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冬奥会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柴智 郝浩宇 王莉 付怡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林桂炎

农历大年初五,在长城脚下,中外媒体记者汇聚一堂,赏民俗、包饺子、看冬奥。其中,来自于中阿卫视的约旦记者欧阳丽丽(英文名Leen Aslan)最为引人注目,她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地擀着饺子皮,包出来的饺子如弯弯的月牙,丝毫不逊于现场任何人。

外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冬奥会

欧阳丽丽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是我第三次在中国过大年,作为中国媳妇,包饺子那是肯定的,必须的!”

欧阳丽丽全程观看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电视直播,“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非常精彩,而这次的冬奥会开幕式则更加令人震撼。我的两位同事在开幕式现场发了很多的视频和照片,而我也在社交平台发了照片,很多朋友都纷纷问我在哪里能够看到开幕式的回放。开幕式给中东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欧阳丽丽对未能前往现场观看开幕式而感到遗憾,同时也被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发展速度和科技感深深感染。

她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说:“整个开幕式科技感十足,其中两个环节我印象最为深刻。首先是24节气倒计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其次是运动员入场仪式上,进场顺序是按照汉字笔划顺序来排列的,非常有特点。”

谈到冬奥会开幕式的第一感觉,欧阳丽丽坦言是和平:“很多小朋友穿上白色的纱裙,这代表着和平,她们挥舞着小鸽子,而鸽子在我们约旦就是和平的象征。”

欧阳丽丽在北京大学攻读完硕士研究生后成为中阿卫视的记者和主持人,她对于中国近年的发展连连称赞:“我记得在北京上学时去过一次农村,而两年后第二次去时已经建了非常多的建筑,商场、餐厅应有尽有,更是出现了外国餐厅”。

欧阳丽丽告诉记者,阿拉伯国家对于中国的最初印象就是穿着汉服、吃着面条,“更多的了解来自于电影、电视剧等影像资料,但现在中国的发展势头非常快,已经有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人迫不及待地希望来到中国发展”。

外国记者眼中的北京冬奥会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欧阳丽丽的第二故乡,她成为了中国媳妇,今年则是她在中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这里让人非常有安全感,我特别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我们约旦大家就是包馅饼,而在中国则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我也经常跟家人朋友一起包饺子、包子。”欧阳丽丽说。

对于本次长城脚下看冬奥的采访活动,欧阳丽丽兴奋地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长城,等天气缓和了,我要同家人再来这赏民俗、爬长城!”(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葛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冬奥会   约旦   记者   阿拉伯国家   长城   羊城晚报   开幕式   北京   中国   眼中   印象   和平   外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