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后续任务披露,会实现多个首次,其中包括在轨“换班”

中国空间站建造工程已经过半,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自去年4底成功发射之后,距今已经在轨运行286天了。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算是正式拉开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到如今,执行任务的已经是第二批出差三人组了。至于后续一系列的发射任务,也都已整装待发。在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公布了重要消息,中国空间站在2022年或将实现“在轨换班”。

中国空间站后续任务披露,会实现多个首次,其中包括在轨“换班”

据柏林厚所说,中国空间站2022年的任务环环相扣,高度耦合;根据中国空间站的任务规划,2022年基本可以被认为是建造阶段的最后一年。目前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早已经结束,从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建造阶段,如今第二批出差三人组都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出舱任务,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神舟十四号以及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在空间站有人员驻守的情况下,完成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之间的交会对接;最终,中国空间站将于“T”字型在太空展开,进入运营阶段。
而在这整个建造过程中,航天器与轨道对接和分离的次数较多,且组合体状态非常复杂,同时还要进行舱段之间的转位,以及机械臂的组合操作等等,所以,2022年的建造工作并不轻松。

中国空间站后续任务披露,会实现多个首次,其中包括在轨“换班”

但就是在这样的建造过程中,中国空间站将实现多个首次,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项目技术副经理邵立民的说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于东风着陆场着陆,之所以要进行快速返回,主要目的是提升航天员的舒适性以及各项任务实施的效率。
除此之外,中国空间站还将实现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停靠空间站的首次;神舟十三号也将首次完成最长6个月的停靠任务。最重要的是,两艘载人飞船的同时停靠就是为了实现“在轨换班”。

中国空间站后续任务披露,会实现多个首次,其中包括在轨“换班”

什么叫做“在轨换班”,那自然是在空间站的运行轨道上进行换班任务了,言外之意就是,中国空间站出差乘员组的下一次换班,将是在太空中,而不是在地面上。了解中国空间站建造工程的各位都知道,上一次出差组和这一次出差组是在地面交接任务的,第一批在轨运行的三位航天员回来之后,地面工作组还发射了一批生活物资上去,随后第二批出差组才搭乘载人飞船前往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会合。
当时之所以选择在在地面进行工作的交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是我们首次对太空发起的探索,很多技术的使用以及设备属性的设计都是第一次,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处于太空环境下,我们无法确定空间站在一次性容纳6名航天员的情况下,会发生何种变化,而是因为当时的空间站还处于初期阶段,无法同时满足6个人的在轨运行。所以,只能选择在地面进行换班。

中国空间站后续任务披露,会实现多个首次,其中包括在轨“换班”

但是随着空间站在太空环境下的不断运行,也随着航天员出差期间各种实验任务的完成以及对太空环境的各种实现操作,我们对于空间站在太空期间的各种运行状态以及运行条件等有了更加详细的资料,同时对于太空环境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所以说,现在实现“在轨换班”,实现双载人飞船的停靠还真是十分有可能的。
不过工作结果很吸引人,难度也是成倍增加的,如果需要同时停靠两艘载人飞船,那对于整个发射乃至飞船运行组的科研人员来说,不仅仅是难度成倍的考验。虽然说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的轨道接口有好几个,但这并不代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交会对接,或者说是直接进行交会对接。往往是对接到另一个口,再转移到目的接口上的,而这个转移过程的难度,并不亚于直接进行对接。

中国空间站后续任务披露,会实现多个首次,其中包括在轨“换班”

另外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其实严格来说,也只能算是前后停靠于天和核心舱,并不能算作是同时,但是神舟十四号和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要进行的是“同一时间停靠”。其到底会是怎样的场面,确实是难以想象,根据时间安排,一两个月内我们是看不到了。不过神舟十三号到底是如何实现“快速返回”的,我们还是可以先看到的。
根据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计划在4月中旬,也就是差不多60天之后执行快速返回任务,到那时,我们的第二批出差三人组就要回来了,届时大家也就可以看到什么是“快速返回”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空间站   中国   天和   神舟   航天员   太空   地面   核心   阶段   快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