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游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游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北约40公里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柏孜克里克"维吾尔语有山腰的意思,这对千佛洞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一个相当准确的描述。

柏孜克里克石窟凿于麴氏高昌国时期,唐西州时名叫宁戎寺,是当时重要的佛寺中心,寺内僧人众多、久负盛名。

现存石窟主要是九世纪以后回鹘高昌时期的遗存,尤其是11世纪所遗存的壁画是窟群艺术中的精华。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柏斯克里克千佛洞衰落为民间寺院,15世纪中叶,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异教徒的冲突中遭到毁灭。

18号洞窟为中心柱式大型洞窟,上方有华盖式图案型的菩提树冠,相间排列,整个色调以石蓝等冷色为主。

16号洞窟是一副完整的伎乐图,佛端坐莲台上,手方包说法印,上绘菩提树冠,左侧上方绘有金刚,下绘比丘。南侧残存有供养人像,能看出是一男性的突厥人形象。

33号洞窟顶部绘千佛,后部是绘塑结合的《涅槃经变》,卧佛塑像已毁损,后部上方绘沙罗双树,表示佛于天竺国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入灭。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世时,印度有16国盼依了佛教。佛涅槃后,16国王子赶来追悼,这些王子形象,从壁画上看,已完全中国化了,不仅有头戴冲天冠的汉族帝王,还有突厥、吐蕃、回鹦等名民族王子的衣冠形象。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它对于研究维吾尔族的古代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克里克   吐蕃   维吾尔族   佛教   树冠   洞窟   遗存   突厥   后部   石窟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