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先说一下中控屏

15.6 英寸的中控屏幕,90% 屏占比的窄边设计,从尺寸和形状来看,问界 M5 的中控屏与特斯拉 model 3 ( 15 英寸 ) 和小鹏 P7(14.96 英寸)接近。不过前两者导航即桌面或者卡片式布局不同,问界 M5 的桌面看起来更「空旷」,采用了类似平板电脑的壁纸 +dock 栏布局,将主页、空调等功能固定在底部 dock 栏。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为了减少交互层级,让常用操作更简洁,M5 在屏幕下方设置了可移动、可自定义的 Smart Dock 栏,点击「服务与应用」键,进入应用中心后,能够看到所有的选项卡功能;与智能手机类似,长按功能键——拖动图标,就能添加到桌面的 Smart Dock 栏,类似地也能将服务中心的浮窗添加到桌面。这个体验并不是普通的平板,而是鸿蒙平板的体验。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同时,将桌面下拉,可以进入控制中心,左侧是驾驶模式、充电口、加油口控制等常用车控按键,右侧则可以通过 APP 设定车家互联的场景;点击 dock 栏中央的空调图标,进入空调控制区域,可以采用类似特斯拉的单点拖拽模式来调控温度、风向。

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分屏模式,还是导航时 2D/3D 模式的切换,都没有出现卡顿、图像边缘延迟的情况,流畅程度就像在造作一块儿平板电脑。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鸿蒙万物互联的畅想,把智能软硬件的互联互通拉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自然我们对这款座舱也有更高的期待。AITO 问界 M5 发布当天,在办公室里看直播的 GeekCar 同事们就在摩拳擦掌:如果用我们的评测体系测一下,这款鸿蒙座舱能得多少分?很遗憾,问界 M5 试驾最早也要等到 1 月 20 日之后,展厅里的工程车也不允许我们按照《智能座舱情报局》的标准,在固定路段下详细地评测两三天,但这不影响我们用评测框架的角度来考量一下这款座舱的完整度,比如:功能性、交互能力、场景空间、互联能力……

地图导航方面 ,问界 M5 采用了华为自己的 Petal Maps,提供了包括超级 GNSS、 智能惯性导航定位技术,鸿蒙流转等能力,也可以提供 LBS 服务,根据当前位置提供生活服务、路线规划、加油站、充电站、消费等场景推荐。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开启导航后,既可以全屏显示导航,也可以用分屏模式同时开启其他应用;对于熟悉的路段,也可以仅保留一个最小的导航浮窗,在屏幕左上角指引路线。

与其他车载地图仅支持的手机车机端信息共享不同(目前 Petal Maps 还没有进入国内手机商店,不支持手机版),Petal Maps 支持跨应用的手机车机端无缝流转。比如同样使用鸿蒙系统的手机,可以在微信、美团、大众点评、百度、高德等第三方应用中获取地点,手机与中控屏幕「一碰传」,将信息发送到车机端,直接进入 Petal Maps 开启导航,节省了打开第三方应用中的位置、跳转至地图后再分享的步骤;也可以手机车机导航接力,当手机与车机登陆同一个华为帐号,使用手机导航、靠近车辆准备出发时,车机会自动识别接替手机的导航工作,下车后,再把导航任务自动发送给手机端。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在语音交互方面 ,问界 M5 采用了华为系智能产品的语音助手,也是鸿蒙自带的智慧助手小艺。华为并没有为小艺设置拟人化的 IP 形象,而是以卡片形式出现在 Smart Dock 上,可以自行拖拽调整位置。

小艺支持 60s 连续对话、四音区交互、随时插话、多种方言等基础语音能力,对于后排儿童吵闹的情况,也支持后排音区屏蔽;同时提供车控层面的可见即可说。

当然,对于多场景下语音交互的响应率和准确率等具体表现,还需要等 AITO 问界 M5 开启试驾后,更详细测评下的反馈。

在两个月前的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 上,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荔枝播客曾经分享过第三方应用上车的「艰辛」:在车载应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最大的痛点,就是不同车厂的中控体系不一样,需要定制化适配,而适配的工作量占到了总工作量的 2/3 适配的艰辛。 这使得车载第三方生态的「多」和「精」,成了很多车企难以两全的命题。 而背靠着庞大硬件基础、可以一次适配多品牌上车的鸿蒙系统,自然有生态优势。

