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文 / 村长

于房地产而言,大起大落、惊心动魄的2021年已经翻篇,但对它的复盘,尚有待更多抽丝剥茧式的挖掘。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上半年与下半年市场环境的急剧转变,是一次观察房企反脆弱能力和相对实力的绝佳机会,尤其是对在2021年之前,以“大”(大象起舞、大而不到)形象示人的TOP10巨头而言。


在2021年,之前的固有认知被打了稀巴烂,某大的轰然倒下就是一个典型。


下面,村长就通过更多微观层面的数据对比,看看TOP10巨头的相对变化,及背后映射出的实力底色。



01

谁入局?谁出局?


下图是克而瑞公布的2021年全口径金额和权益金额TOP10榜单,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


两个榜单的入选房企都是一样的,碧万融恒绿、招保中华龙。


而在往年,两份榜单的入榜房企,会有一两家出入。


比如2020年全口径榜TOP10是碧万恒融绿、招保中华世;权益榜TOP10是碧万恒融绿、招保中世新。


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对比2021年和2020年的TOP10榜单,可发现,世茂、新城已暂时掉队,龙湖再次晋级,华润则进一步夯实十强地位。


虽然2022年才刚开始,巨头们都还处于热身阶段,但新一年的榜单已经出现了一些确定性比较强的大概率变化。


1、2022年,恒大肯定是要从TOP10中出局,甚至从TOP50乃至TOP100中消失。2021年之所还能留在前十,主要是上半年业绩的支撑。


2、绿地虽有上海国资委背书,曾经也是和万科比肩的存在,但这几年发展是一路向下,如今已跌到10强守门员的位置。


另一方面,这两年,绿地也在调整战略重心,随着基建业务在在绿地版图中的比重越来越重,去年底更是宣布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


这也意味着绿地在今明两年,大概率也会跌出TOP10。


3、随着恒大、绿地的离开,未来补缺的大概率是绿城、金地。


为什么会是这两家房企,且听下回分解。



02

马太效应趋弱

大象跑不动了


2021年,有种共识认为,下半场市场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更加明显,TOP10表现将会更加强势。但从去年TOP10业绩来看,这一趋势并不明显。


首先,TOP10房企中,有4家房企为负增长,占比40%。具体内容见第3章节


其次,2021年TOP10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45492.5亿元,增幅为-5.7%;同期百强房企的全口径销售额126534.4亿,增速为-3%;


也就是说,TOP10的销售降幅比百强均值还多,反而成了拖后腿的。


受此拖累,TOP10在百强中的市场集中度反而下降了,2021年TOP10房企全口径销售额占百强房企比重为35.9%,2020年则为37%。


再次,2021年TOP10全口径销售门槛为2900.亿元,同比增长4.3%。2020年较于2019年的同比增速为14.4%;权益门槛2029.4亿元,同比增长4.7%。2020年同期增速为13.8%。


可见,门槛仍处于抬升势头,但增速已有所放缓。


2021年的市场还打破了一个之前广泛存在的认知,即TOP10都是大而强的房企,有着更强抗风险能力和反脆弱能力。


但恒大的暴雷及4家TOP10房企的负增长,打破了这一切,大,不一定强,更没有谁能大而不能倒。



03

不尽人意的“老大哥”


虽然都是头部巨头、带头大哥般的存在,但面对大环境的剧烈波动时,TOP10房企各家展现出的反脆弱性和销售能力,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见上图,较于2020年全口径销售额负增长的巨头有4家,恒大、绿地、万科、碧桂园,降幅分别为-37.5%、-18.6%、-11.5%、-3.8%。


恒大主要是受下半年暴雷事件拖累(后面会有解释),但基本面还不错的万科,也录的两位数的降幅,有点儿差强人意了。


就全年而言,增势最好的是招商蛇口(17.6%),其次是华润(10.2%)、龙湖(7.2%)、保利(7.1%)。


由于上下半年市场冰火两重天,下半年逆境中的销售业绩更能反映出一家房企的反脆弱能力、销售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所以,村长又计算了TOP10房企下半年业绩占全年业绩的比重,见上图最右栏。


占比最高的是龙湖,为50.8%。


在下半年如此萧瑟的行情下,龙湖居然卖的比上半年市场红火时还好。不得不说,“疾风之劲草,龙湖是真牛”。此刻,请给龙湖掌声!


