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比特币,自从2010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挖矿者”为其疯狂。比特币的运行需要“矿机”每秒执行数十亿次的计算,所以其耗电量巨大。因此,比特币的大型“矿场”一般分布在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相对便宜的地区。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一、比特币和落后产能

我国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就因为丰富的电力资源和相对便宜的价格成为多家大型比特币“矿场”的分布地。“矿场”的电力消耗是惊人的,大量的专用电缆带来充分的电力,仅就鄂尔多斯的比特币矿场,一年需要缴纳的电费就多达1亿元人民币左右。

据统计数据对比,全球范围内的比特币行业对电力资源的消耗量大约为121TWH(十亿千瓦时),这个电量基本上足够1100万人口的比利时使用两年,而内蒙古的比特币“矿场”占全球运算的比例大概是8%。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2021年3月9日,内蒙古将比特币挖矿定义为“落后和过剩产能”,要求于当年4月末前关停所有的虚拟货币“矿场”,并严令禁止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有些小伙伴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落后和过剩产能”。

落后产能是一个技术判断标准,一般包含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根据技术水平进行判断,即某企业或者某微观行业的技术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第二种情况是从生产能力造成的后果进行判断,即该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在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等方面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时,我们就可以将之称作落后产能。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过剩产能是一个市场判断标准,即该企业或该行业的产品已经明显超出了市场需求,市场已经过度饱和,那么理论这个企业或者这个行业就应该逐渐退出市场或者削减数量。

据最近工信部给出的标准,电力、煤炭、炼铁、炼钢等行业就是落后和过剩产能集中分布的行业。

落后和过剩产能相关企业的分布在我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以2014年为例,当年淘汰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大型企业数量省区分布如下表所示。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能源大省山西省毫无悬念高居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另一个能源大省河北省,排名三到六位的分别是云南、山东、内蒙和贵州,这四个省份当中除了云南之外,都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煤炭资源丰富。

无论是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比特币矿场清退风暴,还是上述表格中大量清退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均是我国正在提速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即“双碳目标”所带来的压力。目前,我国距离2030年的“碳达峰”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了。




二、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这个时间点达到峰值,之后慢慢减少,我国设定“碳达峰”的时间点为2030年。这就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2030年为拐点,由增转降,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逐渐脱钩。

也就是说原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碳排放量也是明显增长的,而碳达峰之后,即2030年之后,我们的经济在增长的同时要实现碳排放量的下降。这就意味着我们开始明显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明确地追求优质发展。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碳中和”原本是节能减排的一个术语。其具体含义指的是我们应该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或者通过改良消费行为导致整个社会在一定时间段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被绿色植被或者通过技术手段中和掉,指标性的要求是至少正负相抵,达到相对的“零排放”,我国设定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年份为2060年。

也就是说2060年后,我们在一年之内通过各种生产、生活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要能够一点不剩地被绿色植被和技术手段充分地消化掉,不能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多,甚至还要让它的含量逐渐减少。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在这两个宏观目标的约束之下,我国的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能源大省,原来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就难以为继了,意味着这些高碳省份需要尽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因为现在距离“碳达峰”的时间线2030年只剩8年,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如何迅速调整,还不至于过分影响本省的经济水平,这是摆在这些能源大省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以山西为代表的能源大省曾经的辉煌

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的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7%,但是却消耗了全国5.2%的能源,从这个数据对比就可以看出其产业质量比较低下,产业利润率和经济附加值较低。

据统计,内蒙古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高耗能工业占比将近50%,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7%,但是这些工业均具有能耗高但附加值低的特点。

2021年,内蒙古单位GDP的能耗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这样的产业再不调整,长此以往,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态质量一定会出大问题。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上述情况对山西省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没有之一。山西省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位的有煤层气、铝土矿、耐火黏土、镁矿和冶金用的白云岩等。其中煤层气剩余可开采储量为2304亿立方米,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2709亿吨,占全国的比例为17%。

除了储量十分丰富外,山西的煤炭资源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分布范围非常广,据说山西几乎全省百分之四十五的土地下面都有煤田分布。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山西农村划了一块宅基地,准备盖房子。往下挖地基时,一不小心,竟然就挖到煤了。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第二、 煤种十分齐全,我国拥有的10大煤种,山西都有,最优秀的就是无烟煤。

第三、 煤质优良,优良到什么程度?具有三大主要特点,分别是低灰、低硫和发热量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煤田有两个,一个是大同煤田,它是优质的动力煤,用来发电效果非常棒。另外一个是河东煤田,它是优质的主焦煤,用来炼钢,效果一级棒。

