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髻上的中国之先秦:君子偕老,副昇六珈

东方女性的魅力,不在于香肩酥胸,而是“见客入来,袜刬(音同产’)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时,那一低头的娇羞温柔。

几千年前的祖先,对于美女的评判标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鬓发如云,不屑髢(音同‘迪’)也。”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令这三千烦恼丝,变化无穷。发髻之上,从此有了中国女人的爱与痴。

中国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传统文化中,爱惜自己的头发,就是爱惜父母的精血。

人生中标志着成年的冠礼和笄(音同“基”)礼,就是将这一头长发束起。古

代中国的一些地区,会将新婚夫妇的头发剪下,绾(音同“碗”)在一起,象征结发同心。

即使是铁骨铮铮的苏武,也曾对妻子写下儿女情长的诗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从史前社会出现第一支骨制的笄开始,原始先民告别了披头散发的狂野状态,露出光洁的前额与脸颊的曲线。

伴随骨笄出现的,还有梳齿稀疏的骨梳、玉梳、牙梳。

对于美的追求,在遥远时代就已经开始,即便是一把普通的梳具,先民也会在高耸的梳背上雕刻图案符号,表达自己对于美的认知。


发髻上的中国之先秦:君子偕老,副昇六珈

商代夔凤头笄


夏、商、周时代,开始加深这种私人化审美的影响力,笄与发梳之上,出现了源于身边环境所给予的无限灵感。

商代功勋卓著的王后妇好,向世人展示的,除了丈夫的权势与财富,还有她个人的审美趣味。

今天能够看到的在梳背之上对立的神鸟以及兽面纹,在骨笄一端雕刻着的夔龙,与这一时期青铜器上充满张力的神秘图案相呼应,表达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重。

这是中国传统思想中“道法自然”的懵懂之初。

总之,在梳背这方寸之间,商代那神秘奇幻的装饰纹样悉数登场,将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再次诠释。

周代是个了不起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为将来立下了许多规矩。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15岁的笄礼,是一个女孩成年的标志。

从这一天起,她可以将头发束起,等待一场结两性之好的婚姻,从此不仅有了自己的名字,还有了家庭和相应的社会地位。

如果幸运地成为夫人,那么她还有属于自己的“副笄六珈”。

《诗.鄘风》载,“君子偕老,副斧六珈。”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笄,衡笄也。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

通俗来讲,就是王后和诸侯夫人编发作假髻,称为副;用衡笄固定副,在副之上装饰很多的珈。

珈,就是带着玉饰的笄。

“副昇六珈”就是王后和诸侯夫人显示社会地位的一整套头饰。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这也是不乏美女的时代,“子见南子”的千古绯闻,成了孔圣人身上那一点让人兴奋不已的“瑕疵”。司马迁笔下那个“环佩玉声璆(音同‘球’)然”出场的卫国夫人,发髻之上,自然也少不了笄。

春秋战国的梳篦,继承了周代以来出现的弧形梳背,梳齿更密。

正是这个时代,出现了后世另一重要的首饰——钗。钗与笄最大的差别,是双股与单股的形式,它不仅丰富了女人们的首饰盒,从功能上也促使了新发式的出现。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算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簪。

中国妇女发饰中最重要的钗与簪,悉数登场,一场轰轰烈烈的对于美的追逐,即将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发髻   梳齿   周代   商代   先民   头发   先秦   王后   诸侯   中国   君子   夫人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