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完成人的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社会化,二是智能社会化。也就是国人通常所说的“德能”。最自豪的还是我们汉语的概括力,西语表达方式的两句话,转换成汉语就俩字。今天我重点解析人格社会化。

中国有句话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说的就是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可以放大到一生。这是老辈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只是由于我们一向欠缺逻辑理性思维,没有让我们把这种经验性的东西推进到科学的层面去解析。这也是近代科学在西方产生而没有在东方产生的原因之一,这是另外的话题,以后我会单独发文。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基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年)提出关键期概念,后来教育心理学者们有衍生出了关键期教育的理论。因而我们得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童年的心理行为特征为什么会对一生有那么大的影响。

关键期理论给人类带来的最大启发是:教育是人类的一项不可逆的活动,错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也就是说在生命早期关键节点上你不施以恰当的教育启发引导传授,等过了这个节点再回头补救,要么是于事无补毫无效果,要么是杯水车薪成本很高。

这种难以补救一般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方面难以教会,二是人格方面难以影响。

例一:比如1920年在印度米德纳波尔地区发现的狼孩卡马拉,被人遗弃被狼所养,人类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用2年时间才教会站立,用6年时间才教会行走,直到16岁去世也没有真正学会跑步和语言,也难以理解人类的情感,无法回归人类融入社会。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例二:比如犯罪,所有的主观故意犯罪行为的结果都可以再用心理社会学专业的概念定义为:社会化失败。而这个社会化失败一定是其早期教育中的观念、性格、智商、情商等人格关键点有缺陷所致。等犯了罪再由社会强制教育那成本将大大提高,投入和产出难成正比。再比如有的青春期的孩子家里说不听管不住,一般来自两个原因:一是没有与亲人建立良好的亲情扶养的关系资本——让他听你的话,二是在12岁以前没有在他的观念中建立稳固的规则意识——管晚了。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所以后人基于此又总结出了人生两个不能等:“一个是孝敬老人不能等,二是教育子女不能等”。

既然不能等,那就赶紧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育什么?

我认为中外有两个现代教育家把教育的核心说明白了,这两个人是师生关系,一个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一个中国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师杜威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学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接下来我们把教育的四个关键期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0——3岁——抚养——性情。

第二阶段:4——6岁——培养——性格。

第三阶段:7——18岁——教养——人格。

第四阶段:18 岁以上——修养——品格。

分段阐述:

第一阶段:0——3岁——抚养——性情。

三岁之前是否亲情抚养,是否少有亏欠,决定孩子的神经系统和性情取向。亲情抚养少有亏欠的孩子性情平和言语沟通能力强,少有暴力倾向;非亲情抚养多有亏欠的性情暴躁言语沟通能力差,多有暴力倾向。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第二阶段:4——6岁——培养——性格。

三岁之后的孩子开始有了通过表达想法实现欲望满足的能力,从这时候要开始建立取舍观念——即什么能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帮他建立观念控制行为养成习惯。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孩子要挟大人的致命武器:哭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给出了答案:不该给的绝不让步,如遇苦恼,把孩子带回家领进卧室,施行“四不”策略:不骂,不打,不说,不走。哭够了告诉他有什么事就说,说通了就办,说不通就先不办,哭没有用,达不到目的。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做不好会产生两个极端:老年人心软让步惯坏孩子,年轻人简单粗暴伤害孩子。孩子从小良好性格的形成,一是建立在0——3岁亲情扶养不亏欠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3——6岁观念习惯培养不缺乏的基础上。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第三阶段:7——18岁——教养——人格。

这个阶段属于学龄阶段,这个阶段一方面要完成知识技能的基础教育,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兴趣习惯能力;另一方面绝不能忽视人格的教育。如果说对一个人的培养教育就是要完成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的锻造,那么0——6岁是起步起跑阶段,属于初速度;6——15 岁是途中跑阶段属于匀速度;15——18岁属于冲刺阶段,属于加速度。18岁以后父母的影响就很小了,不管你原来做的好不好,你只能交给他由自我修炼,交给学校环境熏陶,交给社会染缸染了。你最多只能敲敲边鼓施以有限的建议影响。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这个阶段学科学习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从未知到已知,即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充认知;二是从已知到未知,即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推理解读未知的知识;三是养成终身学习的兴趣意识能力,把科学探索,真理追求内化成一种可持续的生命理想。

与此同时人格成长要在这个阶段教养三种模式:一是建立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做成自己的能力;二是建立群体人格和群体共存融入社会的能力;三是自我发展和团队合作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是三对辩证的关系,需要对自我的约束,对他人的尊重,对规则的敬畏。

而约束自我,尊重他人,敬畏规则又不意味着压抑和失去自我,所以这中间分寸的拿捏就是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体和群体的平衡问题,是大学问。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第四阶段:18 岁以上——修养——品格。

如果说18 岁以前父母和老师都在一路陪跑,那么18岁以后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就该退到场外不再陪跑了,顶多间歇性作为观众偶尔旁观或者作为场外兼职教练随机指导。

这个阶段比拼的主要不再是谁的教练的水准,真正比拼的是孩子此前建立的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能力了。

幸福高贵的人生是约束出来的,不幸悲惨的人生是放纵出来的。我说这话不是普遍绝对的真理,至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一个成年人行走江湖,不仅要靠能力,更要为能力保驾护航的是品格。品格的“品”字大有学问,就是一个人小时候一路从家庭、学校、自我的世界里走过来,走出来,走到社会上混。从小形成的性情,性格,人格最后要拿到社会上来“品”的。经得住“品”就被社会承认,被群体接纳,生存发展就顺利,此为得道多助;经不住“品”,就被社会否认,被群体排斥,生存发展就不顺,此为失道寡助。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奉行做事先做人,要想做事成功,首先做人成功,做人不成功做事一定不成功。我们姑且讨论此言是否科学合理,是进步还是倒退,单就这种对人格要求的偏执,就能看出我们民族文化对为人品格的要求一直是第一位的。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无论是人格还是品格,有个最基本的底线,那就是良知。我对良知的定义是:良知就是含着善良和慈悲的柔软的心。

最后我想再重申一下我的“生命教育”理念给教育下的定义:真正的教育只教三种学问:科学,真理,良知。即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良知的坚守。

教养孩子人格社会化的四个关键期,迟到的教育杯水车薪

代表人类真理化身的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需要人”。我今天的这篇论述不过是在往圣先贤们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的视频演讲相关内容,对她的四个键期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定义和阐述而已。在此我对李玫瑾教授为教育学所做出的贡献表示尊敬和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关键期   人格   孩子   杯水车薪   教养   品格   良知   性情   阶段   自我   能力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