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羽毛球线掉磅后,是否要立即剪线重拉?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已经对羽毛球拍子、球和线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如何选择羽毛球拍》、《提高羽毛球的耐打性》、《羽毛球线该如何选择》、《手胶选择》和《修复拍系列》等。

今天,我们将讨论羽毛球线中的另一个话题:羽毛球掉磅后,是否需要剪线?以及如何剪线?关于羽毛球拍剪线这个话题,很多人的看法不同,尤其是一根线拉起来也不便宜,以我们这边拉线为例:95线通常要60元左右,或者自带线手工费25元。这对于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来说,也算是一笔开支了。因此,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什么时候剪线是最合算的。


(1) 球线掉磅的判断

羽毛球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肯定会发生掉磅的情况,而且球拍的弹性也会发生变换,这个时候的拍子,较为影响手感。那么我们从那些角度去判定球拍掉磅呢?结合自己和网友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a) 球线起毛。打了一段时间的球线起毛了,这个只能作为掉磅的依据之一,原因是有些拉线师在拉线时,比较暴力,导致新拍也会起毛,这种情况下,建议更换拉线师。如果采用65线或95线,一周3次的频率,正常起毛应该在1-2个月以后。当然这也因人而异,毕竟暴力杀球也会导致球线磨损严重。起毛后,如果不影响手感,那么不管它,继续打到断线为止。下图为起毛后的效果图,BG65线。

「话题」羽毛球线掉磅后,是否要立即剪线重拉?

起毛效果图

b) 球拍走线或跑线。走线或跑线,是两种不同的叫法,但是本质是相同的,就是球拍的线发生了偏移,尤其是中间区域的线。球拍中间区域跑线,就是掉磅很严重的情况表现,这种时候,建议剪线重拉。中间跑线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话题」羽毛球线掉磅后,是否要立即剪线重拉?

中间跑线,掉磅严重,建议重拉

另外,球拍由于拉线师水平或拍子本身设计的问题,出现两侧拉线倾斜,这种情况不属于跑线或走线情况。具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如果斜拉线影响手感时,可以考虑换一个拉线师)。

「话题」羽毛球线掉磅后,是否要立即剪线重拉?

拉线问题,左右斜拉,导致上下不对称

c) 通过弹性和声音判定

掉磅后,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线变松垮了,因此这个时候的弹性必定会下降,击球到甜区时,声音也没那么清脆,较为影响手感。这种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看看是否需要剪线重拉,毕竟如果能够打得起,再坚持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如果出现实在打不起,那么就果断剪线重拉吧。


(2) 如何剪线

剪线也是一个技巧性的工作,并且分为断线和不断线的剪线方法,下面进行详细讲解一下。

断线剪线:采取的方法是“断横线剪竖线,断竖线剪横”。断线后,球拍的受力迅速发生变化,也就是受力不均匀。此时,我们需要迅速根据横竖规则,找到最近一个断线,采取十字剪线。比如:断横线后,找到该条横线最近中心处的一条竖线,依次剪断;然后再十字剪掉横线,拍子拍子拉线无受力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

「话题」羽毛球线掉磅后,是否要立即剪线重拉?

断线后,十字剪线法

掉磅剪线:采取交叉剪线法,先剪断中心点的横竖线,然后交叉横竖位置进行剪线,具体如下图所示。

「话题」羽毛球线掉磅后,是否要立即剪线重拉?

掉磅剪线


(3) 剪线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剪线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 如果要剪线的话,一定要迅速剪线,将所有的线在最短时间内剪掉,尤其是高磅拍,断线时间越久,受力越不均匀,很容易伤拍子的。
  2. 最好使用剪刀剪线,不要用火烧的方式。因为尼龙线火烧后,容易起球坨,如果突然蹦进护管中,反而不容易取出了,也较容易伤护管。
  3. 剪线后,不要取线,留在拍框上等待下次拉线,防止护管掉落。特别注意,此时留在拍框上的线要求无任何拉力,一定要避免绷线有力的情况。
  4. 如果球拍需要长期保存的话,24磅以下的,可以考虑不剪线保存;24磅以上,尤其是高磅,就要剪线保存了,防止在保存过程中,因为线的受力使得拍框变形。有球友可能有疑问了,为啥经常打球没事,反而不打有事呢?因为在击球过程中,球线受力是一直在调整和变化的,达到了一个拍面平衡;而保存过程中,由于拍线的自身起毛或其它因素影响,导致受力不均无法释放和调整,最终影响拍框变形。

【原创内容】:本作品系原创,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如果觉得好,请点个赞或给个关注,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羽毛球   竖线   羽毛球拍   横线   拍子   球拍   断线   手感   弹性   话题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