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几年前,网络上曾搞过一个评选活动,名字很夸张:


比贩毒还暴利的十个行业。


在这个榜单上名列前三甲的行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牙科、奶茶、眼镜。


有人计算过,14亿中国人,平均一张嘴有22颗牙,总量就是300亿颗牙。


任何生意乘以14亿,都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大市场,更何况是牙齿。



1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



牙齿“危机”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严峻。


2017年9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牙周状况较差,人均缺失牙6~9颗。在这其中,中青年人群(35~44岁),缺牙率大约为36.4%;老人(65~74岁)的情况更严重,缺牙率达到86%。


更夸张的数据来自《2019饮食习惯与口腔健康白皮书》,里头显示,我国有口腔问题的人群高达93%。换句话说:


平均每100个人里面,只有7个人口腔是正常的。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冷热酸甜不敢乱吃,半夜疼痛难以忍受,还影响形象……每一个被牙齿困扰的人,都产生过拔牙换牙的冲动。


尤其是年轻人,甚至有人调侃,继头秃、健忘、长斑、腰废之后,这届90后,牙也没了。


当你下定决心去看牙,来到牙科诊所的那一刻,你傻眼了——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在媒体的报道中,花费大价钱换牙的例子不在少数:


2019年,来自上海的赵宇国(化名)种了2颗牙,共花费超过6万元。


2018年,北京的于浩(化名)准备种植1颗烤瓷门牙,总花费近3万元,相当于他当时近三个月的工资。


2017年,52岁的周女士到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种牙,打了14个种植钉,固定了28颗牙齿,花了近20万元……


就连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教授也感慨:


种全口牙够买辆宝马!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一辆宝马4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很多县城,这笔钱都可以全款买下一套房了。


在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当下,看个牙齿简直是天价。


而且,由于现在看牙的半数甚至六成以上都是年轻人,几年前,“90后整牙破产”的话题还一度窜上了微博热搜。


根据《2020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数据测算,2020年我国种植牙数量达到406万颗左右,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种植牙市场之一,市场规模已近1600亿元。


这1600亿元背后,正是无数被牙齿困扰的人用真金白银堆起来的。


“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


——这恐怕是他们心底的最真实写照。



2

种牙到底贵在哪?



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很多人一边捂着牙齿一边望而却步:这牙,比黄金可贵多了!


种牙,为什么这么贵?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扒了一下种植牙的上下游。


这个产业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上游:设备和耗材企业

中游:器械经销商

下游:口腔医疗机构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图源动脉网


在这个产业链条中,上游的牙体材料极为昂贵。


一个扎心的现实是,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目前国内90%的种植牙被瑞士、德国和韩国品牌垄断。在这其中,瑞士ITI种植体价格在6000-20000元左右;德国BEGO种植体价格在5000—10000元;低端一点的韩国JUST种植体,价格也要5000—8000元。


高居不下的进口牙体成本之外,种植体在到达消费者手中前要经过厂家、全国总代理、地级市代理、招投标代理公司、医院等多个环节的加价,价格的飙升不可避免。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在下游,成本则主要来自牙医。


在很多人看来,牙医的工作不过是拔个牙安个牙,简单得很。但实际上,牙医和其他医生一样,专业性极强,培养成本也很高。


一个专业的牙科医生,要经过漫长的培养:


10年的本硕博+3年以上的临床及合规培训,总计13年或更多。更有甚者,进修时间长达16-17年。


除此之外,牙科诊疗也是一个耗时相对较长的工作,工作强度较大,每天牙科手术的翻台率没办法降低。疫情期间,牙科是停摆时间最长的医疗服务之一,因为

医生在磨牙的时候会将唾液和血液打成飞沫,一旦患者携带任何传染性病毒,诊室内交叉传染风险极高。


培养成本高之外,更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稀缺。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显示,全国共有口腔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67227人,占全部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5.3%,平均每十万人拥有口腔医生16.7人,远低于韩国的45名,英国的54名,澳大利亚的57名,美国的63名,德国的83名。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牙科人才的高成本和稀缺,使得他们的收费也居高不下。


这一点,在口腔医院龙头企业通策医疗的财报中也能看出。其营业成本长期在55%左右,营业成本的构成主要是产品材料和医疗人员薪酬,其中医疗人员薪酬可以占到营业成本的70%。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换句话说,牙医们是靠技术吃饭的手艺人。


还有一点,镶牙、烤瓷牙、洗牙、牙齿矫正、种植牙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没有纳入医保,因为在目前的观念里,这些并不是治疗项目,而是“医美”项目。


成本高,医保又不能报销,种牙贵也就不意外了。



3

暴跌的“牙茅”



300亿颗牙齿的生意,1600亿的市场规模,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


市场一膨胀,资本就狂热。打开天眼查输入关键词“牙科”,出来的相关公司多达27437家。光是新近成立的牙齿美容、牙齿健康、牙齿修复等企业,就超过7000家。


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通策医疗。2017年底,通策医疗的股价还在30元左右徘徊。但到了2021年中,这家公司的股价一度飙到了320元:


短短三年时间,涨幅接近10倍。


正因此,通策医疗也被称为“牙中茅台”。


但谁也没有料到,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通策医疗的总市值已经腰斩回归起点。截至2022年2月15日,通策医疗总市值报499.62亿,市值缩水超过800亿元。


从高点算起,通策医疗的股价已经跌去60%以上,差点回到解放前。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按理来说,牙科市场如此火爆,通策医疗又是头部企业,应该风生水起才对,为何会遭遇如此暴跌?


从通策医疗的财报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2021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营收21.36亿元,同比增长44.16%。单看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44%,环比增长19.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8%,环比增长44.6%。


这个增速乍看还可以,但由于此前机构普遍预期至少有两位数的增长,属实是滑铁卢了。


业绩失速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集采。


去年8月,浙江宁波医保局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文件流出,其中明确提到:


将“调整口腔种植牙项目整体医保支付标准”作为工作目标,并就收费标准表示“目录内国产品牌种植牙收费标准为每颗3000元,目录内进口品牌种植牙收费标准为每颗3500元。”


一旦真的集采降价,对通策医疗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根据凤凰网财经的统计,通策医疗在浙江省内毛利率高达46.9%,省外毛利率则只有28.3%,相差接近一倍。


更关键的是,通策医疗的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浙江省内。2020年,通策医疗90%的收入均来自浙江省内,光杭口医院就撑起了通策医疗8成的利润。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图源亿欧


大本营一旦被攻破,对利润的波及可以想象,也难怪市场如此担忧。



4

尾声



就在几天前,通策医疗又火了一把。


这一次,不是因为牙齿,不是因为业绩,也不是因为股价,而是因为董事长。


2月7日,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发了条微博,晒出了到径山寺烧香祈福的动态,但无意中暴露了自己违反当地防疫政策、“开偏门”进寺的行为。


种一口牙相当于买辆宝马!“牙茅”通策的暴利江湖


这波“凡尔赛”被吃瓜群众抓住了小辫子,批评之余,他们纷纷调侃:


难道真的是佛渡有“元”人?


回过头来看,通策医疗经由一次成功的公立医院改制而崛起,一跃成为A股第一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背靠优质医院资产,通策医疗在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商业模式等方面确实有独特优势,也因此得到了市场的奖赏。


但在时代的风浪面前,“烧香拜佛”是没有用的,熬下去才是王道。集采当前,无论是通策医疗还是牙科行业,都是如此。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位前辈说过的话——


你以为他在风口,其实他在浪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宝马   牙科   牙医   德国   医保   暴利   股价   牙齿   口腔   成本   江湖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