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价格低廉的“星链”卫星

2021年,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引发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实早在2015年,马斯克就首次公开宣布了发射1.2万颗通信卫星的“星链计划”,2019年首批“星链”卫星便送入轨道,如今总数已高达2000余颗。

看上去总数量异常庞大,殊不知这些卫星实际成本却非常廉价。目前“星链”卫星成本已低于25万美元,发射成本也只有15万美元。按照该数据计算,整个“星链计划”总耗资也只需50-60亿美元左右,可如此廉价格的背后,反而暴露了“星链计划”的“流氓”本质。

根据《外太空公约》规定,空间资源作为有限资源,理论上先到先得,“星链计划”就是借此规定,凭借低廉价格抢占空间资源。按照国际电信联合会的批准,美国“星链”卫星工作轨道高度是555千米,但其实际部署高度从300一直到500千米,这就意味着一旦该计划完成部署,整个近地轨道留给他国的空间资源将所剩无几。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星链计划”首要目的就是抢占有限的空间资源。

“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此前“星链”卫星靠近中国空间站

不过此次危险靠近中国空间站,还暴露了“星链”卫星的潜在军用目的。该卫星本身成本就极为低廉,加上庞大数量,若中美发生太空冲突,美国完全可以借助该卫星,对中国的航天器发动主动攻击,成本或比一枚导弹还要低。

据了解,除了近段时间对中国空间站的两次抵近威胁,“星链”卫星此前也是前科累累:早在2019年,星链-44卫星测试自动脱离轨道技术时,就曾迅速靠近欧洲航天局的“风神”地球观测卫星。为避免发生碰撞,“风神”只得进行紧急避险。按照南安普顿大学航天研究小组近期公布的数据,现阶段“星链”卫星每周与其他航天器发生的接近事件高达500次。如此高频的接近,完全有理由怀疑“星链”卫星是在模拟太空攻击。

前脚占空间资源,后脚模拟太空攻击,可以说整个“星链计划”将美式流氓暴露无遗,面对如此卑鄙的行径,我们难道只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显然不是,我们完全能力对美进行还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手段:

“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近地轨道已密密麻麻

  1.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招说起来非常简单,那就是与“星链计划”展开公平竞争。前面提到该计划主要目标就是利用廉价的卫星,以庞大的数量占领有限的空间资源,可现阶段该计划并未最终完成,预计一切顺利最快也要在2027年完成基本组网。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妨推出中国版“星链计划”,与马斯克展开公平竞争。毕竟有限资源,先到先得,美国能抢,我们为何不能抢?

据了解,早在2017年8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出的“五云工程”,就已将目标对准空间发展,该工程包含了行云工程、虹云工程、飞云工程、快云工程以及腾云工程。其中对标“星链计划”、打造天基宽带互联网的就是虹云工程,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4+156”三步,共计发射卫星156颗,并于2020年投入使用。

“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鸿雁星座首颗卫星发射升空

在虹云工程推进的同时,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2018年底,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送入预定轨道,该项目正式付诸实施。据披露,鸿雁星座计划是我国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商业航天项目,主要依托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开展相关工作。该计划将分为两期完成,预计将发射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并在2025年前后完成建设。虹云工程加上鸿雁星座,标志着中国在近地轨道已开始发力,未来还将有无数类似工程得以实施。

  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此次“星链”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假设美国未来使用卫星对中国空间站进行袭扰,乃至攻击,我国将如何应对?这恐怕还得从一部美剧谈起。此前热播的美剧《太空部队》中曾出现过一个片段,中国空间站使用机械臂,切除了美国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虽然这是有意诋毁中国,但我们确实拥有类似技术。

“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中国空间站装备的机械手臂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装备的天宫机械臂,是我国至今为止智能程度最高、体量与技术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对于中国机械臂的技术水平,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在美国国会进行例行报告时曾专门提到:“美军对中国太空能力感到担忧,特别是有一款配备了机械臂的卫星,可以利用机械臂在靠近敌方卫星后使其失效。”这一言论侧面证实了中国机械臂的技术水平,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必要情况下,中国空间可以利用机械臂摆脱威胁。

“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

除此之外,中国去年发射的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其主要任务就是用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试验”,也就是通过主动手段回收太空垃圾。对于具体的回收手段,外界推测很有可能用一种网孔比较细密,且展开面积巨大的网状捕捉设备。在大幅降低捕获目标速度后,借助地球引力令其轨道降低,并最终进入大气层坠毁。既然能够捕获太空碎片,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捕获那些不怀疑好意的航天器。

除了上述技术手段外,我军陆基反卫星技术也日臻完善,包括反卫星导弹技术以及激光反卫星技术,足以应对潜在威胁。

  1. 加强合作,不再单打独斗

“星链计划”除了会对我国产生威胁,对于其他任何一个和平发展太空技术的国家也都是威胁,因此各国有必要加强合作,联手遏制美国这种太空霸权主义。而早在2016年,俄总统普京访华时便与我国签订了空间技术全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2019年10月,普京更是首次公开表示,俄方已开始帮助中国研发导弹预警系统,并将进一步提升两国的太空安全合作;2021年3月,中俄两国还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

“星链”卫星逼近中国空间站,这事还没完!大批反制手段已在路上

中欧航天员联合训练

在与俄方进行空间合作的同时,中欧太空合作也在加强。根据欧洲航天局与中国航天局2015年达成的合作协议,预计今年将有至少三名欧洲航天员登上中国空间站,这也是中国空间站迎来的首批他国航天员。放眼未来,无论是中俄还是中欧,面对美国日益扩大的太空威胁,完全有必要展开更紧密的合作。

综合来看,面对“星链”威胁,我们有足够的底气来应对。不过,上述所提的手段中,有几项在现阶段并未完成,在规模上相较“星链计划”也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与我国卫星的发射成本有关。以鸿雁星座为例,全套系统计划耗资200亿人民币,其中发射成本远高于“星链”。受此限制,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版“星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力发展可回收技术已成当务之急。正视差距找不足,补齐短板再提升,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空间站   中国   反制   鸿雁   美国   轨道   太空   手段   路上   计划   工程   技术   空间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