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柳叶刀遇上滑雪板,这群医生决定组团苦练滑雪

当柳叶刀遇上滑雪板,这群医生决定组团苦练滑雪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当柳叶刀遇上滑雪板,这群医生决定组团苦练滑雪

中新社记者 郭超凯

29日下午接受记者线上采访前,郭祁还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进行雪上救援的日常训练。这位45岁的汉子有着双重身份:平日穿上白大褂,他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医生;而在北京冬奥期间换上滑雪服,他是高山滑雪医疗队副医疗官。

郭祁所在的高山滑雪医疗队是冬奥雪上救援的“尖刀兵”。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项目的“速度之王”。比赛时运动员从山上风驰电掣地滑行而下,最高速度可达140千米/小时,受伤率接近15%,一旦伤情发生,严重时或危及生命。为此,组建一支既懂医疗急救又擅长高山滑雪的医疗队对赛事保障尤为重要。

郭祁告诉记者,2018年中国开始组建滑雪医生团队,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十几家医院的40多名医护人员通过考核成功入选,组成了这支“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而他便是其中一员。

事实上,有着10多年雪龄的郭祁对雪上救援并不陌生。从2010年接触滑雪以来,出于职业素养,郭祁和同事们在滑雪时每遇到受伤事故,总会在第一时间出手救治,客串“滑雪医生”的角色。2017年底,得知北京冬奥组委向各大医院招募北京冬奥会冰雪项目赛场医务人员,郭祁没有犹豫便报了名,期待能“转正”成为一名真正的“滑雪医生”。

与郭祁一同加入滑雪医生团队的还有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袁强、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医生孙旭等人。和郭祁一样,他们都是滑雪运动的忠实爱好者。李锐更是在非雪季还坚持轮滑训练,保持体能和对滑雪的感觉,对此他在受访时打趣道“我的朋友圈里就两个东西,一个是手术一个是滑雪”。

当柳叶刀遇上滑雪板,这群医术高超的医生遭遇的困难比想象中更大。“原来以为自己是大神,平时滑高级道问题不大,但当和高山滑雪的运动员相比,我们差远了。”郭祁说。

尽管团队中绝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滑雪基础,但要在野外进行伤员救治还为时尚早。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带着这群医生去加拿大考察世界杯赛医疗保障工作。经过实地考察,他们才知道何为“冰状雪”,从赛道滑行难度到极端条件下的救援要求,跟休闲滑雪完全不同。

而建在小海坨山南麓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也给救援工作出了不少难题。3045米长的“雪飞燕”主雪道起点位于海拔2170米处,最大落差近900米,创下了国内雪道落差之最。国际雪联赛道测试官员勘测结果显示,这条赛道的难度位居世界前三。

在如此陡峭的赛道举行比赛,运动员受伤在所难免。郭祁表示,比赛时运动员可能会遭遇内外伤,“一般以外伤居多,通常是头部、肢体的损伤,虽然有头盔和护甲的保护,但由于滑雪速度太快还是会有一定损伤”,这时就需要滑雪医生及时救援。

高山滑雪场既是竞技的赛场,也是生命的战场。对滑雪医生而言,时间是他们的对手,救援必须争分夺秒。郭祁称,国际雪联规定,赛时如果运动员发生事故,滑雪医生们须背上约10公斤重医疗急救包,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理伤情,并在15分钟内将受伤运动员转移出赛道。而每一位高山滑雪医生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要在坡度70度左右的高山专业赛道上熟练滑行,还要能在光滑的赛道上随时停住。

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这群医生决定组团苦练滑雪。自2018年医疗队组建以来,北京冬奥组委便邀请高级滑雪教练在张家口万龙滑雪场对队员们进行培训指导。众人每个雪季都要集中参加4周(次)滑雪培训,每天训练时长达6小时。

为求让滑雪技能更加“炉火纯青”,很多医生在繁忙的本职工作后主动放弃休息,自费练习。在高强度的训练下,不少医生遭遇了肋骨骨折、肩关节骨折等伤病,但大家在社交软件上互相加油鼓劲,约定伤好了再上“战场”。

经过4个雪季的苦练,如今这群医生的滑雪水平已有显著提升。目前高山滑雪医疗队已全面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团队还增加了绳索训练、雪上救援、场地安全防护等训练强度,加密演练频次,提升自身技能。

眼下北京冬奥会临近,对于即将开启的高山滑雪比赛,郭祁信心满满“救援工作已经完全做好准备”,只待运动员在“雪飞燕”尽情腾飞。

(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积水潭   医生   高山   医疗队   滑雪板   雪上   冬奥会   赛道   北京   运动员   医院   滑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