门就行了,生活优越,衣食无忧,从此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

过不了多久,中国的心理网红们就开始写文章了。就和这两天他们开始写谷爱凌的文章一样。

原生家庭是赌徒的父母,成功地培养出了澳门新一代赌王!

于是开始佐证原生家庭决定了孩子的一切!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03

儿童成长的核心

孩子不是靠父母教育长大的,孩子主要靠学校教育和同龄人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成长,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种类越丰富,孩子就会发展出多种应对未来社会的生活决策策略。

中国的父母永远不懂儿童成长的核心是什么。

儿童成长的核心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模拟未来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经验。

儿童收集卡片与同龄人博弈卡片,打开盲盒等赌博行为只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模拟实验的其中一种。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本质上讲,为什么小孩很容易迷恋于电子游戏?原因就是电子游戏是帮助一个人去模拟社会情境的一种工具。

那为什么我们要反对电子游戏,原因在于这种模拟的过程产生的成瘾行为,也就是会导致人们反而放弃社会。

所有的电子游戏都是在模拟某一种人类社会情景,你在游戏里面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种赌博行为,都是在打开盲盒。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04

要玩真实游戏!

在心理学里面,我们研究此类问题,叫做贝叶斯定律。婴儿就懂得使用贝斯定律来猜测盲盒里面的黑球白球的概率。

贝叶斯定律是所有的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要学习的。

所以游戏必须要玩,但是要玩真实世界的游戏!

家长不能阻止孩子去玩游戏。你应该阻止的是孩子玩金钱游戏。

如果你们家没有钱,你的小孩就知道如何通过赌博游戏给你们家创造财富了,他每次都会把小伙伴的所有东西都赢回来。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没有枪没有炮,自有那敌人给我们造!

钱是你给小孩的,你怎么能怪他钱来得太容易呢?

你给钱给得容易,你又怪小孩不懂得钱来之不易,这句话太有趣了。

中国的互联网心理网红运动把中国父母彻底教傻了!

怪不得儿童教育这么好骗钱,中国父母太傻了,人傻钱多!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05

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智慧,现在彻底被中国人抛弃了。很多家长犯的错误在中国文化里面,叫做指月忘义

我们的教育确实出了大问题,既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没学会西方人创造的逻辑学的精髓,最后教出了一群傻瓜!

你们三岁之前玩过过家家模拟性游戏没有?你们小学阶段玩过包括各种博弈、赌博、竞技、战争、模拟社会的游戏没有?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你们初中、高中玩过偷东西、破坏、出卖、道义、兄弟、三角恋、慈善等各种更接近真实社会的游戏没有?

你们上大学的时候有没有做过各种勤工俭读?也就是完全真实的社会游戏?

人的一生都在玩游戏,阻止孩子玩真实游戏是愚蠢的。

你们只让孩子学习,最后孩子什么真实游戏都没玩,长大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傻瓜!

游戏对孩子的成长重要性是第一位的!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你看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姜文小时候玩什么游戏?

为什么伊拉克儿童都在玩战争游戏?

儿童玩的每种游戏都和他直接或可能即将面对的社会情境有关。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情境下儿童选择的游戏种类都不一样。

大院子弟通过玩战斗游戏,继承父辈们的欲望和理想!

伊拉克儿童通过玩战斗游戏,缓解自己对于战争和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并不是在父母的指导中成长的。

小小“盲盒卡”竟有如此魅力?让孩子们“走火入魔”变赌徒?



小明语录

战争,是人类创造的最大规模的游戏,人们因攻击而攻击,并不需要有更深的意义,至于这种攻击的本能,是指向毁灭还是朝向艺术,取决于我们心中的恨更多一点,还是爱更多一点。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心理安全员:危机中的心理干预和防护实操手册 47.5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赌徒   走火入魔   中国   小孩   父母   人类   风格   魅力   儿童   孩子   社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