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惩罚,不是教育,是毁娃

报复性惩罚,不是教育,是毁娃

无论方法手段如何,教育的底色都该是爱,而不是伤害。——妈心理

网上有个帖子,一位母亲留言:“孩子说恨我,我真的有那么“十恶不赦”吗?仅仅是删掉了儿子的游戏而已。”

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痛苦且烦恼,她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想从别人的口中判断下自己真的是讨厌的人吗?


报复性惩罚,不是教育,是毁娃


01

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孩子放假了,天天睡懒觉,不写作业还总玩游戏。

她表示,儿子本来应该在早晨7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开始写作业的,可是天天睡到十点还不起床,好不容易醒了,却赖在床上继续玩游戏。

她表示,儿子本来应该在早晨7点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开始写作业的,可是天天睡到十点还不起床,好不容易醒了,却赖在床上继续玩游戏。

这位妈妈表示,已经和孩子说好了写作业的时间,他应该按照约定到点起床的。

最后,这位妈妈忍无可忍,以严厉的语气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明天再不起床写作业,就再也别玩了。

很显然,第二天孩子还是没有按照约定来,这位妈妈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直接就删掉游戏,并愤怒得取消了孩子假期里玩游戏的权利。

儿子此时已经嚎啕大哭,并对妈妈拳脚相加,口中还喊道:“我恨你,你这个讨厌鬼!”

他开始以绝食,不说话来反抗妈妈。

当这位妈妈问“我真的是可恨的吗?”很多人给到的回复是肯定的。因为力度过猛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自己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属于自己的世界,短短的几分钟就被母亲破坏得一干二净,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孩子的内心是不能接受的,是失望的,是痛苦的。


报复性惩罚,不是教育,是毁娃

对于一个9岁的男孩来说,这也许会是个影响人生的问题。

02

相信每一位母亲都想培养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王子,但总是不经意间的残忍毁掉他的城堡。妈妈给的理由也很简单:谁让你不听话!

默薇老师说:“有些惩罚,不是教育,只是报复。

报复什么呢,就是:你把我气成这样,我要报复一下。”

亲戚家有个孩子6岁了,一天回家跟妈妈说因为害怕不想去学校了。

原来由于孩子在幼儿园不听话,老师为了让其他小朋友“引以为戒”就把她单独关小黑屋了。

老师的这个做法非常令人气愤,但对于老师而言,这个方法是管用的,因为惩罚一个孩子同时也震慑到了其他所有小朋友。

但要知道,9岁前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成熟的逻辑能力,她还不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被关是因为做了什么特别大的错事,内在只留下被单独关小黑屋的恐惧。

淘气,关小黑屋,一个是行为,一个是成人惩罚的手段。二者并无关联。而且从儿童感受到恐惧的结果看,惩罚的剂量是过大的。

知乎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妈妈因孩子字写得一塌糊涂,速度慢,盛怒下撕光孩子所有作业本。并表示明天一早要把孩子送到垃圾桶旁,问孩子要读书还是要捡垃圾。然后晒出了被撕碎的作业本。

愤怒的网友留言:这样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厌恶写作业;明知道孩子作业写得慢,还撕碎她的所有作业本,真狠心;有人说,这可能会成为她一辈子的阴影......

还有一位母亲因为儿子逃课偷偷去网吧玩游戏,妈妈愤怒地冲到网吧,把电脑直接砸了。


报复性惩罚,不是教育,是毁娃

当孩子不听话、不配合激活了自己内在的无助感、无力感,强力摧毁的能量也瞬间被激活。摧毁“我的世界”只是现实的小事,更重要的是它摧毁的是孩子一年多的心血与成就,亲子关系以及其自我.....

毁灭的能量一经喷出就不仅仅是惩罚了,那是摧毁妈妈、摧毁自己的能量。

被愤怒瞬间激惹进行的无意识报复性惩罚,会让妈妈失了成人位置,退回到无助的孩童。

那一刻,自己是孩子,孩子是成人。

然而,孩子是没有办法禁得住如此大剂量的攻击的。南京9岁小孩因撞碎玻璃怕被“惩罚”选择跳楼就是惨痛的教训。

鲁迅说:

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报复性惩罚,将孩子的尊严肆意践踏,撕碎了一个个孩子纯真的心、无邪的梦,甚至整个人生。

报复性惩罚已经不能称之为教育,它只是不会教育的父母的一种疯狂泄愤。


报复性惩罚,不是教育,是毁娃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正确运用惩罚手段更为健康?

03

1、明确惩罚目的,“量刑”很重要

我们惩罚孩子有很多形式,剥夺孩子自由、责骂、体罚等。

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体验惩罚的过程,而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改正错误。

惩罚的真正用意,是要解决当下的行为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冲突。

为什么惩罚还会制造新的冲突呢?比如【体罚】,孩子会因为害怕被打而听话。但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本身的错误时,过后不久,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于是就出现“说了不听”的情况。

愤怒的、一时冲动的惩罚方式不如换成打扫卫生、没完成作业换成阅读多少篇文章或者减少玩的时间等等。

2、给孩子明确惩罚的要求

比如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玩具,把家里搞得一团乱,很多妈妈会说:让你收拾就是不听是吧,再让我看见你玩具乱放,我就给你扔了。

这种“威胁式”虽然一时效果是好的,但如果真的给孩子扔了,孩子内心会产生跟父母的抵触心理,甚至会从此“憎恨”,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在家长眼里“不值钱”的东西有可能反而是孩子珍惜的,这也是破坏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不如换一种方式说话:“不收拾玩具的话,你就可能会丢了一些零件,或者在玩的时候不小心踩到玩具而受伤,现在你可以收拾玩具了吗?”

给孩子解释清楚一些行为或惩罚存在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接受后果,这样的惩罚才会变得有意义。

3、惩罚要分年龄段

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翻,这可能是因为他空间感还未稳定发展。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数落孩子,而是把孩子抱走,离开危险环境,然后把桌子收拾干净。

而对于3~5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有规则意识,我们需要告诉孩子错误行为的后果,并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改正错误。

等孩子到了6岁以上,他们的主观意识更明确,更加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就不能硬碰硬,而是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借助规则和约定,规范孩子的行为。

最后要记住,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在公开场合惩罚孩子。这样只会激起孩子耻辱、愤恨的感受,弱化惩罚的效用,强化自卑的心态。


报复性惩罚,不是教育,是毁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教育一个孩子,除了是让孩子得到成长,更重要的是父母们的一场修行。

这些上天派来的小天使其实是为了让父母更好地去探索生命的历程!了解育儿的真谛,不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好,也会让父母变得更好。

关于青春期孩子更多的教育问题,默薇老师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训练营》中都有讲到,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孩子的问题,帮助家长更加从容的应对青春期的叛逆难题。

点击下方链接可以免费试听哦~如果你还有其他想要咨询和了解的问题,也可以向我们留言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作业本   作业   青春期   愤怒   儿子   家长   父母   玩具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