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开始第十一期黄帝内经的学习。前面几期呢,我们对黄帝向岐伯提出的问题做了一些讨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岐伯的回答。

首先我们先看看原文: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呢,是黄帝内经传播最广的一句话,也是被解读的最多的一句话,同时呢,也可能是被误解的最多的一句话。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首先,我们概括来看,岐伯呢,举了一个范本,或者一个例子来回答黄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简单来说就是上古那些活明白了的人,那些活明白的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最后一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中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那些活明白了的人为了达成人生目标所做出的选择,对吧?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非常明确,后面的是果,前面的是行为,以果决行。因为他们要达成那个果,做出了这样一些选择。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是还没有活明白,可能,当我们哪天活明白了,我们一样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又或者,我们再换句话说,我们活明白了要这么选择,在我们没有活明白之前,也要这么去选择才对。很简单,当我们自己还不够靠谱的时候,起码以一个标准去做才对吧?而我们的经典就是那个谱,毕竟,经典是经过这几千年以来最智慧的头脑筛选出来的东西。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其知道者,知道,在这里的内涵,就是知道后面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在这个地方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下中国文化的几大模块。首先呢,是阴阳的模块,中国文化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然后是天地的模块,第三,是四时五行的模块,最后,是八卦的模块。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也是从阴阳演变到天地再到四时五行再到八卦。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我们前面跟大家提到过天地人和,但具体下来,什么是天地人和?相信大家还是不清楚的,我们现在花了太多太多的精力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所谓家庭伦理的关系,男女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亲子关系等等。现在各种的身心培训,都在引导我们如何去建立人际关系,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所以才让我们误以为,处理好了人际关系就是人生的全部了。而不知道,那仅仅是一个局部,叫做人和,天地人和当中的人和二字而已,跟真实的天地人和差了十万八千里。我们在文化了意的表达天地人和是人跟天和,人跟地和,再来人跟人和,这是一个全段的和,这是一个没有漏的和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我们前面说过,天指代的是时间,地指代的是空间或者地理方位,所以人真正应该去处理的是自己和时间空间的关系,你处理好你和时间空间的关系就是你法于阴阳的能力。你和时空和了,你法于阴阳的能力就强,你与时空不和,你法于阴阳的能力就弱

老子为什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因为人只能去法天地。我们现在都是人去法人了,人法人是死路一条。为什么禅的表达是依法不依人。我们就是要去法天地法自然法道而不是去法人,尤其我们现在各种搞修行的,大家搞的是什么?是偶像崇拜!那个就叫人法人,就是因为后世会越来越多的人法人,越来越多的偶像崇拜,岐伯才开始要法于阴阳。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再来是和于术数,通过和于术数来法于阴阳,法于天地。我们往往是自大,认为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只有我们走到了绝境的时候才会知道自身的渺小。其他的咱们不说,就单一个时间参照系,人再强,再活蹦乱跳,不过就是百十来年对吧?这个时间就决定我们每一个人是渺小的,因为天地是亿万万年的。

所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既不是法于某某人,也不是法于某某经验,更不是法于某某行业,某某专业。尽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需要一个专业或者一个行业来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可那是什么时间段的事情?那是生命前半段的事情。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跟大家下一个结论,我们生命前半辈子的成功,大部分来自于我们的专业,学历和能力,但生命后半段以后的成功,完完全全来自于我们的眼界和智慧。五十岁以前,我们的动手能力服务能力都是很强的,但是过了五十岁以后,年龄境遇身体条件都不允许你像前辈子一样去敢闯敢拼了。

当然,很多人可能还是不服老,那个是自大,五十岁以后的人生成功只能依靠胸怀眼界智慧还有福报。所以五十岁以前的小富是靠勤的,靠勤劳!可五十岁以后的丰硕大富是靠天靠福报。前半生你要你能干,敢拼敢干,要成功是有机会的。但五十岁以后,你再能干,你的身心条件就把你限制在这个地方了。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易经说厚德载物,为什么那么多五十岁以后垮台的,崩盘的,坐牢的,就是还妄想用勤劳去致富。没有胸怀,没有眼界,没有智慧。

所以,这个地方岐伯说,其知道者,知道,在中国文化人文系统的定义,人其实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只存在闻道有先后,也可以表达为人这部机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内存和程序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来定义?表面上人看起来是不一样的对吧?财富有高低,智慧有高低,社会阶层有高低等等。但实际上在中国文化里面,你如果没有闻道,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学习,其实说穿了,就是学习如何闻道,如何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知道的人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好到,我们这一期黄帝内经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下面我们再分享一点节外内容,大家一起来感悟下中国文化系统中这个“”字

【补充内容】乐者,德之华也!圣人极为重视乐,把乐和礼视为治国安民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故《乐记》篇里反复将乐和礼并在一起说。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节也。又说:乐也者,动于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

圣人认为,礼是从外部来有等级有秩序的节制邦国;乐则是从内里来熏陶化育百姓的心境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圣人一向最为看重人内心的教化,故乐的地位实在礼之上。而乐的功能,圣人以一“和”字来概括。这个“和”字,真正地体现了我们华夏之邦的最高智慧。各种不同的乐器,如琴瑟笙竽笛箫等等,单独吹奏,则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若将他们合起来一起吹奏,则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听起来驳乱无序,糟糟混混,这种声音称之为杂;一是听起来高低得宜,众音协调,让人悦耳舒心,这种声音则为“和”。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圣人视这种众音相宜而产生的协调之美为天地间最大的美,这种美的产生,其基础在调和。若笙之音高了,则吹低点,箫之声缓了,则加快点,通过相互间的协调控制,寻出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声音来。于是,“和声”便产生了,天地间的大美也就产生了。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圣人之所以超过凡人之处,就在于将此推衍到人世间,由此而感悟出治理邦民之道。世事纷杂,众生芸芸,正好比琴瑟笙竽各发各的音,若将他们都调理的各自得宜,互相协调,则可以奏出人世间的和声,如此邦民就治理好了。所以古往今来,圣哲们都苦苦追求一种中庸、中道、中行、中节,试图找到这样的和谐之音,已达到万邦咸宁万众一心的目的。这就叫做致中和

「黄帝内经•乱弹」第十一期•做一个知道的人

这是圣人由音乐推及到治国一路。同时圣人又将它推及到治心一路。人的心声与天地间万籁之声也好比琴瑟笙竽之间的关系。若人的心声能调节到与天地间的万籁之声组成了和声。这种和声又超过了治理邦民的中和,乃最高之和,名曰太和。这种太和,王夫之有解释。他说阴与阳和,神与气和,是谓太和

这太和,便是典籍中常说的“天人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黄帝内经   太和   琴瑟   和声   圣人   阴阳   模块   乱弹   智慧   关系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