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注定越混越好的两种特质:做人和气,做事靠谱

01


做人和气,这4点不可少


1.礼数周全


一个人平常说几句你好、谢谢、再见,不难,难得的是礼数周全,持之以恒。


并且还要做到,不论是对熟人还是陌生人,不论别人贵贱漂亮丑陋,不论有求于人或无求于人,都要讲礼节,一视同仁,不能以貌取人,看人下菜碟,因为你不知道贵人是谁,机遇在哪里,雷在何方。


礼节,不能说是为了投机取巧,主要是一个人对他人表示关心与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


如,握手、鞠躬、穿着打扮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祝颂等,是语言形式。


礼节,涉及称呼、问候、会面交流、告辞、吃饭聚餐、居家、送礼、穿着、处世等方方面面。


古人把讲礼节看得很重,如《礼记·儒行》:“礼节者,仁之貌也”。并视有无礼节为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


对个人而言,讲礼节,礼数周全,就会避免各种摩擦、对立,与人交流并建立感情就顺达,是行万事的通行证,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与尊重、支持。


2.不忽略身边的亲人


主持人杨澜曾向一位学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身边的亲人?”


这位学者回答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


接着他指出,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这是种教养。


《论语·为政》,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

孔子的回答是:色难。“色”是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色难”的意思就是说,孝顺父母,不给父母摆脸色看,是最难的。


有明白人指出:给父母买好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是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


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对待父母,面色温和,不恼不愠,耐心耐烦,才是最大的孝。


还有夫妻之间,一些人缺乏克制,常常因为自己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压力,在外面忍着,回家就对亲密的人发泄。


在亲近的人面前,本性容易暴露无遗,那些坏的脾气统统冒了出来。


有人说的好: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父母,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才是最值得被温柔以待的人。


3.讲合作,耐得烦,不发脾气


人们在职场做事,教育学生或子女,做管理工作,可以耐一时之烦,但要做到始终不厌其烦,不发脾气,就难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只有心平气和、细心周到才能赢得买家的心


顾客到店里来,就是商店的客人,无论买与不买,都要以礼相待、热情服务,不能有“你来求我的”思想,不能待顾客态度冷淡、语言生硬,甚至顶撞顾客。


作为消费者,也不要认为掏了几个钱就真把自己当成上帝,不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颐指气使,发脾气,搞不好碰上不对的人也会吃大亏甚至闹出人命。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讲合作,时刻保持面善,耐得烦,不发脾气,这是修心养性的基本功。


4.不使他人难堪


晚清大臣李鸿章已官至高位,有一次回乡时登门拜访以前的老师。


在半路上,他脱下官服,换上一身普通人的服装。随从有些不理解,便问:“别人读书中榜都乐得衣锦还乡,您这么做是为何啊?”


李鸿章淡淡一笑,答道:“如果穿着这身官服去见恩师,恩师恐怕要对我行官民之礼。这不仅会让恩师难堪,也违背了我来看望他的本意。一身便服相见,我们都比较舒服。”


我观察到,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谦虚,低调,尊重他人。注意避免展示自己的优越性,不搞凡尔赛,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替他人着想,不让他人陷入难堪。


一个人注定越混越好的两种特质:做人和气,做事靠谱


02


做人和气的最高层次


有人可能会产生误解,认为“做人和气”就是“一团和气”。


我认为:


做人和气,不等于做不讲原则的老好人。

做人和气,不等于认怂

做人和气,不等于“舔狗”。


做人和气的最高层次之一:外圆内方


中国有句老话:买卖不成仁义在。


凡是做人老练的人,在交流、沟通上出现辩论时,或在谈判时遇有利益之争时,既坚持主张自己合理的意见、权益,又面带微笑,有同理心,与人为善。


即使生意谈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和气与斗争是对立统一的。


平衡适度地处理好这个矛盾,就是要把和气既作为手段、策略用好,又作为目的而不忘初心。


做到外圆内方,斗而不破,斗而双赢。这才是高水平的和气。


做人和气的最高层次之二: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指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曾伤害过自己的人,不要以怨报怨。怨恨无休无止,既耽误事,又极大消耗自己的情绪与能量,使自己活在地狱里。


