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未来

北京冬奥会渐入尾声 ,举办北京冬奥会对我国体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尚无法做出定论,但仍可以看出其预示的四点价值取向:回溯人类冰雪历史起源、重构冰雪文化自信、促进包容创新的多元文化发展、塑造奥林匹克新时空。

第一,回溯人类冰雪历史起源。岩画记录了人类最早的生活状态,在寻找冰雪运动的源头时,人们也自然将目光投向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岩画。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瑞典、芬兰等国以及俄罗斯北部的一些岩画展示了早期滑雪者脚踩滑雪板、手拿器具进行狩猎的场景,所以大家普遍认为滑雪运动的起源地是北欧。直到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滑雪岩画,人们才改变了对滑雪运动起源地的看法。

2005年,一位新疆农民在敦德布拉克的岩画洞穴中发现了中国境内最早的滑雪遗迹。这里位于新疆阿勒泰市下的一个蒙古民族乡,发现岩画的具体地点是在乌鲁木齐正北方向靠近国境线的地方。如今,这里的岩画遗迹已经被保护起来。岩画被刻在洞穴深处,生活在冰河时期的原始先民,通过在洞穴深处绘制岩画,表达狩猎收获颇丰的愿望。我们在岩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批奔跑的牛群,在画面的左上角还可以看到四位猎手踩着滑雪板进行狩猎。2015年,《阿勒泰宣言》的发布意味着新疆阿勒泰为人类滑雪起源地的说法首次得到国际公认。这不仅为中国参与冰雪运动历史研究提升了话语权,更为人类进行冰雪文明的探究提供了新的史学依据。

冬奥会的未来

第二,重构冰雪文化自信。当欧美国家的人们追溯他们的冰雪运动源头时,会发现他们的祖先喜爱把冰雪活动与当时的绘画作品结合在一起。早在1565年,老彼得·勃鲁盖尔在《冬猎》等一系列民俗画中就展现了欧洲人在冰上开展滑冰、雪橇、冰壶等冬季运动的画面。

伴随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我国也开始对古代冰雪运动进行文献考察,其中清代乾隆年间的作品《冰嬉图》可能是最早记录我国开展冰上运着滑雪板进行狩猎。2015年,《阿勒泰宣言》的发布意味着新疆阿勒泰为人类滑雪起源地的说法首次得到国际公认。这不仅为中国参与冰雪运动历史研究提升了话语权,更为人类进行冰雪文明的探究提供了新的史学依据。

第二,重构冰雪文化自信。当欧美国家的人们追溯他们的冰雪运动源头时,会发现他们的祖先喜爱把冰雪活动与当时的绘画作品结合在一起。早在1565年,老彼得·勃鲁盖尔在《冬猎》等一系列民俗画中就展现了欧洲人在冰上开展滑冰、雪橇、冰壶等冬季运动的画面。

伴随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我国也开始对古代冰雪运动进行文献考察,其中清代乾隆年间的作品《冰嬉图》可能是最早记录我国开展冰上运动的作品。得益于《冰嬉图》的发现,我们可以重构自己的冰雪文化记忆。从《冰嬉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每年冬天在颐和园冰嬉的场景。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了民众对冰雪活动的热情。在平昌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非常仔细地观看了《冰嬉图》,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2021年初,我国当代知名艺术家蔡国强以《冰嬉图》为原型,绘制了烟火作品《银河冰嬉》,表达了中国国民对于冬奥会的热切期待。冰雪文化借助这些素材传播并深入人心,展示了我国的冰雪文化自信,必将有力地推动“三亿人上冰雪”愿景的实现。

冬奥会的未来

第三,促进包容创新的多元文化发展。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置与2008年北京夏奥会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08年我们通过举办夏奥会展示了中国形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崛起的信号。当时,北京市修建奥林匹克公园,在南园中部挖了一个人工湖,它的北面叫作“仰山”,这个名字与景山相对,有“南北景仰”之意。从南至北,北京中轴线展示的中华文明,从历代王朝遗迹,到共和国历史遗迹,直至走进世界文明的菁华——奥林匹克。所以,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内在逻辑是中华文化向世界文明的汇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展示了不同的形象和价值取向。如果从东向西走过长安街的延长线,你可以看到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首钢大跳台等多个冬奥场馆。如今,它们已经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五棵松体育馆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使篮球场馆在4小时内转化成冰球场馆。而首钢大跳台作为单板滑雪的比赛场地,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场馆。

