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那么忙,医生为什么还要在互联网上出诊?

告别“看病托关系找熟人”、“小病小痛”不再去医院、在偏远地区通过网络看上北京大专家……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延伸服务范围,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医院利用互联网扩展服务正越来越多地被患者所接受。

在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医生始终是核心资源,其参与程度、服务质量影响到互联网医疗的整体水平和患者体验。那么,互联网医疗究竟为医生带来哪些价值?医生参与互联网医疗的动力是什么?互联网医疗进一步发展还有哪些难题待破解?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有着较丰富经验的医生,听他们讲述自身体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原主任龚树生:

树立医生个人品牌

让患者看病从“认庙”到“认和尚”

2008年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原主任龚树生开始接触互联网医疗。当时龚树生在同仁医院担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人工耳蜗中心主任,他的手术患者中有80%—90%是来自外地,患者该复查时经常挂不到号,加上外地来京舟车劳顿,拖着拖着就不再来看了。“我最初入驻好大夫在线是为了方便和患者交流,希望能为患者做些事情。当时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没有想到坚持了13年,已经服务了2万多名患者。”龚树生说,互联网医疗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还能够帮助医生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自己感觉收获很大,所以工作再忙也一直没放下过。

三甲医院那么忙,医生为什么还要在互联网上出诊?

对医生而言,治疗后得到患者的反馈、完成对患者的全程照护十分重要,互联网医疗平台是一个高效的患者管理和服务工具。“2008年之前,我的门诊量非常大,并且出门诊时每一次都会延长一两个小时为患者加号,但病人还是看不完,还有很多患者抱怨复诊难。而互联网医疗平台一下子为病人提供了另一种就医方式,特别是帮助很多外地患者减少了异地就医的成本,与此同时,可以把有限的专家号留给更多疑难杂症病人,有助于缓解 ‘看病难’。这在原来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是不能想象的。”龚树生感慨地说,“可以说互联网医疗真正打通了医患沟通的渠道,在保持治疗连续性方面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帮助医生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逐步提升个人影响力、树立个人品牌。龚树生一直鼓励自己科室的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医疗。“医生要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积累临床治疗数据,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自身的提高非常有帮助。”龚树生介绍,同时,互联网医疗使得医患双方更注重平等沟通和自主选择,在网络上患者用脚投票,如果就医体验不好,会给医生差评、会离你而去,这也促使医生有志于成为一名“好大夫”的医生,快速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真正有实力的医生会在互联网上获得患者的信赖、尊重,更快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三甲医院那么忙,医生为什么还要在互联网上出诊?

“患者因为信赖,找到心目中的医生,而医生无论是出于维持自己品牌形象的角度,还是出于对患者信任的回报的角度,都会更乐意坦诚地和患者沟通。”龚树生举例说,曾有一位严重搏动性耳鸣的患者,通过好大夫在线找到自己。该患者患病18年,曾在几十家医院就诊,仅检查的胶片就有好几公斤,可是治疗毫无效果。“我此前也并没接触过这样复杂的病案,经过和当时北京同仁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王振常多番会诊,判定该患者的耳鸣是由乙状窦相关病变引起的,然而手术风险非常大,当时国内尚未有先例。患者的一句 ‘我相信您可以把我治好’,让我敢‘放手一博’为患者实施手术。”

龚树生还记得手术完成后查房时,患者夫妇一见到医生就跪在了地上,哭着说:“医生,我的耳鸣终于消失了……” “看到病人解除病痛那一刻给我们医生带来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龚树生回忆道,“这还要感谢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医疗平台病人不会找到我。而由这位病例开始我和我的团队也开国内先河开展了 ‘搏动性耳鸣’相关的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成为世界上“乙状窦病变相关搏动性耳鸣”外科诊治最多的临床中心,也是全球在该领域发表文章最多的团队。此后十余年,每年临床确诊并且得到手术治疗的患者上百例。”

随着医生个人品牌时代的到来,患者看病也从之前的“认庙”变为现在的“认庙也认和尚”。“以前患者们看病都侧重于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医院,而现在患者会首先选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再从中选择口碑好的医生。”龚树生说,自己的经历为例,2015年,他从同仁医院调入北京友谊医院担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那时该科室全年门诊量不到10万,他曾经一度担心患者太少,可是随后发现,很多病人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找到了他转到友谊医院进行治疗,科室的手术量和门诊量都实现了成倍增长,在全国同类科室中的排名从2015年的100名之外提高到现在的第10名。“我本人非常感谢互联网医疗平台,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连接患者群体,而不再局限于医院内。”龚树生说,互联网平台正改变着线下的服务模式,最终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形成一个医生、患者和平台多赢的格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玉和:

延伸医生的服务半径

为基层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与龚树生一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玉和早已是“不缺患者的医生”, “触网”的原因更多是为了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做好健康传播。作为国家卫健委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诊治专家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副主任委员,刘玉和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做医学科普。他认为,医生的工作应该不仅仅是治病,而是要改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通过发表科普文章、做直播义诊、一对一解答问题等形式,把医学相关知识传递给患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可以开展远程培训和会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为医事服务欠发达地区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三甲医院那么忙,医生为什么还要在互联网上出诊?

“医学科普做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刘玉和说,其实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儿童听力障碍很多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甚至可以移步到出生前预防,然而很多人却不了解。在临床上经常能够看到有不少患儿家长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没有对听力筛查引起重视,错过了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才带孩子就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我看来,医学科普要比治病更能帮助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翻越 ‘围墙’,让医学科普真正深入群众。”

“尽管互联网医疗会给医生带来一些收入,但收入不是医生的主要考虑。医生更看重的是服务效率的提升,事实上,越忙的医生越需要提高效率。”刘玉和介绍,自己加入“好大夫在线”互联网医疗平台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几乎每周都要做视频讲座或直播,平时尽量利用碎片时间回复在线问诊。“所有科普和直播讲座都是公益性的,网络问诊设置的定价几乎是同级别医生最低,同时我还要尽可能去免费问诊的问题集中挑选一些自己专业的问题回答 ,主要是希望尽快树立口碑、赢得流量,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

在调入北京友谊医院担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之前,刘玉和在北大第一医院工作,作为当时科室内门诊量最大的医生,一年也只能看2600个左右病人。而在互联网上的一次视频讲座或直播,听众数量就可以达到几千甚至超过一万人。“很显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科普可以影响的受众范围比线下大得多。”刘玉和说,互联网医疗在健康科普方面的先天优势,让医生的价值发挥到更大。

三甲医院那么忙,医生为什么还要在互联网上出诊?

健康科普是一项系统性、社会性的大工程。很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都是来自网络平台,但是部分平台健康科普良莠不齐,这也迫使专业医生去这些平台占领高地。刘玉和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普人,医生应有很好的理解力、表现力和传播力,同时,要做严肃科普,做到遵从循证医学,不发布未经查证的科普不跨专业科普等。此外,还要一直探索改进服务。现在,刘玉和习惯用语音回复患者咨询,“有时候患者不喜欢医生的文字回复,认为这是冰冷的。我尽量发语音回复,这样让患者感觉医生和自己更接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有着强势的发展势头,但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刘玉和认为,目前,很多大型医院已经把越来越多的业务互联网化,比如挂号、缴费等,还有很多医院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去做,建议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更多地依托第三方平台,让上级医院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专业诊疗服务上。同时,国家应强化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必须要强调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线上与线下相同。此外,互联网医院还应进一步强化平台功能,比如增加有效的医疗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影像资料互通互用,打通医保支付环节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在线   医生   医院   头颈   友谊   咽喉   外科   患者   医疗   网上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