做人和气,不仅是对别人和气,也是对自己和气,是为了与自己和解,求得静心。有静心,幸福指数才会提升。


在商场上,在做人上,树敌太多都是大忌,无论怎么用心用力去对付别人的暗算与报复,也难免会顾此失彼。


做人也好,做事业也好,过程和结果都应该是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以至为零。



03


做事靠谱

形成“反馈环路”


要把为人处世做到位,光有和气是不够的,还得靠谱。


1.不靠谱的人,至少有以下3个毛病:


一是说话不算数。


说话不算数的行为,实质就是不讲信用。


二是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不强便会执行力不够,常常完不成组织或他人所托之事。这种行为与“说话不算数”不同,它不是不去做,而是去做了但不用心不认真,没有把事做成,或没有做好。


三是不交代,无回复。


“不交代”,指在人与人往来中有的事情必需作一番解释与说明时,你却不理不睬。这样做就会让别人易生误会并心里不舒服。


“无回复”,或是:收到无回复。当有关人员在微信、短信或电子邮箱上通知你,联系你,你不及时回复。或是:事毕无回复。


在人与人的往来、合作中,一个人不交代、无回复的行为,会使他人或上级感到不放心,感到焦虑,及感到被无礼对待被轻视。


不交代无回复的行为,看似是小节,但影响很大,会被上级与他人看成人格有缺陷,看成不可靠,而遭否定。真是因小失大,不值得。


而做事靠谱的人,都会养成一套基本的“反馈环路”的习惯。


“反馈环路”,指的是当别人与你交流或向你交办、约起一件事,都要在约定时间或一定时间,你最后要反馈到发起者这里。


简单的“反馈环路”:

如别人在微信联系你,发信息,你应该及时回复。


任务性“反馈环路”:

如上级交代给你或别人委托你一件事,你必须执行,按时完成。如果在约定时间没有完成任务,也应该及时给上级一个交代说明,而不是无声无息。


一个人注定越混越好的两种特质:做人和气,做事靠谱


2.“反馈环路”一般包括四个阶段性活动:


1)事前反馈

如果你是下属或办事的一方,应该釆用反馈的方式,当时就把上司或委托方交办的任务扼要地复述一遍,让对方听听有误会或漏点没有,如果有,让对方予以纠正与补充。


并且这样做了,委托人心里也感到踏实。


2)控制行动

做事应该事先要明确步骤计划,事中严格执行计划,事后认真检查监督。

3)过程反馈

如果执行过程周期较长的,或者遇到需要与委托人商量的问题,中途也要有反馈。


但有的人缺乏主见与自主性或怕担责任,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大事小事皆向上级汇报、请示,这就不应该了。


4)事后反馈

如果任务完成了,应该向上级或委托人反馈。不要认为我事都给你做完了,就没有必要回复了。这样可以让上司或他人及时知道信息与及时快速釆取下一步行动,还能让委托人放心,不再担心。


如果事情不能如期完成,或办砸了,也须及时反馈。上级或他人也好及时另想办法。



04


最靠谱的品质


在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国总统有一封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一位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挺身而出,不推诿,不讲任何条件,承担送信任务。他身临危地,历尽艰险,克服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徒步三周后,最终把信交给了加西亚。这是大家都知道《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


这就是担当精神!


有担当的人,最靠谱。


一个战士的靠谱,就是临危受命,勇敢自信,忠于使命。


一个父亲的靠谱,就是不论困难多大,也要挑起赚钱养家与让子女得到良好教育的重担。


一个职场人士的靠谱,就是不找借口,迎难而上,勇于超越,不断发展。


有担当者,首先是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有责任感的人,往往都是有心人,对他人有关心,担心,爱心。


所以,能够扛事,扛雷,扛责。


而无担当的人,从心理上没有充分准备好担负成年人应该担负的各种社会角色,这些社会角色如员工或管理者、夫妻、父母、公民等,他们做员工的不是合格员工,做领导的不是合格领导,做夫妻的不是合格夫妻,做父母的不是合格父母。


有担当者,其次是一旦承诺,重于泰山。


言必信,行必果。一旦承诺,便要履行约定。不管事情难易,不管自己有利无利、有时间没时间、方便还是不方便、辛苦还是不辛苦,都要当回事,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排除阻力,尽到义务,不打折扣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所以说,有担当的人,最靠谱,值得相信和托付,可以成为重要的长期的合作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和气   礼数   环路   委托人   礼节   西亚   特质   上级   交代   反馈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