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养生|大寒时节,调理“宫寒”正当时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妇科医师 易莎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始于每年的公历1月20日前后。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300 (太阳周年365天5小时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映,360 划分24等分),“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三礼义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一片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景象。大寒节气外寒更重,也更容易损伤机体阳气,同时阳虚体质的人也更容易感受外寒。因此,冬季特别是大寒节气尤宜固护阳气,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肾主生殖”,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更是调治月经病,远离“宫寒”的黄金时期。

很多痛经女性,在冬天尤其大寒节气期间,会出现手脚冰凉,原有痛经症状加重的情况,这往往是由于女性体质虚寒,肾阳不足,或嗜食寒凉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而致寒凝血瘀不能温煦子宫所致。也有部分患者因肾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不能温养脏腑,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月经推迟、量少。而这都与大家普遍认为的“宫寒”关系密切。所以大寒时节女性朋友养生要注意培补肾中阳气,远离宫寒。《黄帝内经》中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也,其充在骨。”肾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气不足,还会出现听力减退、骨软无力、牙齿松动、毛发脱落等问题。大寒节气,可从饮食起居等方面着重补肾。

饮食:补肾固精

可相应食用一些温补之品,如黄芪、当归、荔枝、桂圆、核桃、花生、枣、板栗、韭菜、牛肉、羊肉等。另外,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黑色食物多对肾脏有益。冬季可多吃温热性质的黑色食物。如黑米、紫米、乌鸡、黑豆、黑芝麻等。

运动:太阳出来再运动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在寒冷的天气里适当进行运动,不仅能加速身体气血运行,疏通经脉,驱散体内寒气;还能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大寒节气适合的运动有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

睡眠:早睡晚起

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也是固护阳气的生活方式,凡事不要过度操劳,注意保持心态平和。

大寒保健:寒冬仍需润燥

按揉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每天按摩2次,用指腹按揉,以局部微有酸胀感为宜,每次10min,能够补益肾气。

按揉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每天按摩2次,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由轻到重,每次5~6min。女性常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畅气血,延缓衰老。但要注意,孕期女性不适宜按摩此穴。

按揉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中,每天按压照海穴2次,每次10min,能滋补肾阴。

时令养生 大寒时节,调理“宫寒”正当时时令养生 大寒时节,调理“宫寒”正当时

中药足浴

每天坚持中药足浴,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防止“寒从脚起”,可选用仙茅15g,淫羊藿15g,肉桂10g,桑寄生15g,盐小茴香15g等。

艾灸

艾灸神阙、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调理奇经,暖宫散寒,每日可灸30min.

穴位贴敷

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以达到暖宫祛寒、扶正强身的作用。

来源: 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大寒   艾灸   阳气   时令   节气   穴位   气血   时节   冬季   食物   太阳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