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在五台山的一上午,我看到了无数的朝拜者,他们对佛教的信仰之坚定、态度之虔诚,真令人惊讶!下午在通往黛螺顶1080个台阶的大智道上,更是遇见许多信男信女为朝拜“五方文殊”三步一拜地往上走,有的信徒还坐在石阶上心无旁骛地低头颂读经书......,这种情景难免不使我的心理被“破防”!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据了解,佛教是为了使人摆脱人生之“苦”而诞生的。佛祖释伽牟尼是一位王子(姓名为乔达摩-悉达多)的时候,在王城的东、南、西这三个城门看到了老、病、死这三种人生之苦,而在北门却看到一个修道者之不苦。于是这位王子产生要修道的念头,经过长时间的曲折磨难与沉思修炼,终于在菩提树下悟得正道----如何摆脱人生之苦的方法。从此佛祖开始了宣讲道义的历程,直到涅盘或圆寂。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在树阴下歇息间,我翻阅着手机里有关佛教的文章,开始对佛教有所悟解。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崇拜者,我也觉得佛教是一种教导人们“离苦”的学问。佛教虽然不以哲学自居,但也谈世界观与方法论,且佛教更注重方法论,故佛教不讲佛学,而是讲佛法,以方法论为重,强调人要有智慧。

佛教告诫修行者不要在乎世间的貌相与本相,人生苦短,要以脱离苦海为重。佛家的世界观即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没有了,即达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无我”。如此的教导人们,智慧地应对现实中的各种“苦”。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这个“智慧”的养成,即修行三无漏学之戒、定、慧。修行并非枯坐蒲团、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修戒以完善道德品行、修定以致力于内心平静、修慧以培育智慧。戒、定、慧三学是循序渐进的关系,即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清而静,静而灵。

佛家的底蕴或真谛,就在于通过身与心的清静,来节省精神,养足精神,从而脱离人生之苦。所以说,诸佛教劝导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以及一切要“随缘”,是道理至深的。因为这样,可以远离身心痛苦、带来人生快乐。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博大精深的佛家道理,其实也平常得很。近代虚云大师曰:佛教,就是一个“歇”字。偷心不歇,人生之苦就无法解脱。慧律法师语: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莫言也说:快乐因为看轻,看淡所以幸福。吾信也。

可见,佛教并不是消极地教导人们逃避现实、不求进取,而是积极地引导人们正确地面对现实,不怨天忧人,懂得因缘关系。当今社会上的因内卷而躺平、佛系,不是“随缘”。随缘是一种智慧,是随遇而安、清静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因”上经过努力之后,在“缘”上要“随缘”。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儒家治世拿得起,道家治身看得开,佛家治心放得下。

由此我想,在当下信仰自由、物质多元的社会,我们除多读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语》《道德经》等,是否还可以学点佛经,以益于我们的人生与社会。

五台山,让吾始悟佛教的真谛

再见了,圣洁的五台山,神秘的黛螺顶!

从五台山高处流淌下来的清水河很“瑞士”,在午后暖阳的照射下闪着银光。我们的车子驶出了五台山景区南门,渐渐地远离身后的佛光梵音,而这条向南欢快奔流的清水河依然相伴而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佛教   清水河   梵音   大智   佛家   方法论   世界观   佛祖   真谛   智慧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