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鸟巢夜空那一瞬间:夏奥收获“大脚印”,冬奥抢拍“美立春”

结束闭幕式的摄影工作回到家,推开家门时,林毅看了一眼时间:2月21日凌晨5点。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结束,但他脑海中仍浮现着一个个闭幕式上独一无二的画面。他是本届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摄影师,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摄影师。跨越14年,林毅的“双奥梦”圆了,他用几万张照片记录下“双奥之城”的荣光。

捕捉鸟巢夜空那一瞬间:夏奥收获“大脚印”,冬奥抢拍“美立春”捕捉鸟巢夜空那一瞬间:夏奥收获“大脚印”,冬奥抢拍“美立春”

他坚守的位置是鸟巢的“1/24”

林毅今年65岁,个头不高,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睛炯炯有神。常年摄影让他的反应、动作都比同龄人快不少,腰板也笔直。摄影团队的同事开玩笑说,林毅的精神头比小伙子都大。

摄影是林毅的事业,也是他的生活方式。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拍摄工作,林毅倍感荣幸。从事摄影40多年,参加过大型拍摄任务无数,林毅靠的是经验、热情和专注。可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拍摄经历,让经验丰富的他也捏了一把汗。

“就像开了个盲盒,惊喜和遗憾并存,总体来说拍摄效果很理想。”林毅说。

为什么说拍摄开幕式像“开盲盒”呢?原因很简单,事先没有看彩排。抓住精彩、解决问题、二次创作,全凭经验和快速反应。

开幕式前一天,林毅拿到进入鸟巢的证件。尽管早已对自己的拍摄器材了然于心,他还是反复检查了四五遍,才拉上了摄影包。为了模拟当天的情形,林毅把设备背在了身上。一旁的助手赶忙问,“这几十斤的设备一上身,您背着感觉怎么样?”“没问题,年轻那会儿百十来斤的设备背起来就走。”

2月4日早晨8点半,林毅扛着装备进入了位于鸟巢四层的工作间,架好了四台拍摄设备:三台照相机、一台摄像机。林毅的目光扫过每一台设备,这个主席台北侧30多米的斜角位置,就是他和“伙伴”们要坚守的位置。

“我的团队都在鸟巢外,内场只有我,我的职责就是守住这里,记录开幕式的每一个瞬间。”他说。

其实,林毅对鸟巢再熟悉不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筹备期间,鸟巢是他最常来的场所之一。为了拍出最理想的照片,林毅走遍鸟巢每个角落,了解每个潜在的机位设置点,“鸟巢的顶上可以放六个机位,馆内每层差不多有三个机位,底层可以放六个机位,一共有二十四个机位。”

从2008年到2022年,林毅坚守的位置还是这1/24。

躺在30多门大炮旁拍下烟花脚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林毅的头脑在飞快转动。他在预想各种可能性。从入场到开幕式开始,近12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离开位置,像“钉子”一样守着。

“想要拍出好图要有一定的预判,抓住稍纵即逝瞬间的感觉。”林毅说。

当白昼与星空完成转换,当观众和演职人员各就各位,林毅的紧张与兴奋也到达了顶点。终于要开始了,林毅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加快。

“林老师,要来了!”对讲机里的声音让林毅为之一振,他知道,几分钟后,绚烂的开幕式焰火即将在鸟巢上空“绽放”。而他是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蔡国强“钦点”的最佳焰火拍摄者,林毅自知责任重大。

“我最熟悉蔡老师思路,这一点是公认的。”林毅自信满满。

蔡国强认准林毅,恰恰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当时的焰火呈现同样出自蔡国强之手,烟花脚印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29个巨大的烟花脚印以精确的步伐,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这条北京古老的中轴线一路走向鸟巢。

在燃放试验中,焰火设计团队想知道焰火在发射上空的瞬间是什么样子,以便对其进行改进、完善。但是当时的远程遥控技术有限,蔡国强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林毅主动请缨,帮助设计团队拍摄记录焰火画面。

起初,蔡国强提出在焰火大脚印的钢炮中可以放置一个相机,来拍摄焰火爆破的轨迹,检验释放时大脚印炮火的飘移情况。焰火轨迹需要慢门拍摄,林毅担心放置相机自动拍摄达不到要求,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自己躺着拍!

