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进大棚“哇!火龙果是长在仙人掌上的?”

本报记者 解志国

正月初六,上午10点20分。

记者一进暖暖的大棚,老王正忙着在枝条上掰芽子:“来啦?正掰芽呢,为了果儿长得好,新出来的这枝芽得掰下去。”

说话间,几位来采摘的客人进了大棚。

“哇!火龙果是长在仙人掌上的?怎么看着一株株小树跟倒着长的仙人掌差不多啊。”刚进大棚,一位小朋友就表达了很多采摘游客同样的疑问。

新春走基层·记者进大棚“哇!火龙果是长在仙人掌上的?”

王金开在大棚内劳作。

“是,是,火龙果树的枝条跟仙人掌差不多,它本来就属于仙人掌科。”这样的回答,老王一年得重复好多遍。

老王叫王金开,今年64岁,满城区要庄乡前大留村澳涵农场场主。而“澳涵”,正因为火龙果悄悄为人所知。

搞大棚火龙果,在保定很少见。受朋友指点,王金开的农场2016年从江西引进火龙果树苗,开始尝试。

新春走基层·记者进大棚“哇!火龙果是长在仙人掌上的?”

来采摘的小朋友刚摘下了一个火龙果。

“外出学习,自己摸索,到咱们把技术掌握成熟,花了3年。比方说,一棵树六根枝条,要留几个果子都得反复试。最后发现留2到3个它果实比较大,一般是一斤左右一个,最大的有一个二斤八两的。”老王对记者说,农场主要搞采摘,果子大,游客才更喜欢。

这个春节,老王一直住在农场:“早上8点半掀开大棚外盖被,11点开风口,下午2点关风口,4点半盖好棚被,这是这个季节每天必须干的事,中间插空还得干滴灌、剪枝、掰芽等活计,同时接待来采摘的客人,一天也闲不住。”

记者注意到,大棚里的火龙果已经快摘完了。王金开对正在采摘的客人说:“你们是这一季最后一拨儿客人了,等6月份下一季挂果以后欢迎再来。”

新春走基层·记者进大棚“哇!火龙果是长在仙人掌上的?”

王金开为游客介绍火龙果。

“对了,你们见过火龙果的花吗?哎呀,太漂亮了。”说着,老王拿出手机给记者和几位客人看视频:“你看好看吧,要想看花,4月份来,火龙果的花就开了。”

老王家的澳涵农场,有两个火龙果大棚,一亩地一个,每个大棚一季总产火龙果4000余个。

“咱这儿的火龙果都是红心的,6月份开始结果成熟,这一季就可以一直延续到春节前后,我通过朋友圈等传播,到了周末很多人来。尤其家长带小朋友们来的多,很多幼教机构都把这儿当研学基地呢。”老王拉着记者看手机上火龙果丰产时的视频,满脸骄傲。

游客严女士的儿子摘了两个大大的火龙果塞到她手里,又跑去找了。她高兴对记者说:“以前确实不知道火龙果是怎么长的,主要想带孩子来开开眼界,这一看我也觉得挺有意思。”

火龙果大棚旁边,另外一个更大的棚里有棵棵树苗,同时,棚外两块地里也种着不高的树苗。

记者随意问起种的啥,老王却一脸神秘:“种的啥我先跟你保密,这是我搞来的桃树新品种,今年就能挂果了,5月份你再来看这桃子,绝对让你惊奇,绝对好看又好吃!”

天寒的北方,大棚里红彤彤的火龙果,这已经让记者有些惊奇。那么,老王卖了个关子的桃树,还能来点什么新鲜的?

拭目以待吧。

记者手记

感谢为我们推窗的人

请原谅上面的文章那个稍显“标题党”的标题,或许记者的眼界不够宽阔,但火龙果长在仙人掌一样的植物上边,之前自己确实不知。

老王说,很多前去采摘的游客也对长那样的火龙果树表示惊讶。所以我想感谢老王,采摘的愉快,果实的美味之外,起码他的付出让很多人直接增了一点点见识。

万卷书万里路,时代迈进,科技发展,某种角度说,起码万里路的向上之途可以少花一点功夫,比如我们不用去南方产地,身边就可见到生长的火龙果。

感谢那些把新业态、新科技、新品种、新理念带到我们身边的人,感谢那些通过研究尝试做出新东西的人,他们为我们打开扇扇眼界之窗,让我们看见另外的精彩。

按捺不住剧透一点,老王想给我们推开的另外一扇窗子,就是说那秘而不宣的桃子,他其实给记者看了照片,那真是从色彩到形状都很不一样。

当然,想尝味道就得等到5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大棚   记者   火龙果   树苗   枝条   仙人掌   眼界   仙人   农场   掌上   新春   基层   客人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