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图评|中老铁路缘何“刷屏”?

中青图评 中老铁路缘何“刷屏”?

近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在海内外引发高度热议。随着中老两国元首同时下达发车指令,一个跨越时代的陆海新通道运输格局就此打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方向却不是既定,但千万人的选择,便能汇聚成一股不可撼动的力量。从亚热带到热带、从高原到半岛,中老昆万铁路一路向南,无论从自然保护还是沿途风景,无论从现实价值还是战略意义,都有其独到魅力,“刷屏”自是意料之中。

中青图评 中老铁路缘何“刷屏”?

以尊重自然包罗万象“刷屏”。中老铁路的开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时空距离的压缩,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拉近了民众对向往生活的追求。今年年初,15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北上之路,向世界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共生共享的和谐场面,而其途经区域与中老铁路玉磨段惊人地重叠,“象往”的徒步之旅,不仅展现了中国自然风光,更让人对这条铁路心驰神往。从春城昆明出发,向南直抵月亮城万象。沿途区域无论玉溪、普洱、西双版纳,还是老挝北部森林、琅勃拉邦等区域,都是森林植被茂密的动植物天堂,更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难得的一块绿洲。从线路预可研阶段始,中国设计人员就围绕合理、经济、环保的原则,绕避了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环境敏感点,研究设计方案多达60余个。可以说这条铁路建设伊始,就明确是一条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万物共荣之路。

中青图评 中老铁路缘何“刷屏”?

以拓宽机遇万象更新“刷屏”。旧时茶马古道旁,千里昆万一日还。纵观历史,每一次经济社会大发展,无不是以思想观念大解放为前提。而打开思路,放眼全球,关键在于以怎样的形式开拓眼界、以怎样的方式连接世界。中老贸易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驼铃,那时候,云岭山脉道路曲折难行,一群勇敢的中国人翻山越岭,用脚步串联起了贸易的桥梁。2000多年后,山峦依旧绿树常青,茶马古道旁,又一群勇敢的中国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劈山开道穿岭架桥,仅用数年时间,便实现了中老铁路天堑变通途的千年构想,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中亚陆海新通道立起了的里程碑。这条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铁路,无论建设长度、还是施工难度,无论投入力度、还是影响广度,均可称为当今世界山区铁路的集大成者。可以想见,背靠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铁路必将为老挝乃至东南亚各国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中青图评 中老铁路缘何“刷屏”?

以发展英姿万象回春“刷屏”。时代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世界经济在融合中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强健趋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中老铁路正是这样一条形成“双循环”的道路。在铁路的加持下,商旅人群可实现10小时跨境漫游,商品货物也可在30小时两端到达。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中老铁路就是一条连通产地与消费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共建共享的国内国际大循环道路。老挝资源丰富,中国工业产业链完备,两者叠加,必将实现大于“1+1 2”的经济效果。铁路犹如一根主线,串联起了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与老挝的联系。随着交通的改善,地域时空聚集效应将在万象、琅勃拉邦等区域进一步凸显,产业转型、资源融合也将更加紧密而高效,最终实现优势产能的转移再造,为老挝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以线带面,中国与泰国、柬埔寨等国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为未来东亚、南亚、东南亚区域交通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中老铁路已正式通车,中老两国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民心可待、未来可期,而我们也期待着这条铁路能够带来更多更好的“刷屏”新闻。(文/刘昊亮图/陈畅)

来源:中国青年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老挝   柬埔寨   向南   西双版纳   双循环   万象   铁路   大循环   中国   区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