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父母敲响儿童食品安全警钟


给所有父母敲响儿童食品安全警钟

大头娃娃,以前一直是用来形容头大聪明的孩子。然而,却在12年前,这个称谓突然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成为了许多母亲的梦魇。如今的大头娃娃,是指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等而造成的病症。

目前,引起婴儿“大娃娃”案例如下:

案例一:毒奶粉

13年前,因为三鹿爆出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很多人才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三聚氰胺,白色晶体,微毒,无味。一般来说,如果三聚氰胺进入身体,通过消化道,成年人是可以排出大部分的毒素,可还是会有一小部分会形成身体无法溶解的物质。时间长了,这些物质会在肾脏中形成晶状物体,之后会逐渐堵塞肾小管,最终形成肾结石。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肾脏发育不完全的婴儿,三聚氰胺的毒害更明显,容易形成肾结石,引起肾衰竭,直接会损伤孩子的肾脏。

让很多家长不解的是,这样一个原本用于阻燃剂、甲醛清洁剂的工业原料,如何进入到奶粉中?

这就要从奶粉的制作过程说起。奶粉是冲调食品,制作方法就是用大量新鲜的牛奶或者羊奶脱水后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制成。那时候,三鹿没有自己的养殖场,而是将奶牛分散外包到零散的养殖户手里,奶农们用牛奶抵扣买奶牛的钱。刚开始,这些奶源产地都在石家庄附近,后来慢慢扩散到全国各地。有些不法奶农为了提高供奶量,就往纯鲜奶里加水。但是被水稀释后的牛奶,在检验的时候蛋白质含量太低,不合格。于是这些人就开始动歪心思。

刚开始他们往里面加蛋白粉,后来蛋白粉也觉得贵,于是想到加尿素,但是味道太大,也很难通过质检。再后来,有一家做宠物食品的工厂改行做奶粉。那时候三聚氰胺经常被饲料工厂用作添加剂,于是他们如法炮制,给奶粉中加入了三聚氰胺用来提高蛋白质含量。看这个法子行得通,三鹿的多个奶站,都开始效仿这个工厂的做法。加入了三聚氰胺的奶,在检测过程中,蛋白质检测不仅不会低,反而会高出标准许多。对于这样的异常,资本终究逃不过利益的驱使,三鹿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无事发生。因为添加了三聚氰胺,直接让三鹿的奶源成本直接下降80%。

靠着这样的做法,三鹿的市场份额也高歌猛进,即便是在偏远地区,也可以买到三鹿的产品。可纸终究包不住火,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曝光后,据统计,全国大约有30万婴儿受到三聚氰胺奶粉的影响。

对于成年人来说,三聚氰胺结石微溶于水,多喝水就可以避免形成结石。但对于肾脏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来说,三聚氰胺的毒害更明显,容易形成肾结石,引起肾衰竭。

案例二:“抑菌霜”事件

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疑似因为使用了一款名为“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后,出现了脸部肿大的现象,并伴有发育迟缓、多毛等症状。

由于个人不能送检,家长联系了杭州老爸评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及同厂家的另一款婴儿霜“开心森林”送给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两款产品均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微博测评博主“老爸评测”曝光了一起疑似“大头娃娃”事件,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氯倍他索丙酸酯这种外用糖皮质激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果是强效价激素大量、长期应用,确实有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但这个剂量要求非常大。

以“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为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批号为(闽)卫消证字(2017),这是一款消字号产品。消字号是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不具备任何疗效,属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这一点在涉事产品的标识中也有体现: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调查发现:不少所谓的“神药”其实违规添加了激素,却披着消字号的外衣,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些“神药”未经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未经临床验证,安全隐患很大。

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故意把“消”字号设计得非常隐蔽,同时故意虚假、夸大产品的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购买,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生命健康权。

凡涉及婴幼产品,必须严格相关责任,达不到健康安全标准,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必须驱逐出市场。孩子的健康安全应该成为全社会不可触碰的底线!

我们生活在了最好的时代,信息爆炸,物资丰富,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宝宝,“好”东西太多了,眼花缭乱,一不小心就选了“倍氨敏”、“益肤灵”,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育儿知识,不断进步,帮助宝宝规避各种潜伏的有害产品。

如何擦亮双眼不掉进坑里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话题。如何判断产品合适与否,安全质量好是第一要素!

1.不人云亦云。千万不要只听别人说什么好用就用什么,每个孩子情况不全一样,适合别人家的未必适合你家孩子,别人在做购买时是不是被导购忽悠了呢?多看一些有良心的评测公众号,医疗类的科普等。尤其是药品类,如果孩子不舒服一定要直接去问医生,这个人家是专业的!

2.选大品牌。大品牌不一定全靠谱,但肯定比小作坊安全的多。选大品牌掉坑里的几率相对较低。

3.看成分。没标注成分的不要买,有成分的看是否含有不好的东西。简单举个例子,我们日常给宝宝买的牛奶到底是饮料还是牛奶,只需要看成分表就行,成分表一栏只有生牛乳的是纯牛奶,成分表很多东西的基本就是饮料。给宝宝喝牛奶是好事,不要最后发现喝了很久饮料那就麻烦了。其他产品也是这么判断。

4.用药就用药字号,消字号不要乱用。看准备产品批准文号,购买和使用时注意区分:消字号产品不建议使用,尤其是长期使用;在正规渠道购买合规的妆字号产品,建议选购知名口碑不错的儿童护肤品;购买药字号产品时需要有医生明确诊断后,严格按照处方使用。

爆出来的抑菌霜违规含激素事件、昔日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等,给所有父母敲响了警钟,对孩子所用所食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东西都不要随便使用,宝宝不是试验品。

——《圆爱组织》粉丝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特护   肾结石   肾脏   警钟   奶粉   激素   食品安全   婴儿   字号   父母   事件   儿童   孩子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