第四、 开采条件好,山西的许多煤田埋藏都不是特别深,所以你在山西能够看到许多的露天煤矿,就是把地表薄薄的一层起开,就可以看到厚度极佳的煤层,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这样的煤田大家都喜欢,因为开采成本低,开采效率还高。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因为山西省的地理位置靠近我国的中东部地区,东边临近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沈阳、大连为代表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南面又临近以郑州和洛阳为代表的中原城市群。目光稍微拉远一点,你会发现山西距离上海、南京、武汉、合肥等大城市也不远。所以山西无论是向外输出煤炭资源还是电力资源都很方便。

更加难得的是,从山西境内经过的还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线,煤炭外运条件十分便利。

所以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交通条件,山西均比同为产煤大省的内蒙古、陕西和黑龙江的条件要优秀得多。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初前十年里,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各项主要能源中煤炭占比高达70%左右,所以在那个时代,山西省煤炭资源市场广阔,拉煤的卡车在各个煤矿门口排成长队,供不应求,生意好得不得了。

当然正是因为技术含量低,生意还不错,所以几十年来,当地的产业技术水平能力就没有太大的提升。你问为什么,很简单,没有压力啊!




四、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能源大省面临的困境

但是随着经济导向发生变化,整个社会都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尤其是“去煤化”思潮占据上风,再加上“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的推出,山西省突然间发现煤炭没有以前好卖了,矿场门口卡车排成长龙的景象不见了。煤炭价格也明显下降了,这对本就利润率不高的煤炭行业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以山西省为代表的几个能源大省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因为山西、内蒙古在全国经济结构的分工定位属性问题,所以在几十年前就形成了这些能源大省“倚能倚重”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煤电、煤化工、钢铁、电解铝等项目更是它们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问题突出,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高耗能、高排放且效益低下的局面。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除此之外,长期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能源大省境内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气污染更是不见天日,省内的宜居环境和经济吸引力越来越差。

以山西为代表的能源大省最近开始想着调整自己的能源生产结构,但是这个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以内蒙古为例,其电力工业当中火电机组占整个内蒙电力系统的比例为70%,2020年火电发电量为4782亿度,占全省所有发电量的85%,可见,煤电依旧是其电力生产的“压舱石”。

除了煤电之外,内蒙不是没有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上想办法。2020年,内蒙古风电装机规模已经突破3700万千瓦,这个数据排在全国首位;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已经突破1100万千瓦,这个数据也居全国前列。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但是从能源消费比例上来看,“煤老大”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如果用电缺口突然增加,或者电力资源对外输出任务加大的时候,煤电依旧是发电速度最快,发电效率最高的方式。

此外,虽然内蒙古风电和光电资源丰富,但是在光电上网和风电并网难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想要依靠风电和光电成为主导能源依旧不现实,正因如此,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弃风”和“弃光”现象十分严重。

另外,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能源大省在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不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也是它们十分担心的一个点。

“去煤化”近在眼前,摆在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能源大省面前的困难和问题多多,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五、以山西为代表的能源大省出路何方?

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能源大省如果想要尽快“碳达峰”,至少不拖国家的后腿,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效果应该会不错。

首先,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有效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和洁净煤技术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样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其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设置优惠条件,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以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逐渐替代原有的重化工业,这样也可以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碳排放。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再次,努力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培养本地区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氛围,通过技术和科技实力的提升,有效地为本地企业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

最后、加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花大力气治理工业“三废”,积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为地区产业升级和替换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


除了这些能源大省自身的努力之外,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省际间的“碳不公平”现象。具体内容如下。

部分发达省份不仅让能源大省承担了自身的部分碳排放,而且获得了来自外省的GDP净输入。比如,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都是能源相对充沛且产业结构偏重于重化工业的省区,它们在为其他经济发达省份提供大量能源密集型产品(比如火电)的同时,必然会导致本省的碳排放量显著增加。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与之相反的是,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经济发达省市,它们利用和消耗了大量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但是碳排放却不排放在这些经济发达省市,你仔细品,经济发达省份是不是两头都得利了,隐隐觉得这样有些不公平。

所以我建议咱们可以把不同省区之间在经济交往过程中,所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也列入到商品的价格当中。

比如上海购入了山西大量的煤电,那么就可以把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计入到电价当中去,这样就可以让山西的电价更高,山西就有可能逐渐具有实力对本省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对本省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如果山西卖给上海的是风电或者光电这样的绿电,那么也可以给山西一些绿色补偿。

煤炭卖不出去了,产煤大省山西该何去何从?10年内能否成功翻身?


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家大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典型表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我们用“全国一盘棋”的视角去布局和调控,不要以邻为壑,而应该互相配合,互做嫁衣,这样我们未来的天空才会越来越蓝,山才会越来越绿,生活才会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努力。

-------------------------------------

我是【西装配裤头】,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你的点赞、转发、分享、收藏和评论都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山西   煤炭   山西省   矿场   煤田   内蒙古   产能   何去何从   落后   年内   能源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