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改服务 移动支付政策持续收紧

近日,在使用微信的时候,好多朋友发现找不到支付的按钮了,实际上是将支付改成了服务,那么用了这么久的微信支付为什么要改成服务呢,恰逢3月1日移动支付新政来临,是不是有什么相关性呢?


支付改服务 移动支付政策持续收紧

支付改服务


疫情下,国家财政支出大增

延续两年多的新冠疫情,让经济下行压力剧增。2020年多地市经济出现负增长,2020年全年全国经济增长2.3%,大大低于2020年以前的增长率。尽管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经济增长率好于2020年,但在过去的两年中,对于抗疫等公共卫生支出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全民核酸检测、免费施打疫苗等,这些支出都来自财政。

众所周知,国家财政收入则来自税收。疫情期间,国家对企业采取了减免税收政策,税率进一步下调。与此同时,公共支出则大幅度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减免、支出大幅增加,三项合力叠加起来,可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势必会让财政压力增大。

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加大税收政策公平性势在必行

经过全国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同心协力的努力,中国的疫情防控大大好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这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商家公款私收借以逃避税收的行为不在少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商店等营业场所提供支付二维码,其中有些二维码就是个人支付二维码,而不是对公账户。

公款私收,不但损害了税收公平,也损害了国家财政收入,最终损害的是全民福利。因此,打击偷逃税的力度增加。在过去的两年中,明星、自媒体、企业等税收大户被调查和处罚的新闻并不鲜见。这是一个整顿偷税漏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信号。

禁止公款私收需要移动支付配合

我们知道,以前无论你收款是转入对公账户还是转入自己的私人银行账户,税务部门都可以根据银行流水来获取税收依据。而且,个税税率往往高于企业税率。微信、支付宝兴起之后,商家收款存入零钱或者移动钱包,这给税务部门获取税收基本数据带来一定的障碍。


尽管商户可以将对公收入用个人移动支付来收取,但实名制下,税务部门依然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数据来获取支付流水。

移动支付明确自身角色

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微信、支付宝作为用户和银行中间的金融服务者的角色就很明确了。移动支付的前端是用户,而业务真正的办理者则是银行。这样一来,微信支付的角色就像是一个经纪人,提供的是中介服务,就像排球中的二传手。


微信支付由支付改服务,这个信号就是告诉用户,我提供的是金融服务,是银行业务的延伸,而不是取代银行。换句话说,微信支付背后的主体是银行,微信支付是银行的从体。没有银行,微信支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不是微信要做的事。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微信“支付”改“服务”的内在逻辑了。

根据国家新的税收政策,从3月1号起,商家的个人收款码将禁止使用。该政策主要针对商家和有对公账户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而不针对个人。

各位网友,关于微信“支付”改“服务”,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税收政策   公款   税率   疫情   财政收入   账户   支出   税收   政策   银行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