单板滑雪大跳台是奥运会最年轻的一个项目,因为这项运动充满刺激与挑战,所以也是最受年轻人喜欢的一项极限运动。这个项目就是在雪场里再建一座小型的山体,运动员使用单板或双板从起跳台滑下,从而获得一定的起跳高度,跳台之下有一个比较缓的着陆坡,使运动员在飞行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的转体等技术动作。因为这些动作极具炫酷性和创造性,所以受到无数年轻人的追捧。

虽然以前鸟巢举办过沸雪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的比赛,但是每次都在赛后拆除跳台。而如今,在首钢园区里建设的单板滑雪大跳台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永久保留使用的大跳台场地。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板滑雪大跳台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唯一的室内雪上项目的举办场地。纵观冬季奥林匹克的发展史,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的地区分布并不在于运动员滑行的介质。冰上项目大多在位于城市的室内场馆进行,而雪上项目一直保留着在户外雪场进行比赛的传统。作为雪上项目比赛场地的首钢大跳台利用高科技手段,在城市里建一座小型雪山。这座大跳台的设计和审美还充分参考并使用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元素,结合首钢园区保留下来的后工业遗迹,将建筑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再加上单板滑雪所蕴含的朋克文化以及极限运动的体育精神,相信一定会在北京冬奥会上成为最受关注的场馆之一,也将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转向的一座纪念碑!

冬奥会的未来

第四,塑造奥林匹克新时空。世界上的雪车赛道大多集中在欧洲,其中最早的一条位于1928年及1948年冬奥会举办地——瑞士圣莫里茨。如今,圣莫里茨保留着世界上唯一的人工雪车赛道。2020年,中国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所有赛道完工,并且在同年10月得到国际雪车联合会的认证,被认证为世界上第17条正在运营的、最先进的赛道,这条赛道也成为亚洲第三条、国内首条雪车赛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这里将承办雪车、钢架雪车、雪橇三个项目的比赛。从外形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修建的这条赛道有着世界上仅有的360度回环弯,并且赛道少有地建在了山体的南麓,因为从保温、节能的角度考虑,北半球的赛道一般会建在山的北面。但是延庆赛道全程都设置了遮阳板,这样可使运动员和观众获得更好的比赛及观赛体验。

延庆雪车赛道的修建是滑行类运动从欧洲向东方转移的标志,原本几乎废弃的日本长野赛道以及韩国平昌赛道都会因此受益。延庆赛道竣工后,亚洲共有三条雪车赛道,按照国际雪车联合会的规则,亚洲人从此就可以举办自己的雪车亚洲杯。在此之前,亚洲队伍只能参加美洲杯,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场赛事。所以,随着延庆赛道的建立,整个雪车运动都将出现新的转折——更多高水平赛事的出现会使运动员的积分、运动队的参赛配额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冬季运动的未来值得期待,期待在北京冬季奥运会后,雪车世界杯及世锦赛都会在中国举办。

当我们在讨论冬奥会的深远影响时,奥运遗产不可忽略,即有形的冬奥场馆可以带来无形的高水平赛事及人才的聚集。在我们建立起自己的竞赛组织团队时,奥林匹克教育也同样不可忽视。中国的青少年会在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下走近冰雪运动,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冰雪运动是大众在冬季户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选择。毫无疑问,全民参与是冬季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最值得期待的未来。

冬奥会的未来

所以,当人们重回历史的河流时可以看到,奥林匹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008年之前,奥运会每十年才来一次东亚,但是从2018年开始,四年间,我们迎来了平昌冬奥会、东京奥运会以及北京冬奥会。平昌冬奥会还留下了韩国、朝鲜在开幕式上共同入场并且一同组队参加冰球比赛的珍贵瞬间,传递了和平发展的信号,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经过四年的发展和积累,东亚文化将注入奥林匹克基因中。尤其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相信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是疫情之后人类重振世界文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奥林匹克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体,成长意味着自我更新,但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是一路坦途。回顾冬季奥林匹克的发展历史,几乎在走入每一个新主题、新阶段之初,都曾走过弯路,甚至犯过错误,但每次,国际奥委会和参与奥林匹克的国家和民众都会直面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去克服遗留的弊端,通过纠错来确立一种新的品质。走过镜像、“冷战”、差异,走向成熟、多元、改革,奥林匹克作为现代人类文明菁华成长着,它的历史将交由我们继续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冬奥会   阿勒泰   奥林匹克   雪车   岩画   跳台   赛道   北京   中国   冰雪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