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量子力学无疑是目前最能颠覆人类认知的一门科学。它所发现的很多微观物质世界的现象,哪怕是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也迷惑不解。而波函数就是量子力学为了描写微观系统的“诡异”状态而引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函数。

波函数坍缩的通俗解释就是,当我们用物理方式对物质进行测量时,物质随机选择一个单一结果表现出来。如果我们把波函数比作是骰子的话(比如电子云),那么“波函数坍缩”就是骰子落地(比如打在屏幕上显示为一个点的电子)。

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只能局限在有确定结果的三维空间上,而对于叠加态的多维空间,人类可能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或者说,人类的意识能力本来是高于三维空间的,但由于必须借助物质媒介来认知,比如眼睛、测量工具,就坍缩成只能认知三维空间的事物了?波函数的坍缩也意味着意识能力外化的坍缩?

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古往今来,人类所做的最大努力,就是总想从万事万物的无限种不确定中,找出一种或几种确定性,哪怕这种确定性是多么的狭隘和片面。也许,人类的认知能力实在是无法理解和接受千变万化的叠加态也就是不确定性?


然而,我们这个宇宙所有物质的本质就是千变万化地运动着的,大到本超星系团,小到微观粒子,每时每刻的运动状态都不一样,也就是说,都是处在一种叠加态,不确定性才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如果人类只能认知确定性的事物,那就只能在事物的无限种运动形态中截取那一瞬间的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显然是极其片面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人类是否真的具备了认识事物全貌和本质的能力呢?

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尤其是现代科学,不但要找出这种确定性,还要这种确定性能够反复验证,可以复制。这就更不妙了,更把人类的认知能力完全束缚在了实证主义的圈子里了。

因为,起码以下几种存在,现代科学就根本验证或解释不了:

一是,运动变化极快的存在。比如,基本粒子的纠缠现象和叠加态现象。再比如,一些超光速运动的存在。假如真有这些存在,我们现在所有高科技手段肯定不具备观测和捕捉这些存在的能力。因为,各种电磁波和各种光都追不上这些存在。比如暗物质、暗能量、外星人甚至灵魂这些存在,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但我们就是不能观测到或捕捉到他们。爱因斯坦说,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也许,这只是我们人类认知的极限?也许,对于宇宙中确实存在的超光速的存在,只是我们人类没有能力认知而已?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些存在的存在,现代科学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所以,才只能起个“超自然现象”的奇怪名字搁置?

二是,运动周期很长的事物。除了地球上的事物外,宇宙中运动周期小于一百年的事物是占比很小的。绝大部分物质的运动周期都是几百年上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比如,太阳系的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公转周期为164.8年,而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绕行银心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3亿年。如果我们一味地以可验证可复制来做作为科学结论的依据,那么,这些运动周期长的事物就很难验证,只能进行一些推算。我们人类也就只能局限在认识一些运动周期不太长也不太短的事物了。

三是,一些非物质形态的存在。在我们这个宇宙中起码有两种存在,一种是物质形态的存在。比如,我们可见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白云飞鸟、闪电雷鸣……。对于这些存在,现代科学起码还有一些认识方法和途径。一种是非物质形态的存在。比如意识形态。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是否可以独立于物质形态而存在?是否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是否先于可见宇宙就已经存在?是否是意识创造了宇宙?意识是否有能量?意识的能量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等等。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现代科学可以说是束手无策。

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面对我们这个宇宙中已知的两大存在,现代科学只能认知其中一种,这是不是现代科学的局限性呢?何况意识形态的存在才可能更接近于宇宙的本质和真相。这样看来,现代科学有没有舍本求末的倾向呢?

更何况这只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的两种存在,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的第三种、第四种或者更多种存在呢?而且这些其他的存在既不同于物质形态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我们不得而知,当然也就更不要指望现代科学能告诉我们什么了。

说到这里,必须要申明一下,我们并没有任何贬低现代科学的意思。现代科学毕竟是目前人类认识自我、认识宇宙的最权威最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而且一直在实实在在地造福人类。再有,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成果的启迪,我们也不可能产生以上那些想法。我们只是尽量客观地反思一下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而现代科学无疑是目前人类认知能力的最权威代表。虽然,认识宇宙还有哲学的、宗教的、思辨的甚至心灵感应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最直观和具有实证性的肯定还是现代科学方法,这是不能否认的。

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有人说,科学不过是神学的打工仔而已。这种说法也是不客观的。科学和神学都是人类探究自我和宇宙本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是一致的,谈不到谁给谁打工。在探索思考的道路上,科学和神学在很多方面出现了互相的验证,也是正常的,恰好说明了他们目标的一致性。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基本知识的普及,不但大大启迪了很多善于思考的人的智慧,使人们更加关注宇宙和人类的未来,同时,也似乎更加拉近了科学和神学的距离,这绝对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人类必定生活在三维空间中,人类的认知能力尤其是科学的观测和验证能力必然要受到三维空间的限制,这是人类的物质手段无法超越的,就如同水里的鱼无法认知水面以外的世界一样。好在人类有着比鱼更加灵性的意识,可以让意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肆意地穿越山河湖海、日月星辰以及上下百亿年,任凭意识在广袤和深邃的宇宙中尽情探究和思考,这绝对是宇宙赐给人类最宝贵的礼物。不管人类在这个大宇宙中是高级智慧体还是初级智慧体,也不管人类的肉体消失后是否还有灵魂的存在,仅仅是我们可以在这个肉身阶段进行任意思考就已经是宇宙中的幸运儿了。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是,不要指望我们的所有想法都可以得到科学的验证和实现,不管是对还是错。因为,我们的意识可以信马由缰、山河星汉无阻,甚至可能具备穿越不同宇宙空间的能力,但科学不行,科学是关于物质形态的科学,是三维空间的科学,不是意识形态的科学,科学的能力很难超越物质形态的限制。说科学是神学的打工仔可能不妥,但说科学是我们人类意识的打工仔应该不会错。当然,未来的人类也许会发展出一种可以专门测量、捕捉和描绘意识的科学,那就绝对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巨大飞跃。到了那时,也许我们现在的所有疑问都将豁然开朗,宇宙的真相也将一目了然。但那一天何时能到来呢?


波函数坍缩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三维化坍缩?


至于波函数坍缩是否说明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和三维性,是否意味着人类意识能力的坍缩,只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只是为了引发善思考喜探索的朋友们的更多更深入地思考,难证对错,只为抛砖引玉。

我们认为,一些想法的对与错也许是次要的,而能够激发人们更多更深入地反思与探索才更重要。真理也是在不断地互相启迪和否定的过程中显现的。

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和逐步应用,不仅仅会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提高到人们目前难以想象的水平,更会彻底颠覆人们很多旧有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会极大地启迪人类的智慧,使人类的整体智慧能力同样产生难以想象的飞跃。

问题还是,即使我们人类的意识能力或者智慧能力再飞跃、再丰满,甚至可能穿越高维空间,但一旦要想借助三维空间的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可能就会坍缩,可能就会束手无策。意识很丰满,可三维空间却很骨感。难道这真的是人类意识物质化过程中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亦或是意识能力还有其他更好的非物质化的表达方式,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意识   人类   能力   认知   函数   形态   宇宙   事物   物质   科学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