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近段时间,随着司马南对联想的各种质疑以及不断炮轰,使得联想再次活跃在大众视野中,只不过不再是之前那样的国民骄傲,而是成为了人人质疑,甚至于是人人喊打的局面。要知道,曾经有的媒体可是给予了“如果没有联想,中国将会怎样”的至高评价。然而如今的联想不仅在市场上难以媲美之前,最为关键的技术层面优势更是一再丧失,这也是司马南乃至许多人质疑联想的根本原因。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联想的诞生与壮大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正式问世,之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中,计算机历经四代发展,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办公科研等不可缺少的存在。然而我国由于近代历史原因,使得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众多科研发展都相对落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随之问世。而之后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计算机所开始成立公司,而联想就是计算机所筹建成立的,联想的所有创始人几乎都来自计算机所,包括柳传志自己。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真正让联想闻名的是其联想汉卡的推出,让当时满是英文的电脑上终于出现了中文,联想也启用了“联想”这个名字。此后,联想在总工倪光南的带领下,成功进军微型机领域,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那时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被联想所震惊。

然而随着联想规模的不断扩大,创始人柳传志和总工倪光南在联想今后的发展道路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柳传志倡导走“贸工技”路线,即优先发展市场,然后再以市场所得来促进技术的发展。而倪光南则是认为应该继续以技术发展为主,走“技工贸”路线。最后两人不欢而散,倪柳之争后,倪光南从联想离去。联想也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对市场进行了极大投入,也曾多次拿下全球计算机销冠的名头。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外界的质疑与联想的回应

但显然贸工技的发展路线并没有让联想保持长久的繁盛。尤其是联想在市场取得巨大成就后,更是忘记了对科技的反哺,其科技投入远不如以前。这也是司马南以及众多人对联想提出的最大质疑。而越来越注重市场的联想,其本身结构也开始发生转变,从之前由计算机控股的国有制企业转换为所有制企业,引入了各种资本。对此,司马南再次提出疑问,认为联想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然而对于这一系列的质疑,不论是创始人柳传志还是联想,都没有作出回应,直至《人民日报》和财政部先后发声之后。对于近期关于联想的各种争论质疑,《人民日报》发出了“弘扬企业家精神,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点评和警告。紧接着,财政部也做出了对国家金融机构资产转让的有关事项的阐述,表示在国有独资等国有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转让时,应该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同样针对于联想之前29%股权的转让。

面对人民日报和财政部的先后发文,12月10号,联想终于发表了一篇《2009年联想控股29%股权转让合法依规》的文章,对当时的资产转让做出了全面的解释与回应,表示联想并不存在对国有资产侵占的行为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然而对于联想这样的反馈,很多人并没有买账,因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比如当下联想对于科技研发的投入,已经离开联想的柳传志多享受的天大福利及众多高管薪资问题等。对于这些,联想始终没有作出任何有效的回应。

如今不仅是联想自己,其他众多企业也用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对市场的重视或许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飞速的扩张与发展,但是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自身技术才是关键。缺少了对技术的投入,就相当于缺失了心脏,将自己的命脉交了出去,这样的企业显然只能选择依附,并且随时都有倒下的可能。

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面对人民日报、财政部的连番“质疑”,联想终于“霸气”回应

联想终于回应了人民日报与财政部的质疑,网友:避重就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财政部   人民日报   司马   总工   霸气   创始人   路线   计算机   市场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