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方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3个方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015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老话很直观地概括了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规律。


专家认为,3-6岁是幼儿的黄金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黄金三年。这个时间段,父母若能针对孩子的心智水平和能力表现,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其思维能力,大脑会更聪明,会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展、情商提升及学习、生活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于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拥有数学思维对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3-6岁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数学敏感期,父母需要认真对待,循序渐进地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发现数学之美?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儿童数学认知研究专家张梅玲教授的《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帮家长找到了启蒙孩子数学思维的正确方法,从而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让孩子将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01

父母,是孩子无可替代的第一任老师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聪明的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思维启蒙和训练呢?


首先要知道3-6岁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发展的四个特点:


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

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也就是说:孩子的思维发展顺序是从身体到心里,从具体到抽象,从当下到以后


那么,我们就要遵循这四个特点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幼儿的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提前给孩子教授知识,对于3—6岁敏感期,做好简单的教育启蒙就够了,主要是让孩子感受生活中存在着数学,让孩子对数学有个简单的理解,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比如一个幼儿园的老师问孩子们:“我们生活中不要数字,可不可以?”


有的孩子说:“不行呀,没有数字,我怎么按电梯?”


有的孩子说:“那我发烧了,妈妈就不知道体温计的是几度了”


有的孩子说:“没有了车牌号,我怎么坐公交车呢?”


……


这就是孩子对生活中的数字有了很多的体会,而这就是数学思维启蒙的开始,这里的数字不是抽象的、概念性的,而是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有用而不可或缺的。


要想做好家庭中的数学思维启蒙,还必须遵从以下四个原则:


①来源于生活


对孩子进行数学思维启蒙,要遵循“大道至简”的道理,在生活中体验,并运用于生活中,不要让孩子觉得数学是多么深不可测的东西。要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通过引导可以很轻松地启蒙孩子的数学思维。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和孩子体验数学的机会。比如汽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不能是三角的,为什么搭积木式地基要大、要稳。


让孩子感受到,在他的周围随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在生活中处处看到数学,才能随时随地去启蒙孩子的数学思维。


②在经验中获得


孩子的成长是在实践中、活动中获得的,因此最好的启蒙就是让孩子从自己的经验中获得。


这主要是由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特点决定的,让孩子在情景中去体验,他获得的经验比仅仅从书本上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要印象深刻得多,并且对于孩子自己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去之前让孩子自己先统计要买什么,比如给家里每人买一个苹果,1、2、3……6,一共买6个;再给妈妈买3个番茄、2根黄瓜;给姐姐和自己各买一个冰激凌;等等。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数感。


③父母启蒙占第一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教导孩子如何去认知这个世界了。就像著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说的一样,“父母对孩子的辅导是任何老师都替代不了的”。特别是妈妈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教育方式等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


妈妈不一定非得是数学专家,但是善于用身边的东西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妈妈,远比对着课本一板一眼教学的老师影响要更大。


④跟随规律不超前


一定要遵循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这点非常重要。


孩子每项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分层次递进的。


比如分类能力的发展,孩子会先根据物品的外观属性,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再学会用类属关系,如动物、水果等分类。


而且分类的标准是从一个维度逐步增加到多个维度。如果不遵从孩子的发展规律,跳跃着让孩子学,往往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过早地让孩子数字运算或图形类题,孩子只会照搬答案做,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数学的逻辑概念,还会磨灭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所以,孩子3—6的时候,都是从生活中获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并且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爸爸妈妈只需要给孩子提供符合他这个年龄阶段需求的材料和场景,


比如玩具、绘本、场景游戏或者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对话等,这样就行了。


02

开发数学思维的有效方式——家庭游戏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身边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数学的工具,让孩子从中发现数学之美,并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只要父母有心,利用家中物品就能启蒙孩子数学思维,轻轻松松玩数学!贴近生活的亲子游戏,能更激发孩子学习数学兴趣。


比如乘电梯、玩积木、剪纸、买卖等亲子游戏。


陪伴是最大的爱,这意味着家长要善于发现。


现在许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高级玩具方面投入不菲,其实可以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替代,与孩子一起进行各种有益于思维发展的游戏。


张梅玲教授说:“有效的数学思维启蒙在于家长“怎么教”和“教什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培养孩子思维兴趣是最重要的


有的孩子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难是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从心里抵触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是不会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把数学当作一门学科,而是自己的兴趣,孩子就会自愿的去了解,并带着强烈的热情!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很重要。这就需要寓教于乐,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孩子接触。例如画图、对比、找不同、数学小实验等方式,给孩子提供数学启发,让孩子爱上学习数学。


教育是明天,孩子是希望。父母要明白教育的“一二三”:


一是,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努力作为标准。老百姓常说尽力而为,这也是衡量孩子的标准。


二是,“爱”跟“会”的二元互动。对孩子来说爱学习是很重要的,但还要会学习,教育需要两者互动,爱了更会,会了更爱。


三是,教育的有效性应该强调三元合力。一个维度是学校、家庭、社区,一个维度是教师、家长、孩子,两个“三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帮助孩子成为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03

智慧父母必修的五堂自我成长课


在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作为孩子的养育者,我们首先要明白:孩子是谁?


孩子是自己,孩子是童年。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你要学会尊重他。


童年就是童年,童年就是玩儿,就是快乐。一个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我们是对不起他的。孩子过了三岁、过了六岁,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年纪了。


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甚至决定着孩子的一生。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


因此,为人父母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懂得学习与反思,改正坏习惯,以身作则。从生活点滴中,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未来,我们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因为家是孩子永远不会毕业的学校。我们的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做一个智慧家长,一定上好这五堂自我成长课:


第一堂课——目标


天下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成功、更幸福。

那么,什么叫成功?——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父母首先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二堂课——营造


成功的人生是什么?

成功人生要有两个翅膀。一个是阳光心理,一个是学习智慧。

阳光心理,就是我们的心理健康,要搞清楚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他人、如何认识今天、如何认识幸福这四个问题。

学习智慧,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学习不是100分就是学习好,而是孩子一生的学习智慧。


第三堂课——建构


我们的家长要让孩子赢在终点线,那么就要给孩子建构三个世界。完整的精神世界、智慧的知识世界、完美的生活世界


第四堂课——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是父母进行教育的一个主要的基础。建立一个温馨的家,是我们培养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五堂课——给予


父母应该给孩子五把金钥匙,为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打下基础。这五把钥匙是健康的体魄、灵活的思维、快乐的心态、多彩的舞台、良好的习惯。


期待每个家长能从阅读本书开始,和孩子一起成长,不再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


作者:苏云,精读读友会会员。用时间换天分,越努力越幸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思维   数学   维度   家长   父母   兴趣   智慧   妈妈   老师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