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本文编辑 旋妮

审稿主任 探长

(共1872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讨论了关于在什么时候和孩子分床睡的事,引起了很多妈妈的关注。而如何跟孩子分床,也是很多家长比较纠结的,不知道从何下手。

孩子对母亲的依赖,让母亲不舍得孩子独自睡觉,当到了分床年龄的时候,有些孩子也会表现出极大的抗拒性。但是,在这个阶段里,如果家长犹犹豫豫,一旦发生一些“尴尬”行为,那么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小琪为了孩子分床也是绞尽脑汁,由于孩子从小都是妈妈一个人带的,所以比较黏妈妈。而儿子今年7岁了,也到了该自己睡的年龄,可是儿子怎么都不肯分床。小琪心疼儿子,但又得培养他的独立性,于是想慢慢的让孩子过度,渐渐适应。

所以每天晚上,小琪先陪着儿子入睡,等儿子睡着之后,她就偷偷去老公的房间了。一开始还没什么状况,但突然有一天晚上,小琪和老公在另一个房间,儿子半夜突然敲门,揉着睡眼朦胧的眼睛,委屈地说:“趁我睡着,你就偷偷去爸爸床,为啥不陪我!”这句话戳到了小琪的心。这一刻,小琪决定要让孩子分床,告诉他分床的道理。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不管是在半夜偷偷溜走也好,强制分开也罢,有许多妈妈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度过这个分床的阶段。有的成功了,但有的却让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而且误会了父母的用心良苦。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分床一直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究竟在什么时候分开,才是最合适的呢?

盲目的分开,只会增加“危险”的概率

在孩子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父母贴心的照顾孩子,确实是减少危险的最佳手段。

而且根据科学研究发现:

这种在婴儿早期的合睡方式以及母乳喂养的关系,是人与人天生的一种古老且有效的传承手段。

这会让孩子们有着极高的睡眠质量和安全感的,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危险系数,保证他们的生存率。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所以:

在婴儿时期,是绝对不能盲目的分床的,以免孩子翻身抬头等,发生危险。

过了婴儿时期,到了幼儿期或者学龄时期,如果孩子的心理没有发育成熟,对分床没有做好准备就过早的进行分床的话,那么很不利于亲子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亲情的建立。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而到了5岁之后,随着孩子心智的慢慢成熟,可以逐步开始分床的行为了,切不可盲目一刀切,一定要遵循“渐进”分床法。

分床不分房——分房不关门——分房多陪伴——独立分房。

虽然孩子逐渐适应了独立环境,但是其他时间心理上的陪伴,家长也不要遗漏。

陪伴,是建立感情交流的基础。

如果家人和孩子过早的分开,让他们早早的习惯一个人,那么就很难建立起来密切的家庭氛围。长期的独立行为,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自我,不太善于与父母交流,这很可能会让他们在家庭之中表现的比较沉默。即使是在家庭之外非常的外向和开朗,但是一回到家,便不习惯跟家里人交流了。

如果孩子没有在家庭中得到过什么关怀和温暖的话,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会想从家庭之外,到其他人那里去取暖。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一个人”的时候,会让他们感觉到非常没有安全感

很多人在小时候,自己一个人睡觉,总喜欢打开灯,没有光不踏实,其实这就说明自己的内心惧怕了,不敢一个人睡觉。

除了不喜欢关灯睡觉之外,有些孩子还总是起身确认房间里的门是不是锁好了,窗户是不是关严了,这也说明他们十分缺乏安全感。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过关爱,过早的独立,而且还在于家庭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没有建立好,相当程度上和分床睡的时间也有着很大的关联。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不顾孩子的感受分床睡,没有建立很密切的联系,那么等他们长大以后,这种感情就很难再次建立起来。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想要分床,一定要注意“分寸”

孩子的心是敏感且脆弱的,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完成这个过程。

不过很多宝妈会在刚开始的时候,答应陪孩子睡,可是等到孩子入睡以后却离开了。当孩子半夜醒来,看不到妈妈在身边,孩子的恐惧感会突然迸发,这其实对孩子的内心是一种伤害,是欺骗孩子的行为。

然而,这个时候妈妈要引导孩子,让他们慢慢的适应这个过程,可以给孩子开开小夜灯或者开开卧室的门,让他知道父母就在旁边,家里有父母保护着他,不会发生危险。

不管是何时何地,家长也要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独立起来,家长对于孩子的支持和关心还是一样存在的。就是在这样一点一点的适应的过程当中,就会让他们习惯这样的环境变化,不会缺少安全感了。

“趁我睡着,你就去爸爸床!”,7岁娃的“灵魂拷问”扎心了

辣妈语录:

相信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虽然每一个孩子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环境的适应过程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即使是再难接受这种转变的孩子,家长也要灵活地引导,让他们适应变化,而不是心急地吵骂孩子。

让孩子们独立起来是家长的责任,也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阶段。

家长们,你是如何引导孩子们分床的呢?

(图片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安全感   儿子   灵魂   爸爸   家长   危险   独立   父母   过程   妈妈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