在之前的智能座舱情报局中, 我的同事 @GeekCar Mr.Yu 曾把蔚来「非定制不上车」的生态比作精心而朴素的清吧:将琳琅满目的基酒精心调配,提供稳定的服务和出品。如果用这个比喻来看,那问界 M5 的座舱生态就更像会员制的精品超市,通过鸿蒙系统庞大的软硬件做支撑,提供丰富的、品控稳定的生态,这里既有华为自己的生态资源,也有深度定制的第三方生态。

音频方面,华为音乐更像是一个自营的音频合集:音乐、在线电台、小说相声等有声读物,都集成在华为音乐中,提供 5.1 声道、 7.1 声道音乐,这让座舱内 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的能力得以充分释放。除了自带的华为音乐外,也可以在应用市场下载深度定制后的酷狗音乐、喜马拉雅等第三方应用。

视频方面,既有自营的、配备 5.1 声道超音质体验的华为视频,也有哔哩哔哩、优酷视频等;

生活服务类有银联云闪付、口袋故事等等!

这些生态与创新硬件协作,打造出了不同的场景。问界 M5 并没有给座舱设置过多的场景模式,不过休息、音乐等都围绕使用频率高的场景展开。

比如,一键开启小憩模式,会放倒主驾座椅,调整空调温度风量,中控屏幕进入「自然」界面的倒计时,同时头枕音响播放白噪音或者舒缓音乐来放松。

比如,播放音乐时开启剧院模式,HUAWEI SOUND 车载音响系统会配合音乐营造环绕立体声的剧院级效果。

从功能性、交互能力、场景空间、互联能力这四大维度考量后,问界 M5 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充满华为味儿的座舱,我们很容易发现华为的元素。

座舱内搭载了 DMS 和 OMS 摄像头,一个用于 FACE ID、疲劳监测;另一个则提供社交属性,可以视频通话显示车内全貌。座舱内摄像头与用户隐私,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位于后视镜上方的 OMS,可以手拨挡板来遮挡摄于像头,类似于遮阳板上的化妆镜。

这种解决摄像头隐私问题的思路,在华为之前的 matebook 笔记本上出现过:上一代 matebook 的摄像头隐藏在键盘中,需要时按键弹出摄像头,避免隐私问题。

说实话,对于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车内隐私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比这个略显复古的物理开关,更能带来安全感吧。

另一个时刻提醒我们这个座舱是「华为出品」的点,就是座舱内的快充。座舱前排分别设置了一个 USB 插口和两个 Type-C 插口,支持 60w 的有线极速快充,同时中控扶手位的无线充电板支持 40w 无线充电板,甚至后排也有两个支持快充的 Type-C 插头。座舱内变部的快充插头似乎时刻提醒我们:我们很擅长快充哦。

不过对于我的那些需要长时间泡在车上测试的同事们来说,充手机、充电脑、充相机电池… .. 座舱内的快充插头还真不嫌多。

华为发布会发布问界AITO M5之初体验

座舱里有一个设计可以印证这一点:在问界 M5 中,AIoT 功能默认在下拉菜单右侧,与车控功能并列,同等重要。对于问界 M5 来说,AIoT 并不是座舱内一个形式大于意义的功能,而是智能汽车存在本身的价值。

问界 M5 发布最大的意义之一,就是补全了鸿蒙生态中在机车系统中的一个短板。鸿蒙系统赋能汽车的同时,汽车也与其他智能产品一样,服务于鸿蒙生态。

最后,接下来华为将会把所有的科研成果一步一步集中在自己的车机系统中!可能不久的将来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华为是第一梯队,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华为   鸿蒙   座舱   发布会   场景   生态   能力   模式   智能   手机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