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名10岁的小男孩曾对母亲说:“我不想去读书!”母亲很生气,对他一通责骂,骂他不懂事,骂他现在不读书不上进,长大只能当乞丐等。

小男孩在母亲的责骂下,不再提不去读书之事,但几个月后,孩子跳楼了,事后母亲才知道,孩子在上学的路上经常被一帮小混混欺凌,在学校学习成绩差,没人跟他交朋友,很是孤独,孩子活得很痛苦。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母亲后悔不已,在孩子说“不想去读书”时,就该引起重视,了解原因,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孩子以爱、安慰和支持,帮助孩子迈过人生这个坎。

做为家长,在孩子说“不想上学”时,千万别以“孩子懒、不肯学习”的简单思维去看待孩子,甚至打骂孩子,疏忽掉孩子求助的信息,以至事情“恶化”,甚至出现悲剧。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孩子不想去读书,可能在学校不适应,甚至过得很艰难,父母要及早介入。

孩子在学校不适应,可能是学业上,也可能是交往上,还可能是遭受校园霸凌。

给大家看两个案例:

一个农村女孩,读小学是优秀生,考进重点中学后跟着父母来到工作的城市,成绩成了中下游,好强的女孩很难受,她发奋努力却依然改变不了现状,与此同时常常被周围的同时嘲笑“土老帽”,成绩下滑加上没有朋友,她开始灰心跟妈妈提出不想上学,妈妈很生气,讥讽她没办法读赢同学就要逃避,而后不予理睬,过了几个月,女孩在一次考试失败后离家出走…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曾经哭着对父母说:“我不想去学校读书。”父母气愤万分,骂他不争气,责令他要珍惜,在学校好好读书,直到有一天,父母无意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伤,经过追问才知道孩子一直遭受校园霸凌,所以孩子才不想去学校读书,因为他害怕…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这两个案例中的孩子,事实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被霸凌现象,相同的是都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以至于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在孩子说出“我不想去读书”时,能有足够的重视,仔细查找原因,并帮助孩子去面对。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只是常常被疏忽,一些家长自始至终未曾觉醒。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大多生长于三类家庭

台湾曾经有一项针对4,347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0.7%的学生曾遭受过霸凌,10.9%的学生曾霸凌过别人。心理学家认为,校园霸凌包括以下3个特征:

攻击性行为是违反个人意愿的;

有明显的权力或力量不平等;

以及这类行为反复发生或有反复发生的迹象。

有很多被霸凌的孩子,都会把被霸凌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认为自己不懂得融入人群、自己的性格不好、自己不够优秀等等。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而会让这些孩子有这类想法,大多以下有三类家长:

第一类:你不招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欺负你?

这类家长经常会在孩子跟别人产生矛盾之后,不问青红皂白批评自己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孩子不去招惹对方,对方绝不会主动来欺负自己孩子,所以经常会在孩子释放求救信号时说这类话:“你不招惹别人,别人为什么会欺负你?为什么不欺负别人?”

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被欺负都是自己的错,不是别人的错。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第二类:你躲远点就不会被欺负了。

有的家长接收到孩子的求救信号时会对孩子说:“下次见到欺负你的人时就躲远点。”这类家长大多胆小怕事,可是却不知道孩子越是逃避,越会让霸凌者认为孩子易受欺负,从而更加变本加利欺负孩子。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第三类:你怎么不打回去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在孩子被欺负时告诉孩子:“再打你你就打回去!”

事实上在不少的霸凌事件当中,霸凌者往往也是受害者,正是抱着父母嘴里所说的“打你你就打回去”的思想,最初被霸凌时仅仅出于保护自己的回击,最后往往会演变成霸凌别人的行为。

可是往往演变到最后,这种“以牙还牙”的思想很容易让孩子掌控不了尺度,造成无法弥补的身心伤害。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如何让孩子不被欺负?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开心成长,可是孩子终究要走入人群,我们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避免他人欺负呢?

首先,我们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给孩子识别什么行为是霸凌行为。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时,邻居家孩子跟他同一个班,看到我给他买的沙漏特别喜欢,就千方百计想要拿去,甚至不惜在幼儿园造谣,说我家孩子偷了他的沙漏,让大家叫我家孩子小偷。

孩子一开始特别难过,但想起我给他买的反霸凌绘本上有一本类似的故事,名字叫《我不喜欢被造谣》,知道这个就叫“情感霸凌”,而《我不喜欢东西被抢》这本书,则让他有了明确的物权意识,知道自己是有资格决定自己物品的归属权的。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于是我儿子及时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了老师,老师在班上批评了邻居家孩子,并让他给我家孩子道了歉。

很多人认为,这类无关紧要的造谣行为并不能算是霸凌,但对于学龄前无法分辨太多是非孩子来说,同学的排挤和嘲笑对他的伤害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价值观和与人交往能力。

除此以外,我家孩子还从这套绘本里学习到很多自我保护内容,比如这套反霸凌绘本里的《我不喜欢被嘲笑》这一主题,讲的就是孩子经常被他人嘲笑和排斥,孩子知道这种行为是属于隐性霸凌,只有自己大声反抗,才有可能避免再被欺负;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我不喜欢被乱摸》这一主题,讲的是与人相处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情况下是触犯了自己的身体界限,教给孩子遇到这一情况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做出判断、危急关头如何自救、如何及时向家长正确传达这一讯息;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我不喜欢被使唤》这本书,是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教给孩子友谊不是讨好,否则就成了关系霸凌;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我不喜欢被推搡》,则教给孩子遇到身体霸凌自己该如何自保,让孩子明白,父母是自己最强有力的后盾,千万不要在被欺负的人所威胁,只有及时告诉父母、告诉老师,才有可能会让对方停止恶行。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另外还有《我不喜欢被起绰号》让孩子明白语言霸凌对自己两样会起到很严重的伤害,《我不喜欢被排挤》让孩子明白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让孩子明白,被排挤更多时候不是自己的错。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这套反霸凌绘本,可以说让我家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奠定了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我觉得学龄前的孩子都值得拥有一套。

如果孩子能及时认清霸凌行为,并且不妥协及时做出正确的自我保护行为,那么这个欺负别人的孩子也会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不妥,而被欺负的孩子也不会再被欺负。

【等风来】8册防霸凌儿童绘本幼儿园老师推荐教育防欺凌故事书 49 购买

其次,教给孩子与人交往要有底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有的聪明点的孩子就很善于“利用”彼此的关系让对方无条件为自己做事,孩子只知道要真心为朋友付出,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就是《我不喜欢被使唤》这本书里所说的“关系霸凌”,自己与人交往要有一定的底线,不能为了维持友谊而丧失原则,最终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最后,要教给孩子懂得说“不”。

让孩子懂得说“不”,不是教孩子自私,而是让孩子明白,任何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都一定有不舒服的道理,自己也有制止这种行为继续下去的权利,及时说“不”,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我不想去读书”,也许背后是孩子没有言明的痛,家长们切不要大意、轻视!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可能不是叛逆而是在求助,家长切莫轻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家长   孩子   沙漏   叛逆   幼儿园   父母   我家   母亲   老师   关系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