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有多惨,一夜之间银行积蓄变成一堆废纸

俄罗斯经济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严重的超级通货膨胀。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听信西方经济学家实行“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让无数中产阶级如教师、工程师与医生的生活质量急速恶化乃至闹饥荒,甚至政府因为发不出工资或养老金而让许多人被迫流落街头。俄罗斯总统普京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我也不得不开顺风车赚点外快”。

90年代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有多惨,一夜之间银行积蓄变成一堆废纸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

休克疗法,是一种由国家主动、突然性的放松价格与货币管制,减少国家补助,快速的进行贸易自由化,这个类型的计划,常会伴随将原本由国家控制的公有资产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措施。

这种作法适用于原本采用计划经济的国家,在面临经济危机,产生严重通货膨胀时使用这套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与资金外逃,使经济重回稳定。

90年代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有多惨,一夜之间银行积蓄变成一堆废纸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对该国实行“休克疗法”,以将俄罗斯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是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俄罗斯经济衰落,贫困率增高。

据统计,1990-1995年,俄罗斯的经济下降幅度高达38%,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业生产下降了50%,涉及95%的商品门类。其中:机械制造业下滑65%-80%;高新技术产品下降90%;日用消费品下降55%;70%的食品需要进口;农业、机械、仪表、电子、道路建设等部门或行业几乎全军覆没。

1992年,也就是“休克疗法”实行的第一年,俄罗斯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了56%,国民收入下降到1976年的水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直接降至60年代的水准。

90年代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有多惨,一夜之间银行积蓄变成一堆废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中,大量国营企业倒闭或被外国资本收购。1991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20%,1993年整年通货膨胀率是840%,而1994年是224%。卢布从苏联解体前的1卢布换1美元,跌至1美元兑30000卢布。而西方承诺的贷款却没有下来,在90年代俄罗斯推行私有化政策,导致在极短时间内许多优质国有资产被原苏联共产党的权贵侵吞,以及外国技术资本廉价收购。这段时间成长出了7个金融寡头,也就是所谓“7寡头议政”时期。

90年代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有多惨,一夜之间银行积蓄变成一堆废纸

图片来源于网络

7寡头分别是: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七大寡头”几乎垄断了俄罗斯几乎80%的国民财富包括媒体。社会贫富差距恶化, 7个大财阀趁着经济危机投机倒把,收购并且垄断了一系列石油天然气黄金行业,凭着经济实力事实上把持政府,甚至当时俄国的经济决策都是他们自己7个人商议好之后叫来俄国工商部长签字,稍有不满甚至敢直接跟总统叶利钦拍桌子。

90年代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有多惨,一夜之间银行积蓄变成一堆废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实行“休克疗法”后,原来收入较高的知识分子和政府雇员,节衣缩食积攒起来的几万到十几万卢布不等的银行存款,也在转瞬间变得与废纸同价。退休的老人们更是欲哭无泪,他们的一生积蓄就这样一卷而空、化为乌有了。此刻的他们,连如何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更别提安享晚年了。他们只能在年久失修、没有暖气供应的老房子里,去挨过俄罗斯那漫长的寒冬。更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沦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人群。在涅瓦河的街道旁,人们看到不止一位两鬓斑白的退伍军人抱着头坐在路边,前面的托盘里摆放着多枚战斗勋章和荣誉证书。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卖掉自己最后的骄傲与尊严的。

叶利钦去世后,俄罗斯媒体如此评价叶利钦:他(叶利钦)掌控俄罗斯的时候是在一个混乱状态下,然后又让俄罗斯陷入另一种混乱的状态;并且称在叶利钦执政时,政策让“穷人失去一辈子的积蓄”。

90年代俄罗斯老百姓生活有多惨,一夜之间银行积蓄变成一堆废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俄罗斯   叶利钦   俄国   银行   寡头   通货膨胀   休克   废纸   积蓄   疗法   老百姓   总裁   年代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