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小架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小架太极拳的特点

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 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5、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6、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 ”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7、立圆多、平圆少。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陈氏小架太极拳的特点

8、整圆多、弧线少。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实际上丹田你要理解在身体高低不变,两个膝盖高低不变的情况下,把尾巴根丢下去。如果发现膝盖有点受压太疼,就用两脚内侧吃住地,这样就是气深丹田身体高低不变,把尾巴根放下去。这是太极根本不管身法如何变,要守住丹田,守不是思想想着就是守,而是始终让丹田这么丢下去,始终膝盖不能动肘和膝盖的要求一样肘要坠,不是找膝盖。而是像膝盖的要求一样,不要乱拧先不要想其它的,先把架子打的像陈伯祥的再说。我感觉只有他的是对的,其它人的发力发到人身上没用。

打上去没用,功夫都是白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连贯   尺骨   桡骨   脚掌   丹田   太极拳   膝盖   重心   阴阳   尾巴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