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

中国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


保险茅中国平安年内跌幅已经达到40%,几乎腰斩,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将产生除2008年外的史上第二大跌幅。


2008年,中国平安大幅下跌75%,从40跌到8块钱。平安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几乎破产,之后,平安在业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用了10年的时间才涨回08年前的水平。


平安的业绩好吗?好,平安是白马吗?是,但是,如果你在08年初买入,那么被套10年后才会开始挣钱,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你也不要怪股价十年不涨,怪只怪07年那次牛市的估值吹得太高,一次狂欢盛宴,竟需要用十年的寂寞偿还。


同样是中国平安,如果你在2017年初买入,到2020年底涨幅是3倍左右,从30到了90,杀完估值以后的业绩高增长,市场报之以厚利,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说到这里,我心里可能希望你能理解估值和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可能大家看到的可能却是价投也得择时,一体两面,都算有收获。


那么问题来了,眼看着股价又跌回到了07年的水平,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年初买入站岗的同学,何日能够等来王师,还要再等下一个十年吗?(考虑寿险业务是平安的主要业务,也是公司业绩波动的主要来源,所以,下面的分析都是围绕寿险。)


平安的问题:资产端脱了层皮,负债端抽了条筋


保险公司的业务看似很复杂,但本质就是资金在时间维度上的配置,没事的时候存钱,需要的时候拿钱,这点其实跟银行很像,区别是保险公司拿钱的条件是一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意外、疾病、去世。


保险的目的,用老牌保险公司保诚的话就是“帮助客户消除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其实,不确定性本身并不能消除,保险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可以提供一下经济补偿。而在一些保险和银行都有涉足的投资理财类产品上,二者的区别就更小了。


对于类似存钱的金融业务,很明显就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钱从哪里来,也就是负债端,一个是钱到哪里去,投资端只要负债成本低过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就有钱赚。了解了底层逻辑,我们再看平安的问题。


平安在股市上的问题爆发是在今年,直接的导火索是投资地产公司华夏幸福暴雷,然后,平安就被当做一家“地产公司”一通爆锤,锤着锤着,大家发现平安不仅在资产端的投资出了问题,更要命的是负债端,新业务价值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如果说平安投资房地产踩雷导致资产端脱了层皮,那么负债端的新业务价值下滑才是真的被抽了条筋,这下好玩了,就算华夏幸福公布了有利于平安的债务重组方案,也早已经没人关心了。


保险业务的财务处理比较复杂,想要搞懂需要看看我们之前的文章,但是,化繁就简后,如果只选一个关注指标的话,那么只需要关心新业务价值即可,顾名思义,新业务价值就是当年新保单的业务价值,代表的是未来的成长性,前面说估值的时候都不忘提成长性,因为所有的估值都要基于成长的前提,失去成长,估值再低,也会无人问津


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开始于2015年,40%左右的罕见高增速维持到了2017年,也就是这个时候市场的做多热情被彻底点燃,平安股价开始了一轮三年三倍的大涨行情。然而,好景不长,从2018年开始,新业务价值就已经增速不在,只不过市场仍然沉浸在价值发现后热情当中,加上,一众大V鼓吹,就算没有新业务价值,老业务价值也会持续释放,大家并没有重视新业务价值增长失速,一直到2020年的新业务价值出现大幅下跌,大家也还在用疫情做借口。

中国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


中国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


面对今年新业务价值相对疫情低基数的继续下滑,大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相对于华夏幸福300多亿的一次性坏账计提,一年200亿的新业务价值下跌才是平安的心腹大患。


直到这个时候,被增长掩盖的问题也才彻底暴露出来,靠堆人头、靠自保件、靠坑亲戚朋友、靠传销似的发展下线发展起来的业务,必将会如同沙滩上的城堡一样轰然倒地


此时,我们再看新业务价值,最近几年人均产能变化不大,新业务价值的起伏完全取决于代理人规模变化,这种看上去是在发展代理人,实际是在发展客户的模式注定了不能持续

中国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


市场看到,平安的管理层更看到了,平安继引入代理人制度以后最大的一次改革启动了,清除虚假产能,引入高质量代理人,已经成为平安的头等大事,动作很多,截至目前收效不大,今年留给平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年初定的新业务价值停止下滑的目标已经很难达成。


代理人减少带来的问题还不仅体现在新业务价值的增量上,还对存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前所说的自保件很大可能会跟着代理人的离开而不再续保。


2021年上半年,13个月保单继续率87.6,25个月保单继续率82,2018年的时候,分别是91.4和88.2,下降非常明显,退保问题最终会传导到利润和内含价值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中国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

再说回投资端,在目前长期降息的大环境下,平安的净收益率样已经在持续走低,从2017年前的5%以上,跌到了现在的4%以下,面对长期高收益资产的缺乏,平安把目光转向了地产,结果踩到了华夏幸福的雷。

中国平安,还有机会翻盘吗


虽然,踩雷是一次性的,加上目前政策对地产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预计后面应该不会再更坏,但是,利率下行和资产荒都会是平安不得不面对的长期问题。当然,即便平安的投资收益率如此下滑,相对于产品2.5%左右的定价利率公司赚钱还是不成问题的,只不过,投资者关心的是增长,如果失去成长性,市场并不会在意你是不是还在赚钱


平安的未来:没有投机取巧,只能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说了这么多问题,那么平安还有未来吗?还有机会翻盘吗?我认为,机会肯定有,但是,平安的未来还是要看平安自己。


1、保险需求还在那里,甚至只增不减

最近几年,老百姓特别是中产阶级保险意识觉醒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我投资平安最大的逻辑。平安需要做的是供给侧改革,打铁还需自己硬,糊弄人、吃人口红利那套已经行不通。


平安现在推动的代理人改革是平安有没有未来的关键,其实,对我们投资者来说,从指标上看也简单,就是人均产能和新业务价值能不能重拾增长,个人猜测大概率明年可以止跌回升。


2、综合金融和生态反哺不只是表面文章,可以切实拿到好处

银行、寿险、财险、证券、资管,平安的综合金融服务在国内独树一帜,打造“一 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 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客户在整体个人客户中占比38.7%。近年,平安着力打造的“金融服务、医疗健 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 生态圈也已经初见成效。

3、科技赋能,投入的力度不小,但赋能的作用依然是雾里看花。

平安持续的科技高投入,已经让营运经验差异持续为负,去年是负113亿元,今年上半年是负614亿。做科技是谋未来,但是,未来之前所有投入都只不过是成本,如果科技不能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再多的专利和奖项也是华而不实。





所有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再声明,从不荐股。



本文版权归“大生投资”所有

转载注明来源:大生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华夏   平安   代理人   保险公司   资产   价值   客户   未来   业务   机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