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年轻人才愿意生孩子?

怎么样,年轻人才愿意生孩子?

这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好了,但是出生率不断下降的问题也越来越令人头疼了。

为了鼓励年轻人“延续香火”,国外早在若干年前就出台过各种“招”,比方说生孩子奖奶粉钱、给娃父母更多假期、生育补贴等等等等,但是,最终结果都不太理想。

鼓励不少,动静不大!究竟怎么样,年轻人才愿意生孩子呢?

怎么样,年轻人才愿意生孩子?


其实,就“鼓励生孩子”这事儿,咱们不能单纯从达成自己所想要的预期去实施方案,最先该做的不是怎么让年轻人去生孩子,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不生?”“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年轻夫妇不生?”

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坎南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劳动者确实只能获得仅够糊口的必需品时,他的工资就再不能减少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延续后代。”

其实,这句话跟生孩子是搭不上边的,但是咱们单从这句话去理解,似乎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人类起初延续后代的首要前提是:得“养的起”。

当一对年轻夫妇有足够的收入,去购买自己所必须的生活品后,还有足够资金能够实现“糊一张新生命的口”,那么,年轻人就不会有生孩子的压力。

当然,这是放在以前的逻辑。毕竟咱们过去那一代人,对于生孩子,纯粹就是在“养得起”这个层面上考虑,能保证有足够的口粮让他“生存下去”“活着”,便好。

怎么样,年轻人才愿意生孩子?


但是现在呢?孩子生下来,父母不但有养活的责任,还有教育的责任。

以前是养孩子,现在是养育,单单一个“育”字,就让大家犯了难。为什么?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

生而不养、养而不育、何以为家?

“生”就得尽到“育”的责任!那么什么是“育”,说白了,就是得保证孩子能接受足够的教育,能让他不分贵贱享受平等的教育。

其实,有关于这一点,也不是说一定得跟着扎堆在那些富人子孙群里,但最起码,得让孩子有可以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

否则,作为父母,连这样最基础的条件都给予不了,又有几个愿意生、敢生?明知承担不了“养育责任”,就只能放弃“延续香火”的任务。

怎么样,年轻人才愿意生孩子?


再说了,这些年,养娃这事除了多了一个“育”字,还在提倡“陪伴”教育的先进口号上,家长又多了一堆足够养活他的压力。

简单的“陪伴”二字,考验的是家长的资金能力、文化水平、时间成本、心态、信心……

心态好、资金充足、赚钱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父母,陪伴的结果是发自内心的健康、快乐

而条件较弱、信心不足、文化水平又不高的父母,陪伴的结果是一方的心力交瘁和另一方的怨怼。

这就好像那些总是收到“经常不陪伴孩子”“不要只顾赚钱而忽略孩子成长”的批评言语的家长,若不是生存成本太高,若不想许他一个好的环境,若不想让他也跟着受更好的教育…

谁,不愿意陪伴孩子呢?

怎么样,年轻人才愿意生孩子?


所以,当“香火”这事儿成为压力,成为经济压力,成为成才路上的竞争压力,致使这一压力产生的原因未解除,用再多的“鼓励”方式,结果,只能算是给予了一碗“鸡血”。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年轻   香火   家长   父母   水平   压力   资金   孩子   责任   人才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