其次是华润(47.8%)、保利(47.1%)、融创(46.3%)、招商蛇口(45.8%)。


占比最低的是恒大,仅19.1%,主要是因为下半年恒大暴雷后,销售额急剧萎缩,也正是因为下半年销售的崩盘,拖累恒大全年业绩大跌。


占比第二低的是万科,为42.8%。


若剔除恒大,单就稳健性和基本面尚好的巨头而言,万科可以说是2021年下半年相对表现最差的。


不管就全年还是下半年,在TOP10中,万科难言出彩,而这显然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大环境。


这或许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万科股价的一路走低,即便去年底市场预期改善,都没能有一个像样的反弹。



04

谁的业绩含金量最高


权益占比是观察TOP10房企的另一个维度。


因为,权益金额才是贡献房企营收和利润的核心源头。


所以,权益销售额才是房企最真实的业绩,而权益占比往往也被业内戏称为“注水率”指标,通过这一指标也可以看清一家房企的业绩含金量。


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如下图,2021年TOP10,权益占比最高的依旧是恒大,为95.1%,其次中海93.4%,绿地为90%。


尤其是中海,正是凭借着高权益占比,及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让其在TOP10内赢得了“利润王”的美誉。


而若从更真实的权益金额来看,十强榜上巨头们的实际差距远没想象的那么大,坐席排名也会与大家熟知的有所不同。


因恒大已从TOP10事实性出局,下面的讨论中就剔除恒大。碧桂园无论是全口径还是权益都是超一档的存在,短期尚看不到被挑战的可能。


下面,重点看万科、融创、保利、中海四家,从全口径看四家排序为万、融、保、中,从权益口径看则为万、保、融、中。


万科全口径超出保利900多亿,但权益只有300亿左右;全口径超出中海近2500亿,相当于一个旭辉,但权益仅超500多亿。


所以,从全口径上,万科远远甩开了保利、中海,但在权益上咬的还是比较紧的。


如果万科2022年销售下滑趋势逆转,且权益比仍维持低位,万科与保利、中海的距离将会进一步缩小,甚至被赶超。


再看融创和保利,全口径上二者相差不到600亿,但权益上,保利已反超融创。2022年保利大概率要取代融创,和碧桂园、万科组成的新三巨头。



05

最稳、最有定力、最有远见

当属龙湖、中海、华润


从新增土地货值/全口径销售额,看TOP10房企的拿地积极性、口袋殷实情况和发展前景。


虽然TOP10房企都在纷纷谋求多元化,土地增值效应也不比从前,但在未来几年,尽可能地拿地,进而维持面粉库存的充盈,仍是房企保持巨头地位的重要前提。


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2021年,TOP10中,该指标最高的还是龙湖,为99.3%。相当于龙湖去年卖了多少货,就又补了多少货。


其次是中海(90.9%)、华润(90%)。


由此也可见,这三家巨头渴望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心。


不知大家发现没,这三家房企都是以稳健著称,不差钱、也不愁借钱的巨头。所以,该指标的高低往往也反映一家房企的相对财力。


那些指标较低的房企,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他们不想拿,而是囊中羞涩。


如占比最低的是恒大,仅为18.1%,这不难理解,毕竟恒大是TOP10中最缺钱的一位;


融创为第二低,为32.6%,其实其上半年拿地还是挺猛的,主要受下半年的拖累,相对钱紧。当然,不同于恒大的轰然倒下,融创日后是否主要靠库存面粉营生,关键还要看其2022年的拿地表现。


