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王”为啥迟迟不出镜

12月11日以来,由《西海都市报》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合作的“慢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截至目前,累计直播57个小时,浏览数达到50多万人次。众多网友通过直播镜头看到了青海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等美景。此次直播主题是“慢等雪豹”,好奇的网友留言,雪豹何时现身?


“雪山之王”为啥迟迟不出镜


祁连山是我国雪豹的重要分布区。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收集到1528份雪豹影像资料,已识别雪豹个体105只。其中,监测到全球罕见、国内首次出现的5只雪豹同框视频画面。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已连续5年开展雪豹调查监测工作,累计布设相机2000余台次,监测范围扩大到7000平方千米,获得雪豹照片及视频5500余份,确定雪豹分布点95处。利用最大熵模型雪豹潜在栖息地预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潜在栖息地面积为4172平方千米。

“雪山之王”为啥迟迟不出镜


按目前7000平方千米监测范围、105只识别的雪豹个体计算,平均每平方公里雪豹数量为0.015只,因此从监测和活动范围来讲,单位面积里雪豹出现的概率非常小。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安装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有时候在短期内能监测到雪豹,而有的长达三四个月才能监测到一次或两次。出镜的概率虽小,但不意味着雪豹不会出现。此前直播的镜头里捕捉到了岩羊。岩羊的天敌是雪豹,一般岩羊活动的地方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雪豹。

岩羊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主要生活在高山裸岩地带。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力度加强,祁连山国家公园一带曾记录到上千只岩羊成群觅食景象。初步调查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岩羊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7只,种群雌雄比为5.88比1,数量约为93030只。岩羊种群的增加,意味着与岩羊有关联的动物数量也相应增加。雪豹最爱的美食是岩羊,岩羊多在裸露的岩石地活动,这与雪豹的活动地点一样。

祁连山国家公园管护员李守业说,野外巡护途中,不少管护员经常目击到马鹿、岩羊等野生动物,而目击到雪豹的还没有,他所在的寺沟管护站没有记录到生态管护员目击到雪豹的记录。记者随机采访了祁连山国家公园10名生态管护员,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雪山之王”为啥迟迟不出镜


与生态管护员给出的答案不同的是,安装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多个区域的红外相机多次监测到雪豹活动踪迹。数据显示,在此次直播的油葫芦区域内曾监测到5只雪豹幼仔、4只成年雪豹同框的珍贵画面。

雪豹属于晨昏性活动物种,白天监测到的概率极小。今年在门源回族自治县佩戴项圈放归的雪豹“凌蛰”,它并不固定在某个区域活动,卫星跟踪器反馈的数据显示,近半年来,“凌蛰”总活动里程达790公里,它从放归地一路迁徙到祁连山东段的甘肃省永登县。长年关注“凌蛰”的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侯雪晗说,白天它会选择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比如岩壁下方的石洞,休息晒太阳,晚上它出洞觅食或寻找领地。也就是说,雪豹白天隐蔽在某一角落,晚上才出来觅食。

“雪豹一般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裸岩和高寒草甸地区,每只雪豹的活动范围从几十到几百平方千米不等。”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说,雪豹通常喜欢在晨昏时间活动,此时也是捕食的最佳时机,阳光明媚的午后则习惯于睡觉。在青海,雪豹最主要的食物是岩羊,其次还有白唇鹿、旱獭等,有时也会捕食牧民的牛羊。

“有岩羊的地方必有雪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慢直播的油葫芦、青羊沟、黄藏寺管护区这两年曾监测到雪豹活动踪迹,相信雪豹会出现在红外相机镜头前。

此次慢直播活动,广大读者和网友通过《西海都市报》再次认识祁连山、认识青海。不少网友纷纷留言,青海的天空湛蓝,云彩洁白,夜晚的星空美丽动人,令人无限向往。为满足广大网友的好奇心,等待雪豹的出现,本报此次祁连山国家公园慢直播活动将持续到本月底,请广大网友和读者持续关注。

(记者 赵俊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西海   油葫芦   青海省   岩羊   雪豹   青海   千米   雪山   国家公园   管理局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