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户”超1.25亿的背后,是过度的欲望和还不完的负债

“一人户”家庭超1.25亿,这是一个对组建家庭没有安全感的信号,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今天,为何组建家庭的信心却不升反降?

人心愈发不安,幸福感愈难满足的现实下,其实是欲望的不断膨胀带来的副作用。


“一人户”超1.25亿的背后,是过度的欲望和还不完的负债

来源头条新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欲望远远大于能力,很多人对未来组建家庭感到压力山大。

可为什么现代人的欲望会如此膨胀,按道理来说,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满足,人的欲望应该减少,应该更加安定才是。可现实的情况的是,很大一部分人都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特别的是中青年人群。

自古至今,其实人的基本需求本质都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衣食住行,有所不同的只是物品的形式而已。

比如古代的时候出行的工具是马车、牛车,现在是汽车、摩托车,古代的衣物是丝绸麻布做的,现代的衣服材料样式更多而已。

不管怎么变化,终归来说车是用来代步的,衣服是用来保暖的,这些基础的功能满足是没有本质上的改变的。


“一人户”超1.25亿的背后,是过度的欲望和还不完的负债

来自中国新闻网

然而全面进入商业社会之后,这些基本生存需求的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商品种类急剧增加,让人眼花缭乱,目接不暇,极大地刺激了人的欲望,人们开始不断地往自己的基本需求清单中增加着物品。

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家里要是有辆自行车,出行方面的需求就算满足了。在吃的方面,一个月可以吃上三两回肉就算非常不错了。

到了九十年代,就有了拥有摩托车,甚至汽车的需求,饮食方面则希望顿顿有肉,偶尔可以下下馆子。这些需求从物质贫乏的时代刚走出来时,适当地提高要求是应该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在另外一方面却让人始料未及,那就是资本裹挟下的商业运作,把很多只是选择品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宣传成了生活必须品,让很多人被绑上了消费的战车。

比如卖手表几乎都会说戴上他家的手表就是身份的象征,不戴的话便是时尚的弃儿,只能卑微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一人户”超1.25亿的背后,是过度的欲望和还不完的负债

某宝消费诱导


买房子的则给房子贴上各种身份、地位、甚至下一代的未来各种标签,天天铺天盖地的推送广告,各种价值的灌输让人感觉你要是不买他家的房子,你就啥也不是。卖个饮料、化妆品的也要跟生命品质搭上边,到最后好像不喝点饮料身体都不能健康了。

几十年铺天盖地的商业需求刺激,成功地把很多可有可无的欲望变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导致现在很多人其实是生活在广告语境中的,把广告宣传当成了自身的价值观来追求,完全沉沦于商家的消费陷阱之中。

比如秋天的奶茶,双十一的购物车等,就成为了很多女性朋友的必需品,也成为了很多普通男人的压力。


“一人户”超1.25亿的背后,是过度的欲望和还不完的负债

一杯奶茶也要捆绑人生


当然更为可恶的是这些商业资本,不仅仅毫无逻辑地刺激大众的消费需求,还通过发展各种借贷业务鼓励大众提前消费。

所谓国无厚藏则不强,家无节俭则不富,节俭储蓄从来都是上至国家,下至家庭个人发展的不二法宝。

这些商业资本一边洗脑式地让人掏空腰包,购买他们过度生产的东西,一边通过无序放贷榨干很多人未来的财富。

许多年轻人的工资不是在买他们东西的路上,就是在还他们利息的路上,有的甚至工作十年依旧身无分文,如此情形他们哪有能力结婚成家,更不用说繁衍后代。


“一人户”超1.25亿的背后,是过度的欲望和还不完的负债

遍地的无序放贷

如今国家社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些商业资本大鳄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资本的贪婪正在透支一代人的幸福。

面对这种局面,一方面作为个人来说,要适当地进行断舍离,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剔除一些非必要的物质需求,把更多的追求回归到心灵上来,因为只有心安才能有幸福的人生,把自己的心灵安顿好才是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至于社会则要大力弘扬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有效抵制过度的商业宣传,严厉打击无序放贷,营造让人踏实心安的氛围,让这些“一人户”的生活回归到该有的正轨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欲望   大众   必需品   节俭   物质   资本   需求   东西   家庭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