一般在观看巨型焰火时,为了保证安全,至少要离发射点150米,如果距离过近将会非常危险。那次点火之前,其他工作人员都退到了安全距离之外,只有林毅手捧摄像机躺在了“大脚印”中间,他的周围是三十多门大炮。

“当时只听到一声巨响,耳朵就开始嗡鸣,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了。但是完全顾不上这些,只是一心一意想把照片拍好,毕竟焰火发射是一瞬间的事,错过了就再难有机会了。”林毅说。

直到现在,他的耳朵偶尔还会耳鸣。不过这张被大炮“轰出”的照片拍得非常成功,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设计组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份“轰”出来的交情与信任一直持续至今,鸟巢上空迎来了又一次的绽放时刻。多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帮助林毅掌握了焰火拍摄的规律。他告诉记者拍摄的关键词有三个:时机、轨迹、花样。

“焰火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强光,既要准确捕捉到焰火的动线轨迹,又不能让画面曝光过度。稍不注意,镜头里就只剩下白花花一片,丧失了美感,而且对于大型盛典活动的现场拍摄而言是没有补救机会的。”林毅说。

为了抓住这约三分钟的宝贵时间,林毅琢磨出了一套提前三分钟准备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讲机提前三分钟左右告知,他随即进入“战斗状态”,以便精准捕捉画面。

这才有了那句“林老师,要来了!”

当《立春》的绿色焰火升起的时候,林毅操控设备中的两台互动相机开始拍摄。他一边盯着屏幕,一边担心慢速与高速的拍摄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好在顺利完成任务,“开幕式结束后,回放图片时,这个精彩的瞬间被完美记录下来,很满意。”

捕捉鸟巢夜空那一瞬间:夏奥收获“大脚印”,冬奥抢拍“美立春”

“全记录”拍摄法为双奥做史

一场开幕式,林毅不仅收获了《立春》,还将《冰雪五环》《构建一朵雪花》等冬奥会开幕式节目尽数记录。他的团队成员则将机位设在鸟巢东南角一公里处,拍下了“迎客松”“五环”等烟花。

两个多小时,林毅拍了6000多张,这是他的“全记录”拍摄方法。

“我的平均速度是每秒两张片,不仅抓重点,还要全部记录,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林毅说。

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开闭幕式,国庆60周年、70周年盛典,建党百年文艺演出,2015年至2022年央视春晚等国家大型盛典活动总摄影师……在双奥摄影梦圆之前,林毅已经拍过各类大型活动,每一次,他都是这个拍法。

“我的字典里没有完成,只有完美。”

这样的拍法,有一个小代价,那就是林毅的工作室需要放五个书柜,每个都顶天做六个格子,每格几乎都被图目、画册填满。他估算,入行40余年,他拍摄的作品有上千万张。

“全程式跟拍可以记录导演们的创作过程,灵感迸发,甚至争吵的瞬间,虽然有很多照片用不上,但它们都是活动过程的宝贵记忆。我是希望把这些影像留存下来,成为中国的大型活动史。”林毅说。

双奥梦圆,林毅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下。不久后,北京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还会有这位白发老林的身影。他还能拍,他还要拍,他要拍到拍不动为止。正如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写下的一段话:

“双奥摄影是我的情怀,为国而战是我心中永远的梦想。努力就不会后悔人生。”

(原标题:夏奥收获“大脚印”冬奥抢拍“美立春”捕捉鸟巢夜空那一瞬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骜 阎彤 摄 除署名外由受访者供图

流程编辑:u02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鸟巢   脚印   瞬间   机位   冬奥会   立春   焰火   开幕式   北京   夜空   北京奥运会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