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谦让思想的影响,中国父母在教孩子分享这个教育话题上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意见,慷他人之慨,而且习惯牺牲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并不是说谦让不对,但也要看具体情境,不是一味为了自己作为家长的面子“强迫”孩子分享就是谦让。
下面这位宝妈跟丈夫的聊天内容,我认为值得家长们听一听。
事情的起因是丈夫的外甥一家过来串门,儿子很友好,拿出玩具和零食分享。不料小外甥看上了儿子的新玩具,临出门时还抱着不撒手,可那是孩子爷爷送的新年礼物,儿子不愿意。
丈夫作为舅舅很大方,没经过儿子的同意,就答应外甥“送给他”。
过年把孩子玩具送人,不用想也知道这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客人走后宝妈知道了这件事,便跟丈夫商量,能不能把他新买的手机送给小舅子,丈夫一口回绝。“你自己心爱的东西不能送给别人,为什么孩子的就可以?你这是双标”。
丈夫表示,自己的手机价格远高于儿子的一个小玩具,但宝妈接下来的一番话还是点醒了这位宝爸。
在爸爸眼里手机是有价值的物品,但在孩子眼中玩具车是爷爷新买的礼物,同样是很宝贵的,但凡他换位思考就能理解玩具对于儿子的重要性。
对于儿子玩具的处理,宝爸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可以借给其他小朋友玩,但不能擅自做主送给别人。正如宝妈所说,孩子能主动跟小伙伴分享玩具,应该被表扬和认可。
懂礼貌和忍气吞声是不同的,外甥抱着玩具不撒手,还可以跟他讲道理或者用别的条件交换,为了面子和避免麻烦,就自作主张,“强迫”孩子割舍自己心爱的玩具,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则影响亲子感情,二则长此以往易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玩具那么多,随便送一个给别人又能怎么样?这类父母只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玩具,殊不知对于孩子们来说,每一个玩具都是独一无二不可缺少的存在。
玩具可能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他们通过玩具建立起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进行探索和学习。
泛灵论认为,幼儿心理和认知在发展过程中认为所有存在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玩具也是如此,他们会把玩具看作有生命的伙伴,玩玩具的过程即可建立亲密。
玩玩具还能给孩子安全感,尤其是毛绒玩具,能安抚孩子的情绪,减轻压力和紧张,提高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有时孩子喜欢玩玩具或者经常抱着玩具,就是因为需要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不经同意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其他人时,孩子的安全感就被破坏。当他们有了物权意识后会感觉到屈辱和不被尊重,如果不能及时拿回自己的玩具,会因此否定自己的能力。
分享是不可以强迫的,分享的真正含义就是要发自内心的。
别用父母的权威破坏孩子的物权
真正破坏孩子物权的多数都是父母,利用自己长辈的身份和父母的权威,强迫孩子对自己的物品做出让步,伤害孩子的自尊、破坏孩子的安全感、激发孩子产生反抗行为,更会影响以后的社交。
其实解决方式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利用自己的权威替孩子做决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别要求孩子太“无私”,要培养孩子对自己的物品合理分配,学会拒绝。同样也让孩子尊重别人的物权意识,任何物品都要经过主人的允许。
送给孩子的礼物就要交由孩子处理,事无巨细地强化物权意识。
允许孩子的“不分享”
很多父母爱面子,也希望孩子给自己“长面子”,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些,但强迫的分享并非孩子的本意。
我们平时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分享,在孩子有分享行为的时候给予肯定,让孩子体验快乐和成就。
当家族中有孩子的时候,玩具分享和占有经常发生,父母可以在其他小朋友到家拜访前,告诉孩子即将到来的是客人,要有主人的风范,或者教孩子换位思考,自己学会分享,到别人家玩的时候才能被同样对待。
若是碰到上文那样的矛盾,可以提前预防。比如只拿出自己可以接受送人的玩具出来分享,又或者事先告诉对方孩子,这个东西对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他想要可以征求父母的意见也买一个。
另外,小孩子对玩具的兴趣是很难琢磨的,有时只是因为自己先看到就认为自己拥有,可能玩一会就没兴趣了,有矛盾就多给孩子讲几次,慢慢就会适应了。
晚上睡觉前可以跟孩子一起复盘,这种复盘行为能让孩子更快成长,而且对于遵守规则很有帮助。
更新时间:2024-08-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