由于2021年土地市场行情在上半年过热、下半年过冷,所以,下半年拿地货值/全年拿地货值之比指标,也间接反映了TOP10房企对市场研判能力的高低。


换言之,该指标越高,说明了房企对市场判断越准、定力越强,没有盲目追高追热,而是精准逆周期拿地。


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见上图,该指标表现最高的竟然是恒大,为70.5%,很是出人意料;最低是融创,为5.6%。就全年而言,由于这两家房企都受到钱紧的硬约束,该指标有一定失真。


此处,我们就重点关注基本面和流动性相对健康的八家,表现最好的是龙湖(69.8%),其次是中海(54.5%)。



06

市场布局能级较高的是招中华


从拿地楼面价看TOP10房企布局城市的能级。


下半场,市场大分化已是行业共识,在此背景下,舆论对巨头房企的业务市场结构及重心愈发关注,意识到这一点的房企们,披露年报时,都会刻意的强调一二线高能级城市的拿地比重。


其实,拿地楼面价是一个更为直观,也相对客观的指标。拿地楼面价越高,往往意味着布局的城市能级越高,或者说拿的地处于核心区域。


根据克而瑞公布的数据,村长计算出了2021年TOP10房企的拿地楼面价,见下表。


房企10强大变局:恒大暴了、万科掉了,央企的好日子到了


拿地楼面价最高的是招商蛇口(14102元/平方),其次是中海(12235元/平方)、华润(11447元/平方)。


拿地楼面价最低的是碧桂园(3455元/平方)、恒大(3922元/平方),可见即便在下半场,碧桂园和恒大依旧将三四五线作为自己的主战场。


对于哪种选择更好,则需要辩证地去看。


聚焦高能级城市的好处在于市场需求强劲、安全边际更高,中长期而言,房企业绩的不确定性更低,从这个角度看,招商蛇口、中海、华润的选择值得肯定,也理应看好;


要说弊端,就是市场容易受到调控和限价的压制,有着明显的市场周期性。


三四五线城市的弊端,是需求量能和购买力较弱,好处呢,就是竞争压力小、马太效应强,巨头们凭借品牌效应和强大的管理能力,往往能对当地市场形成降维打击,是超强般的存在。


而这恰是碧桂园专注三四线城市的底层逻辑。


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房企自身稳健性够强、出问题的概率很低,一旦像恒大那样暴雷,届时庞大的三四线资产反而成了鸡肋。


从这个角度看,房企聚焦低能级的三四线市场,又有种富贵险种求的味道。



07

央企地产崛起已不可避免


无论是稳市场大盘的角度,还是购房者选择的风险偏好,还是房企自身的稳健性、抗风险能力,亦或无出其右的资源和融资优势,头部央企地产的崛起都已不可避免,尤其是对TOP10内的保利、中海、华润、招商蛇口而言。


这一趋势,在过去一年,体现的十分明显。


2021年,在操盘榜上,保利由第5升至第4,华润由第9升至第8;招商蛇口由第10升至第9;中海名次虽未变动,仍为第6,但与第5的差距,由1200亿左右缩小至800多亿;


全口径榜TOP10中,保利由第5升至第4;招商蛇口由第10升至第7;华润由第9升至第8;中海名次依旧第6,但与第5的差距,由1400亿左右缩小至不到700亿;


权益榜TOP10中,保利由第5升至第4,且与万科的差距由900亿缩小至300亿;华润由第12升至第8。中海和招商蛇口暂维持不变,位列第6、第9。


而在土地市场,四大央企也展现出了积极进取的姿态。


据中指公布的数据,2021年,保利发展拿地金额1272亿,位列第3,仅比第2名的万科少2亿元;中海1092亿,位列第4;华润989亿元,位列第5;招商蛇口853亿,位列第7。


除招商蛇口外,保利、中海、华润三家的拿地金额排名均高于其全口径销售排名。


优秀是比出来的,不管是纵向比,还是横向比,四大头部央企的崛起势头都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2022年,于TOP10房企来说,机遇和压力并存,扛住了压力、抓住了行情,就能继续出众,否则就只能出局。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具体买房建议,楼市头条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8

标签:华润   能级   楼面   口径   变局   好日子   下半年   巨头   权益   强大   指标   能力   市场   万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